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小学课堂教学探索

2021-01-10周立新李志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周立新 李志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新的要求、新的技术、新的难题越来越多,单靠教师个人很难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去研究教材、学习技术、指导教学。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之间合作,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构建信息化学科团队成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必需。

一、凝心聚力,营造教师合作提升的舒心氛围

1.青蓝工程,搭建教师梯队

“青蓝工程”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程,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每学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主要采用平行结对(同学科和同学年教师之间结对)、交叉结对(打破学年和学科的界限進行结对)、校际结对(大学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结对),从而使教师成为联动合作的学习群体,力求整个教师队伍在合作互学中得到最优化发展。

2.合作共赢,组建培训团队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除了参加国培项目和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外,我校把学校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了学校的信息培养团队,依托信息提升工程2.0的中微能力点,分项开展日常办公软件使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希沃、电子白板、微课和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培训,逐渐形成了“业务领导要懂,专业人员要精,骨干教师善研,普通教师会用”的局面。

二、聚焦课堂,探索资源服务平台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的现象,会使学生感悟的知识肤浅,获得的体验单调。面对这样的课堂现象,课题组开展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

(1)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展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微课和其他形式共同呈现教学内容,达到了图文、声像、动画为一体的真实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课前学生借助互联网对新知进行一个查阅和收集,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在这样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主动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文的浓浓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对话功能,进行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有效的对话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于一体的互动优势,使课堂生动起来,使文字丰富起来,使情感充盈起来。

(3)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性,丰富实践探究

新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学习素养的获取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于生活,而实际上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生活化仅仅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可能实现的。而信息技术强大的虚拟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的要素创建真实或模拟的情况,从而实现学生的应用能力。

2.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中,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资源优势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这是一种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因此,在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有趣的因素,使用信息技术制造一些问题情况,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困难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思考这方面的目标为: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组成,但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感到疲劳甚至无聊,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由抽象变为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形象生动,动员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老师难以讲解,学生难以听懂的状态,有助于老师突破教学的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借助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针对差异化教学

学生的差异化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针对差异进行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改变原有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使用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年教师录制微课,让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促进评价与反馈

在转变学习方式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评价与反馈,同样十分的重要。传统教学环境中,老师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信息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我们借助延边州服务平台,开展对学生评价和反馈功能,如课前导学功能,通过学生完成课前导学任务单,平台为教师分析学生预习的情况,细化到每一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精细化的分析,让教学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及时调整我们的课堂教学任务;平台中的小组评价,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

猜你喜欢

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