APP下载

初中阶段劳动教育实施方法研究

2021-01-10郝书博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方法研究劳动教育

郝书博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都是礼仪之邦,国民素有辛勤劳作、勤俭节约等美德。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如今很多人都没有了劳作意识和习惯,这也导致多数现代化公民的身体素质亚健康狀态。为此,本文基于初中阶段劳动教育实施方法的研究,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方法研究

观念的塑造和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否则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想已经定格,行为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这样就很那做出有效地调整。所以在初中阶段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探索与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提高。

一、初中劳动教育的现实教育意义

1.提高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中阶段加强劳动教育质量,将会使得学生对劳动的含义有着正确的认识,如:小时候,家长和教师就曾教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当时的人们经历过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故而能深刻地明白,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是,随着我国国富兵强,人民的生活越加富饶,那么学生自然无法体会当代的生活,如果不实施劳动教育,那么学生很难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还会造成个人生活的浮躁化、攀比化,导致社会风气的不良发展。为此,初中阶段实施劳动教育将会为学生树立三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良性发展

在初中劳动教育阶段,适当促使学生进行一定的劳动,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加强学生对劳动实际操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通过教师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将会使得学生神清气爽,有助学生消除来自学习的疲劳感和紧张感,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证更佳的学习状态。最后,在劳作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合作的形式开展,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二、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1.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者,想要在初中阶段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那么首先教师需要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假设,教师自己对劳动教育理解不够深入,认识比较局限化,那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也将潜移默化学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不仅无法提高劳动教育质量,还将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为此,只有当师生双方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性,进而确立相关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其次,在劳动教育与文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其劳动教育主要让学生动起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练习,那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重视理论讲述,轻实践操作的理念,应该建立重视理论为基础,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真正认识课文相关理论的实际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应用到自己生活中,成为自己一部分的良好行为习惯。

2.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决定教育水平的上限,那么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文化课相对,有着更大的自主性和实践性,所以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保证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实现良好成长。其次,教师应该重视自己学习路径的拓展,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活动,以及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能够在不断提高自己沟通能力上,将学生的家长转变为自己的教育助手,实现家校联合教育的一体化机制,这样也将更好地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有了平台,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劳动,提高自己对劳动的认识性和实践性。

3.建立激励评价和科学评估的制度

当学生对劳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外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与感受,丰富学生的世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及适应能力来选择课外活动场景,布置相关任务。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做家务,然后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农场或者适合学生的工厂去参加劳动。教师教育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最后则可以定制相应的评估制度,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性。比如评优时可以把劳动表现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并对认真劳作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或者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学生对劳动的热情不减,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劳动教育实施方法的研究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喜好上切入,这样提出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可持续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良性化发展。最后,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针对性。这样不仅提高劳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协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45-146.

[2]高福田.浅谈初中劳动技术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6):61-62.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方法研究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