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2021-01-10程邓芳黄石磊吕元龙

饲料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发情母猪障碍

程邓芳,黄石磊,吕元龙,李 军,郑 敏*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2.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重庆 405200;3.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21)

在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实践中,母猪出现发情不正常的现象较为常见,有的怀孕母猪会出现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仔等现象,即母猪繁殖障碍。该现象不仅会在规模大的养殖场发生,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也时有发生[1]。有文献报道,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病率为15%~35%,对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30%[2],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受到养猪场的重点关注。因此,本文就母猪繁殖障碍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降低母猪繁殖障碍发病率,保障养殖效益。

1 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

1.1 疾病因素

1.1.1 传染病

传染病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原的不同,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繁殖障碍病。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均可造成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胎衣排出不全等现象。细菌性传染病比较常见的有布鲁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链球菌病等,常引起母猪黏液性或者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以及死产等状况,从而影响繁殖。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寄生虫病有弓形虫病、冠尾线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会导致怀孕母猪出现高热、废食,然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3-4];冠尾线虫病会导致母猪背部皮肤粗糙呈“鱼鳞”状,鬃毛有黄色油脂渗出,引起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出现屡配不孕等现象[5]。在临床上,单独的一种病原引起的繁殖障碍较为少见,多数情况下,常常是细菌、病毒、寄生虫三者之间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从而更加严重地影响了母猪的繁殖性能。

1.1.2 产科疾病

母猪产科疾病与繁殖障碍之间关系密切,当母猪分娩不顺利,未及时排出胎儿,需要人工助产时,若助产不当,容易损伤产道;若消毒不彻底,容易引发产科炎症。若胎衣不下、恶露不尽,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从而改变子宫内环境和功能,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此外,若母猪生产管理不当,会导致母猪容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出现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发炎等产科疾病[6]。

1.1.3 慢性消耗性疾病

在母猪的生长阶段,容易患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猪胃肠炎、便秘等)及寄生虫病(如蠕形螨病、疥螨病、猪虱病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引起母猪卵巢功能发育不全。由于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内的卵泡也就无法正常发育、成熟,导致母猪无法分泌足够的雌激素,从而不能正常发情[7-8]。

1.1.4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当玉米、大麦等粮食在收获成熟的季节处在阴雨潮湿环境中,极易产生这类毒素。该类毒素主要侵害母猪生殖系统,会让未性成熟的母猪外阴肿大,分泌出大量的黏液,持续发情,履配不孕;性成熟的母猪则出现假发情、频繁发情以及乳房肿胀等现象;妊娠母猪则出现返情、产死胎、假孕、流产和产木乃伊胎等症状[9]。

1.2 饲养管理原因

1.2.1 配种过早

通常经产母猪不发情的情况比初产母猪不发情的概率要低,第二个、第三个发情期配种的母猪比第一个发情期配种的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概率低。母猪配种过早可引起母猪妊娠期营养欠缺,特别是哺乳期的母猪泌乳和自身生长的生理负担,会导致母猪体重大幅下降,若哺乳期时间过长则影响更大。此外,过早配种会影响青年母猪的体成熟,影响其下一次发情,有的甚至不再发情[10]。

1.2.2 营养不当

与母猪繁殖密切相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矿物质、能量、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过多或不足均会导致母猪不发情或不孕,且不同阶段的母猪对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供给营养过多,会导致母猪体内蛋白质和脂肪贮存过多,使母猪卵巢和输卵管上脂肪沉积过多,从而造成母猪不发情或不孕。供给营养不足,则会导致母猪本身体质瘦弱,从而表现为不发情、难受孕、流产等现象[11-12]。

1.2.3 饲养密度过大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导致后备母猪采食不匀、打架过频,使后备母猪表现出大小不一、体格发育不良或过肥,从而影响其性成熟,甚至出现发情不正常或不发情[13]。

1.2.4 养殖环境影响

不科学的养殖场构造,光照、通风不足,夏季气温较高,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高等原因都会对母猪造成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母猪采食,造成母猪情绪烦躁,影响母猪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母猪发情推迟甚至是不发情,怀孕母猪甚至出现流产[14]。

1.3 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主要是指生殖器官异常,比如输卵管阻塞、没有子宫角、双子宫、子宫颈闭锁等,导致母猪不能正常排卵或是精子和卵子不能结合,这样就导致母猪不能够正常怀孕。这种情况无法治愈,应在选育时作淘汰处理[15]。

2 母猪繁殖障碍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综合防控疾病

种猪场的疾病预防工作应放到重要位置。引种不慎、卫生消毒不严格及防疫不到位等都可能会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此,养殖场要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容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制订科学的免疫、驱虫计划,以预防疾病,一旦有类似病证,应及早隔离、治疗,严格按照要求处理病死猪,减少因传染病导致的繁殖障碍发生。与此同时,玉米、麸皮、豆粕等饲料在储藏时要防止霉变,对于轻微霉变的饲料可用脱霉剂处理后再饲喂,严重霉变的饲料坚决不饲喂。日常巡逻时要高度重视猪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发情不正常、高热、食欲不振等猪只,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地治疗。

2.2 加强饲养管理

2.2.1 提高繁殖技术水平

首先要对繁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增强其责任心、事业心,使其熟练掌握人工授精技术、种公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等。猪场内应制定发情鉴定、怀孕检查的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到适时配种,建立母猪发情、配种、生产档案并做好详细记录,严格按规程执行,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造成母猪生殖器官疾病的发生概率。

2.2.2 加强营养调控

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相关标准,科学配制日粮时应保证营养的全价性,切实改变饲料的品种单一和质量不良,注重不同生长阶段母猪对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需求的调控。根据母猪体格,尽可能做到精细化管理,对断奶后营养缺乏、过度消瘦的母猪,应该加喂精料以使母猪尽快恢复体况,同时供给足够的能量、蛋白质饲料及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若母猪体况过肥,则精料比例要适当下调,多补充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并增加运动量[16]。

2.2.3 改善饲养环境

全面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通过为母猪提供清洁舒适的环境来促进母猪发情。在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搞好防寒保暖工作,保证猪舍温度适宜。平时要做好卫生,严格把控消毒措施,加强通风管理,保持猪舍干燥舒适。

2.3 科学选种

选择种母猪时要注意科学选择品种和个体,后备母猪要符合品种特征,从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良好的母猪后代中选择,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有健壮的躯体和四肢的后备母猪,要注意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选择阴户发育良好、后臀丰满的母猪,有效乳头至少在7 对以上,两排乳头左右对称,间距适中,对于有先天性繁殖障碍的母猪不作种用。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母性不强、泌乳障碍、情期延迟、屡配不孕等母猪,应酌情予以淘汰处置,以降低母猪产科疾病发病率[17]。

3 小 结

综上所述,现代集约化养殖场中出现母猪繁殖障碍会造成重要的影响,制约了其经济效益。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科学有效地做好该病的预防措施,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病率。一旦有相关疾病产生,首先要找出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病因,然后根据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疾病的防控、后备母猪的选择、提高繁殖技术水平、营养调控等措施,以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发情母猪障碍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燕山绒山羊泌乳期诱导发情效果分析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