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小冬奥博物馆”为载体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1-10周立超薛东

体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博物馆价值

周立超 薛东

摘  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指出,要开展冬季奥林匹克系列艺术活动,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学校依托“小小冬奥博物馆”这个载体,通过学生每一件小小的冬奥创意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平台,“小小冬奥博物馆”的学生讲解更是成为奥林匹克教育传播的窗口。

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67-03

一、研究背景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指出,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指出,要开展冬季奥林匹克系列艺术活动,促进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展现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冬奥、助力冬奥的精神风貌。

学校抓住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完善和丰富课程的供给,例如“冬奥作品创意”课程,就是在“梦想”教室开展的一门学生非常喜欢的实践课程。最初只是想通过“冬奥作品”制作,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冬奥知识,后来,学生制作了越来越多的冬奥创意作品,比如冬奥火炬、冬奥毛猴、首钢滑雪大跳台微景模型……学生还向校长建议办一个“展示博物馆”,很快学校支持了这个提议,“小小冬奥博物馆”应运而生。

学校依托“小小冬奥博物馆”这个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

二、“小小冬奥博物馆”的理念与教育特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小小冬奥博物馆”是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为契机而建立的,是学校冬奥教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冬奥博物馆”成立于2018年9月,现有学生馆长1名、副馆长2名、专职讲解员5名、兼职讲解员10名。60平方米的博物馆展厅共有手工创意、非遗作品、微缩景观、冬奥征集、冬奥收藏、冬奥荣誉6个展区,包含摄影、衍纸、泥塑、剪纸、绘画等260幅(件)藏品(表1)。除了供本校的学生学习外,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也都前来参观,扩大了奥林匹克教育的辐射面。

(一)“小小冬奥博物馆”的理念

“小小冬奥博物馆”的展品体现了原创性与艺术性,不仅表达了电厂路小学的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和冰雪运动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充分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创新能力。博物馆又是“线”,将每一件藏品、照片串联起来,让人们到了博物馆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奥林匹克的文化和精神,激发孩子们的斗志,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追求卓越;与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并从中深谙奥林匹克精神。

“小小冬奥博物馆”以“展示交流、传播文化、见证成长、分享快乐”为設计理念,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为核心,以宣扬奥林匹克“卓越、友谊、尊重”的价值观为宗旨,致力于打造石景山区、北京市乃至于全国迎接冬奥会的名片。电厂路小学作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希望博物馆成为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基地和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北京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窗口。

(二)“小小冬奥博物馆”的教育特点

1.学习奥林匹克知识,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园地

学生在“小小冬奥博物馆”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奥林匹克的知识,寓教于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传授冬奥知识,不需要特意去学习,学生无形中就将知识记到了脑子里,在创作中还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传承体育精神和传播体育文化的平台

“小小冬奥博物馆”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色,教师在将冬奥历史知识、冬奥项目知识、冬奥场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的机会,当学生回到家后,又会将一天所学告诉自己的家长,通过这个过程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

3.“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

“小小冬奥博物馆”的作品基本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出来的,这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做到了美术课、手工课、劳动课等一系列课程的融合,让学生的一堂课有多样收获,同时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三、“小小冬奥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一)“微景”制作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查阅网络冬奥图库,看到了“水晶鞋”滑雪大跳台的设计图稿,学生分别找来了饮料桶、铁丝、硬纸壳、彩泥、雪花泥等材料,将饮料桶做成首钢园的标志性建筑物筒仓,以铁丝和硬纸壳做龙骨,制作成模拟图中跳台的形状,然后用彩泥和雪花泥完善美化做出最后的造型。

在这样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进首钢冬奥园区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然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便创作了现在的微景模型作品《首钢大跳台滑雪》。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废物利用,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学生制作的《冰丝带》《U型池》《高山滑雪》等微景,都是利用废旧的报纸、冰棍棒、纸绳、毛绳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他们通过学习废物回收再利用物品,提升了环保意识,养成平时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形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学生们不仅自己爱护环境,还通过为博物馆来宾进行讲解,让来宾知道作品是什么样的质地,让更多的人一起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增强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学校的冬奥讲堂,学生学习了很多场馆知识,如场馆的结构和用途,这也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了不少灵感。由于“微景”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作品。在合作学习制作中,学生为了完成同一个作品,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还要和其他同学配合,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要支持同伴,协同完成作品。只有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一个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多角度创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非遗”作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毛猴等工艺与冬奥知识相结合,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意。学生们运用剪纸、泥塑等制作技巧,巧妙地将冬奥项目、雪花制作成“滑雪”“溜冰”等造型各异、形态别致的冬奥工艺品,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更通过这种制作形式让更多学生懂得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衍纸虎福”祝冬奥

