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

2021-01-10于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情境

于虹

摘  要: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教学情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是难点,借助情境教学法突破难点是我们目前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路径。笔者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例,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思路展开分析,以期给同行们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中搞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

引言:

创设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具体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一些教学工具,全面应用视频或者动画素材,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构建的教学情境类型可以是多样化的,具体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以及教学需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加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传统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

1.构建游戏情境

游戏教学情境的突出特点就是趣味性充足,面对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这种教学情境模式符合学生需求,能够降低课堂管理难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面集中,总体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以“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操作性游戏,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制作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学生尝试折叠这些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获胜方。学生通过摆弄他们自己折出来的图形分析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种不同方案,哪些无法重叠,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当中的图形特点很好的掌握,还能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值得推广的。

2.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关于数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将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应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能力。生活情境内容要尽量贴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够产生共鸣,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在应用中理解数学原理、定律 [1]。比如在学习“平移”相关内容时,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方式,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以辩证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直升机的升降现象;观光缆车的移动;抽屉的推拉……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提问学生:“像上述平行移动的现象,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现象呢?谁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呢?”这样便能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将平移的学习内容引出来,给予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和组织机会,给学生提供创新与实践的机会,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感受成功。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老师可以还原这样的生活画面,问学生们有没有去商场购物的经历呢?然后组织学生们一起模拟购物和付钱。类似这样的生活情境是非常多的,不仅能顺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及实用性,从而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提问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动,合理建设问題情境能够带给学生启发,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但是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影响,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建议采用分层提问策略[2]。分层教学理念在问题情境构建过程中的应用,是充分考量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个性特点,以此作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数学问题更能够发挥引导教学与兴趣激发的作用,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问题情境中得到锻炼,避免两极分化,让所有的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笔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先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三角形都有什么特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然后让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解决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在一个三角形中一共有几条高?如何才能正确的将三角形的高画出来?”,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避免学生因为题目太难,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对数学产生畏惧与厌恶。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设计问题,才能够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这是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原则之一。

4.把握情境插入时机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并不止于情境设计与教学安排本身,还涉及数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与习题设计中的插入与应用,合适的数学情境嵌入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数学情境嵌入时,教师主要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前后教学内容,二是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三是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此前的教学知识与后续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适当时机嵌入数学情境,以促使情境教学在课堂中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效果,增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综合认识。对难度较大、逻辑复杂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精心设计后插入相应的数学情境辅助学生理解学习,但是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就没有情境嵌入的必要,在避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4]。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与反响,灵活变通情境嵌入的时机与形式,在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反响及时调整情境教学的具体细节,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教学情境本质上来说是辅助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的质量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我们尤其重视对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和时机的思考。笔者对自身教学的经验进行简要总结,简要陈述了几个观点并配合教学案例展开说明,希望能够助力小学数学课程指导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玉红.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8(12):135.

[2]陈福春.情境创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7):74-75.

[3]石润玲.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的几点体会与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31.

[4]孙美莉.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3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