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特区精神的意蕴分析

2021-01-10邓靖王亚汝

西部学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

邓靖 王亚汝

摘要:改革开放40年多以来,东南特区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特区精神。可从三个层面解读其内涵:(一)政府层面具备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二)企业层面具备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敗的创新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三)个人层面具备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拼搏精神和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

关键词:经济特区;特区精神;丰富内涵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4-0045-03

我国的经济特区共有7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霍尔果斯和喀什。深圳与珠海于1979年7月15日最先设置为试办出口特区;之后,汕头与厦门也成为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海南被批准为经济特区。2010年5月19日,喀什与霍尔果斯成为经济特区。这7个经济特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包括东南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与西北经济特区(霍尔果斯和喀什)。特区经济决定特区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特区精神又反作用于特区经济。由此可见,东南特区精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东南特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正如有学者提出特区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也有学者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其弘扬路径为挖掘“文化内涵”“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外宣传力度”。现有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展开,涵盖面较广,但深入不够。

东南特区比西北特区建设时间更长,东南特区精神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丰富性和系统性。其内涵丰富、富有活力、健康向上,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对东南特区精神的表述,存在“十大精神”或“七个方面”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均是以内容罗列的方式展开,欠缺一定的概括性。为此,笔者依据内容之间的紧密关系及其逻辑性,将其概括为:“三个层面”——政府、企业、个人。

一、政府层面:改革、开放精神

东南特区的改革、开放精神源于改革开放政策,体现了思想解放原则,同时也促进了东南特区的改革开放实践。正是基于改革开放政策提出的优先性与导向性,笔者将这一精神归属于政府层面。改革和开放不是一起提出来的,先有改革后有开放,邓小平首次于1984年将两者连在一起使用。改革与开放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敢闯敢试”体现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观,而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未知的探索。改革就是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因素,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和现代化。邓小平把深圳经验总结为敢“闯”。正是凭借一个“闯”字,东南特区突破了一个个改革禁区、盲区、雷区,“杀出了一条血路”,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东南特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政府的改革政策。

东南特区发展之路是闯出来的:1979年到1983年,关于经济特区能否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引起了人们的质疑;1985年到1986年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定位引起了人们的争议;1988年“蛇口风波”引起了思想价值观念的争论。东南特区一路走来引起了各种争论,但是政府怀着“杀头就杀我的勇气”闯出了东南特区之路。

以深圳为例。2020年,深圳又被评上了先行示范区。这个“先行”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深圳能够被评上先行示范区,也归因于政府的改革政策。东南特区的思想大解放是“闯”出来的,从“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观,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效率观,再到“不是强者不要到深圳来”的竞争观,东南特区产生的新思想惊醒了中国。正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追问下,中国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正是改革政策的实行,东南经济特区才得以发展起来。

(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

海纳百川蕴含着开放包容、胸怀天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博采众长等丰富内涵;兼容并蓄指的是包容性增长。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体现的是一种包容、一种融合、一种开放精神。这种包容、融合、开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融合。东南特区的开放精神包括对外开放,即对各个不同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有序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即对不同省市涉及五位一体①的开放。

“开放”这个词汇很早就有了,但作为一项对外政策,是邓小平提出来的。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与外国嘉宾交流时,谈到了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我们第一次明确地把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政策。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兴办东南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东南特区由于地位位置较好,适宜大量开展国内外贸易,东南特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实行的开放政策。1980年10月,深圳第一次打破了包分配的“铁饭碗”,之后迅速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即全国有大量人口到南方寻找商机。

东南特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40年来,东南经济特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18年深圳特区的GDP总量为24221.98亿;2018年珠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14.74亿元,人均GDP16.51万元;2018年,汕头GDP总量为2512亿元;2018年厦门GDP总量达到4791.41亿元;2018年,海南GDP总量达到了4832.05亿元,人均GDP为51955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东南特区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广泛吸引人才。众所周知,深圳和珠海这两座城市是移民城市,40年前,深圳人口只有33万;而如今,深圳人口达到了1700多万,深圳用大量资金吸引人才,并树立“深爱人才,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人文理念,让外来人口在此找到了家的感觉。

二、企业层面: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和创业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割裂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手段和基础,而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业者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所开拓的事业生存、发展并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如果不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那么迟早会被淘汰,也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一)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

