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年级前滚翻组合动作教学设计

2021-01-10林盈盈

体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林盈盈

关键词:前滚翻;组合动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59-03

一、课的设计理念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策略、器材的选择符合水平二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本课选择的前滚翻组合动作,在前滚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拓展。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前滚翻组合动作学习的兴趣,在提高滚翻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每个环节的动作要点口令化,来加深理解动作结构,同时降低动作的难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在“复习—巩固—提高—拓展”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安全,让他们养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活动习惯,并懂得自我保护。

二、教材分析

滚翻动作贴近人的生活和本能,具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同时还是技巧的基础,是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内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依据课标与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情与已习得前滚翻的基础,本课内容确定为前滚翻组合动作。

主要围绕动作要领中的“滚动圆滑”为重点展开。在教材处理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功能。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体现目标要求的层层递进。课中,通过不同部位的夹物滚翻,让学生做到滚翻时团身紧且圆滑;利用垫子作站台或助力器,让学生做到蹬腿有力且加速向前滚动;通过改变前滚翻起身后的动作任务来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提高身体的滚动、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能力,并能连贯地完成前滚翻组合动作。有效结合爬行游戏,来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的综合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一)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吸引。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教师采用“旧形式新利用”“单个练习到组合练习”等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身体素质分析

四年级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还不够稳定,素质表现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对于感兴趣的练习方式能够比较投入,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技能水平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开始重视技能学习,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最基础的滚动、翻滚动作,包括前滚翻成坐撑、蹲撑、连续前滚翻等。他们的力量、柔韧、平衡、协调等身体素质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对本课的内容学习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身体条件。

四、教学亮点

(一)垫子的合理摆放及运用

通过合理摆放和运用垫子,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安全美观的教学环境,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练习活动,如热身时作踏板、滚翻时作站台及借力器、爬行时作轨道,巧摆垫子,妙到其处。同时可有效提升课的练习密度,让每个学生在课中得到充分的活动。

(二)不同项目的有效融合

改变前滚翻传统的步骤式教学,在完成前滚翻之后做单脚支撑平衡类的内容,不仅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挑战性,更能提高学生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和身体姿态的表现力。同时把前滚翻组合动作以口令的方式简化,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确动作要领及要求,有效达成教学效果。

五、设计思路

1.本课根据水平二教学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学生运动参与能力培养、技能学习过程中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在课中,将学生熟悉的垫子作为辅助练习器材贯穿全课。随着教学设计的改变,垫子在每一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层次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2.利用口令将前滚翻组合动作的顺序简约化成“六步曲”“三步曲”,易于學生学习接受,更连贯地完成动作组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提高练习密度,完成练习任务,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