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

2021-01-10蔡传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融入策略

蔡传敏

摘  要:印江县位于我国贵州省境内,这里是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在长期社会发展和实践中,印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它彰显了印江人民精神面貌,体现了印江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印江民俗文化逐渐走向淡化,将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仅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还能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本文将对印江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策略

一、印江民俗文化基本概述

印江位于贵州省的境内,这里世居着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创造出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一)婚俗文化

印江地区以土家族百姓居多,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代,在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文化,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婚俗曲目为《哭嫁歌》,这是一种以女声演唱的戏曲,包含了对唱、独唱和群唱等多种方式。

(二)印江狮子灯

印江的民俗文化中,印江狮子灯可谓独具特色,以场面宏大,动作套路多而著称,在这种群体性舞蹈中,融入了表演和杂技等技巧,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每逢重要节日,印江民众就会以狮子灯舞蹈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烘托节日气氛。

(三)印江油纸伞

油纸伞是印江地区比较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之一,至今已经几百年的历史。印江油纸伞在明清时代比较流行,在民国时,印江的油纸伞一度畅销全国多个省市,甚至出口到东南亚等多个國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四)印江印染

印江印染伴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而兴起,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印江印染工艺流程繁复、工序较多,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印江印染是工艺与技术、审美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民众生存智慧和才智的结晶。

印江民俗文化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还包括过赶年、傩堂戏等。随着近年来我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印江民俗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许多民俗文化内容已经濒临灭亡,被列入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

二、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实现家园合作,扩大幼儿园印江民俗文化资源

印江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传承和保护价值,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印江民俗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许多具有经典型的民俗文化内容已经散落在民间。要实现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需要确保民俗文化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外联职能,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构建家园合作关系,发动群体力量和智慧对印江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经过教师创编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本教材,这样才能让幼儿教师运用民俗文化进行教学时目标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从而让印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取得理想的融入效果。

(二)在幼儿园构建印江民俗文化融入的环境

要实现印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需要构建幼儿园民俗文化环境,提取民俗文化中的各类元素,应用到幼儿园教师、区角环境设计和建设中来。例如:在幼儿园的墙壁上可以绘制出印江狮子灯所展示出的欢乐场景,利用狮子、猴子等各类角色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利用各种色彩给孩子视觉带来冲击,从而让孩子从小对印江狮子灯舞蹈具有一定的了解,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传承印江民俗文化的种子,为印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好前期铺垫。

(三)找到印江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契合点

要将印江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对印江民俗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需要抓住印江民俗文化与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实现民俗文化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受到幼儿成长规律的影响,主要采用游戏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印江民俗文化的特色,让孩子受到印江民俗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将印江红棺葬相关的民俗文化内容改变成小故事的形式,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相传,在唐朝长期,有个曹姓的人进京参加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皇帝询问这个书生的家庭情况,这个书生利用诗歌的方式回答皇帝的问话,犯下了欺君之罪,被皇帝下令杀掉了。后来,百姓知道了这件事,纷纷为曹姓书生鸣冤。皇帝无奈,只好给这个书生追加了官爵,并赏给书生红棺进行厚葬。后来,印江地区采用红棺土葬的习俗延续下来,逐渐成为印江地区的民俗文化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在将印江民俗文化中的故事和传说应用到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抓住民俗文化传说与语言教学的契合点,实现民俗文化的渗透,让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同时,对印江民俗习惯的形成有着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结束语:

印江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多民族在社会活动中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要实现印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需要发挥教育部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多方力量,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构建渗透环境,寻找到融入的契合点,从而提升印江民俗文化在幼儿课程中的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廷亮,陈奥琳.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J].  2021(2011-4):16-21.

[2]周文静,付宏,王明. 土家族哭嫁文化的社会价值探究——以贵州印江土家族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00(018):124-125.

猜你喜欢

幼儿园课程融入策略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