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手药材物质基础研究

2021-01-09李扶昆

化工设计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

李扶昆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四川乐山 614000)

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干燥果实可入药,具有和胃止痛、疏肝理气、燥湿化痰之功效[1]。

1 仪器与材料

Bruker-600M核磁共振仪(美国布鲁克公司);Varian-500 核磁共振仪(美国瓦里安公司);Agilent 6320 型液质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Hanon P850型旋光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LC-300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BDS-C18(10mm×250mm,5μm)色谱柱(美国赛默飞公司);GF-254薄层色谱硅胶板(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正相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反相硅胶(德国Merk公司);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LH-20(瑞士Pharmacia 公司);HPLC所用甲醇和乙腈(美国MREDA公司);实验过程中所用的乙醇、甲醇、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天津大茂试剂厂)。

佛手药材于2019年10由四川乐山沙湾区蜀景苑佛手柑种植基地提供,并由秦运潭副教授(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鉴定为佛手柑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标本现存放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物研究中心(编号:CS201910)。

2 提取分离

干燥佛手柑药材5kg,切碎后用90 %乙醇(10L/次)超声提取3次,每次0.5h,减压浓缩3 次提取液,得浸膏180g。在浸膏中加入2L水混悬,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后分别得到石油醚部位(25g),乙酸乙酯部位(40g),正丁醇部位(60g)。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40g)首先进行硅胶柱(200~300目,800g)色谱分离,用二氯甲烷-甲醇(10∶1,5∶1,2∶1)梯度洗脱,得到6个粗流分 Fr.1~Fr.6。Fr.2经硅胶柱色谱二次分离,用石油醚-丙酮(3∶1→1∶3)梯度洗脱,得到3个主要流分Fr.2-1~Fr.2-3。Fr.2-2经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二氯甲烷:甲醇,1∶1)色谱分离,得到3个主要流分Fr.2-2-1~Fr.2-2-3。Fr.2-2-2经HPLC(乙腈-水,55 %)色谱分离,得到纯化合物3(7mg);Fr.4经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二氯甲烷:甲醇,1∶1)色谱分离,得到3个粗流分Fr.4-1~Fr.4-3。Fr.4-2经二次HPLC(乙腈-水,30 %)色谱分离,得化合物2(4mg)和1(8mg)。Fr.4-1经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水(10 %、30 %、60 %)梯度洗脱,得到3个主要流分Fr.4-1-1~Fr.4-1-3。Fr.4-1-3经正相硅胶柱(200~300目)色谱分离,石油醚-二氯甲烷-甲醇(4∶4∶1)等度洗脱,得纯化合物4(10mg)。Fr.5析出许多不溶性白色粉末固体,后经二氯甲烷、甲醇洗去杂质,最后得到纯化合物5(15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 为浅黄色针状晶体(丙酮),熔点为267~268℃;UV254紫外灯下显亮蓝色暗斑;ESI-MSm/z179[M+H]+,结合13C数据推测出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9H6O4。1H NMR(600MHz,CD3OD)δH:7.78(1H,d,J=9.0Hz,H-4),6.94(1H,s,H-5),6.76(1H,s,H-8),6.18(1H,d,J=9.0Hz,H-3);13C NMR(150MHz,CD3OD)δC:164.4(C-2),112.9(C-3),146.1(C-4),112.6(C-4a),113.1(C-5),144.6(C-6),152.1(C-7),103.7(C-8),150.6(C-8a)。上述波谱数据与文献[2]报道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结构为5,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

化合物2为无色无定形粉末固体,UV254紫外灯下显暗斑;ESI-MSm/z153[M-H]-,结合13C数据推测出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0O3。1H NMR(600MHz,CD3OD)δH:6.66(1H,d,J=8.4Hz,H-5),6.63(1H,d,J=2.4Hz,H-2),6.51(1H,dd,J=2.4,8.4Hz,H-6),3.66(2H,t,J=7.2Hz,H-8),2.65(2H,t,J=7.2Hz,H-7);13C NMR(150MHz,CD3OD)δC:131.7(C-1),117.0(C-2),146.0(C-3),144.5(C-4),116.3(C-5),121.1 (C-6),39.7(C-7),64.5(C-8)。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3]报道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ylethanol)。

化合物3 为白色片状晶体(甲醇),熔点为178~179℃;UV254紫外灯下显暗斑;[α]20 D+10.6(c0.1,CHCl3);ESIMSm/z419[M+H]+,结合13C数据推测出其分子式为C22H26O8。1H NMR(500MHz,CDCl3)δH:6.60(4H,s,H-2,2′,6,6′),5.46(2H,s,4,4′-OH),4.75(2H,d,J=4.0Hz,H-7,7′),4.30(2H,dd,J=9.0,7.0Hz,H-9a,9a′),3.92(12H,s,4×OCH3),3.92(2H,m,H-9b,9b′),3.10(2H,m,H-8,8′);13C NMR(125MHz,CDCl3)δC:147.4(C-3,3′,5,5′),134.5(C-4,4′),132.3(C-1,1′),102.9(C-2,2′,6,6′),86.3(C-7,7′),72.0(C-9,9′),56.6(3,3′,5,5′-OCH3),54.5(C-8,8′)。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4]报道的(+)-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数据一致。

化合物4为黄色粉末固体,UV254下显暗斑;ESI-MSm/z323[M+Na]+,结合13C数据推测出其分子式为C16H12O6。1H NMR(600MHz,DMSO)δH:12.94(1H,s,5-OH),7.53(1H,d,J=2.4Hz,H-2’),7.54(1H,dd,J=2.4,8.4Hz,H-6’),6.94(1H,d,J=8.4Hz,H-5’),6.88(1H,s,H-3),6.47(1H,d,J=2.4Hz,H-8),6.18(1H,d,J=2.4Hz,H-6),3.90(3H,s,3’-OCH3);13C NMR(150MHz,DMSO)δC:163.3(C-2),102.9(C-3),181.4(C-4),161.2(C-5),98.9(C-6),164.7(C-7),93.9(C-8),157.2(C-9),102.8(C-10),120.1(C-1’),109.9(C-2’),150.8(C-3’),147.9(C-4’),115.6(C-5’),120.2(C-6’),55.7(3’-OCH3)。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5]报道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

化合物5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固体;熔点 283~284℃;5% 硫酸乙醇显色剂显紫红色,Molish反应呈阳性;与β-胡萝卜苷标准品共薄层,在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丙酮、石油醚/二氯甲烷/甲醇3种溶剂系统展开其Rf 值均一致,与标准品混合后测定其熔点不下降,故可鉴定该化合物为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

4 结束语

报道了从栽培佛手柑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5个化合物,其成分类型与已报道的佛手药材中成分类型一致。其中化合物5,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该药材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能为其生物活性及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化合物。但是,对其药理活性以及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另外,对石油醚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分离鉴定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猜你喜欢

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
超重力过程强化在废弃二氯甲烷回收精制中的应用*
密蒙花乙酸乙酯萃取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乙酸乙酯水解反应
5种石油醚前处理对不同植物样品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萃取蒸馏法提升乙酸乙酯的品质分析
复序橐吾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的再改进设计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以及塑料制品中多环芳香烃的研究
二氯甲烷/石蜡油回收装置技术方案优化
菊芋叶片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及盆栽验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