追求卓越是将自身的优势、能力等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崇尚成功是对成功的一种渴望;宽容失败是面对失败的一种坦然心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在“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指引下,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有了坦然面对失败的心态。

我国企业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创新推动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40多年前,我国没有几个大型的企业,能够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而今天,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数不胜数,其中华为、腾讯、迈瑞等一批企业是东南特区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头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今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企业掌握了创新力,也就掌握了竞争力。

中国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③。我们国家对企业又有了新的期望,那便是要把握时代契机,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落后挨打,第三次工业革命搭上了末班车,使中国的科学水平提高到一流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必须牢牢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实现民族复兴。

(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强调了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坐等时间流逝,而是要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实干兴邦”强调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东南特区一路走来,也都在践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创业理念,这一理念是在蛇口提出来的。深圳地王大厦在1994年1月开工,1996年6月竣工。在当时那个年代,地王大厦是亚洲第一高楼,仅用两年建成,体现了东南特区的效率意识。创业精神的核心就是脚踏实地,这种脚踏实地不是说要循规蹈矩,也不是要蛮干,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地创业。40多年来,东南特区企业家在质疑下,坚持不争论、坚持不空谈、坚持不断试错、坚持及时改正错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产生了许多具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

40多年后的今天,在“实干兴邦”的理念指导下,东南特区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都是东南特区创业精神的见证。在创业精神的指导下,这些企业不断革新自己的产品,不负众望,引领着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带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见,没有实干精神,就没有东南特区的今天。

三、个人层面:关爱、拼搏和奉献精神

关爱、拼搏和奉献是优良的品质,是个人行为规范准则。关爱体现的是对他人关心与帮助;拼搏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要求;奉献则是两者的升华,要求自身要博爱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为对他人的付出,舍得自我。

(一)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

东南经济特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人文关怀。深圳有很多民间慈善组织,经常在深圳乃至全国各地开展慈善活动,包括“光明行动”“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募师支教、赈灾救灾等。我们经常看到,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来自深圳人的援助。深圳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虽然很多人都是外地人,但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以及深圳对人才的珍视,让无数人在此找到了归属感。

(二)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拼搏精神

东南特区的拼搏精神,深深体现在“闯”,“杀出一条血路来”;深深体现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是强者莫来深圳”;深深体现在“每一个正在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人身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即使前方路途困难重重,也要咬牙坚持到最后。以深圳为例来分析东南特区的拼搏精神。在深圳,我们会看到许多拼搏的身影,每天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每天挤着公交地铁上班的白领,每天加班到深夜的打工人。他们都在这个城市奔波,拼搏,累但从来没有放弃。在深圳,我们会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年轻,这里拼搏的氛围、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政策吸引着人才,保护着人才。

(三)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

这种奉献精神主要表现在个人,特别是党员,在面对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顾全大局,对人民、对国家负责。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个人修养,也是一个国家需要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因为每个人都有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奉献精神,才有了今日繁荣昌盛的中国。奉献不分岗位,不论职务,人人皆可为之。只要心怀大爱、不计报酬,就是赤诚奉献的真实写照。奉献的人生最美丽,忘我为民最幸福。东南特区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个人利益在后,国家的发展利益在前,时代在变,但奉献精神不变。

注释:

①“五位一体”: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②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称工业4.0(Industry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③《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参考文献:

[1]陈雷刚.论东南东南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J].深圳社会科学,2020(5).

[2]杨华.新时期深圳精神之思想探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4).

[3]史学正.以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J].东南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4).

[4]本报评论员.以奉献精神谱写新的辉煌[N].淮北日报,2020-12-01(1).

[5]田仁军.涵养赤诚奉献的时代品格[N].中国国防报,2020-08-07(2).

[6]王文华.习近平文化强国思想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8.

[7]林琴.習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8]贾康.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具有全局意义[N].环球时报,2020-10-13(15).

[9]寻晖.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10]陶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实力[N].银川日报,2015-11-06(4).

作者简介:邓靖(1991—),男,汉族,广东深圳人,单位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王亚汝(199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单位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超)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作为“试验田”的经济特区授权立法——浅谈四十年来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变迁
卷首语
《深圳社会科学》“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专辑征稿启事
习近平新时代经济特区重要论述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