学生们设计了衍纸作品《虎福祝冬奥》,将有着寓意为幸福、吉祥和好福气寓意的“福”字设计到作品中来,因为2022年是虎年,学生们又将“福”字中的“田”设计成了可爱的小虎头,这样,一幅生动的衍纸作品就呈现出来了。

3.“冰嬉图”坚定中国冰雪文化自信

冰嬉是我国冰上运动的前身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是清代时期最为盛行的冰上运动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淀下的产物和智慧的结晶。

学生们通过制作《冰嬉图》微景,将表现冰嬉场面的宫廷绘画制作成立体的微景,注重人物动作、神态,在进行表演的士兵姿势,模仿动物的花样滑冰、具有军训性质的射箭和溜冰等动作,让学生们意识到一幅(件)优秀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整体意识,而且每一笔都要用心。做事情也如此,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通过手工制作,了解中国冰雪历史,为中国冰雪文化感到骄傲,树立文化自信。

(五)冬奥作品多元共生,丰富冬奥教育遗产

1.师生作品

博物馆展现的不仅有学生的作品,教师也参与到当中来,从掐丝珐琅、吉祥物、火炬等独创设计,到刻纸、剪纸、衍纸、兔儿爷等很多师生合作作品。“师生互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善于思考的深度。师生一起学习了解冬奥知识,将冬奥与手工相融合,共同设计制作冬奥艺术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家庭作品

“小小冬奥博物馆”内有一件衍纸作品《冬奥吉祥物》,是四年级(2)班姚月家庭赠送给学校博物馆的作品,她们母女把冰墩墩与雪容融制作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据姚月讲述,在学校学习了衍纸的制作技巧后,回家便带动妈妈和妹妹一起设计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衍纸是小小的纸条,稍不注意就会划到手指,妹妹撅着小嘴说要放弃,但是姐姐和妈妈一起帮助妹妹做出一个又一个衍纸卷,带着妹妹摆造型,重新激发妹妹的参与兴趣,最后她们一起完成了作品,将作品赠送給了学校。听完学生的故事,笔者认为通过手工带动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关系,有益于学生的情感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家长的参与鼓励下,学生懂得了包容与分享。

四、“小小冬奥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奥林匹克教育传播的窗口

学校“小小冬奥博物馆”建立至今,馆内作品将近260幅(件),已经接待的嘉宾不计其数。北京手拉手学校的师生、京津冀冬奥教育学校师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等都到访过学校“小小冬奥博物馆”进行观摩。

“小小冬奥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也是博物馆作品的原创者,他们一起设计图稿反复修改到最终满意定稿,从意见不同到达成意见统一制作,完善作品,经过不断尝试,一件件以冬奥为主题的工艺作品顺利完成。

虽然每件作品都有学生的心血,对作品都很了解,但是他们为嘉宾老师讲解时,声音还是特别的小。在同学及校长的鼓励下,加上一次一次的锻炼和对细节的掌控,包括手势、眼神、表情、微笑等,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面对面介绍,一段时间后都有很大的提升,如眼神的交流、肢体语言手势的动作、声音足够洪亮,每个字都说地清清楚楚,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能听到学生们讲解的热情。这是奥林匹克精神赋予学生坚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快乐、自信。

五、未来展望

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及其成果展览展示活动,有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小小冬奥博物馆”日后将组织更多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悟“体”和“育”的统一,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正在努力学习英语,以期在冬奥会举办的时候,为国外嘉宾用英文来讲解,还可以教授外国来宾制作有中国元素的冬奥创意作品。现在“小小冬奥博物馆”已面向街道、社区开放,未来希望能够让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也感受到冬奥气氛。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探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梦想的实现需要自己的努力、坚持,需要合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模式探索提供了借鉴。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抓住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以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建设“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先行区和示范区”的指示精神和“互·动”教育,激发成长动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将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纳入到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完善和丰富课程的供给,进行了冬奥教育的系统规划, 通过初步探索、系统化构建、实施模式梳理三个阶段,形成了“233”冬奥教育实施模式。

六、结语

学校依托“小小冬奥博物馆”这个平台,通过学生每一件小小的冬奥创意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创新了育人形式和载体,实现“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冬奥教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学校的鲜明特色。借冬奥之势,借力冬奥教育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品质提升。

猜你喜欢

博物馆价值
博物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露天博物馆
一块石头的价值
影像·博物馆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