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2021-01-08曾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曾佳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主要从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入手,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旨在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

一、补充背景知识和文化语境,在熟知民族文化基础上学习

音乐学习是需要铺垫的,只有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创作背景,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如“宜兰童谣”是根据脍炙人口的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改编而成的,学生倘若事先对这些生动的作曲背景有所熟悉,学习过程中就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也是对人文知识的一种储备方式,在发自内心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同时就能自发的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也能得以传承。

二、巧用跨界学科,将民族音乐同其他类型传统文化进行融合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音乐课程应当同不同文化学科进行融合,如诗歌、戏剧、美术等传统文化科目,通过这种综合应用,能将民族音乐中的不同类别传统文化互相勾连,有效拓展学生的艺术事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同,如在进行“采茶舞曲”的教授中,教师可以播放电影中“刘三姐”中采茶女采茶对歌的片段,由此引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介绍,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其中的茶道、茶德、茶艺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采茶舞曲”正是根據这一传统文化诞生的作品,作曲家周大风将民间采茶歌调同越剧唱腔进行结合,创作的这首“浙江味”浓郁的新民歌,充分展现了江南秀丽美景和西湖的新气象。

三、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魅力

小学的音乐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美感,通过乐器、歌舞等知识的补充,完善学生关于民族音乐的学习体系,通过律动、节奏、曲调去感受音乐背后的文化魅力,如在“茉莉花”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版本的“茉莉花”篇目欣赏,从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的“茉莉花”录像片段到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从江苏“茉莉花”的委婉秀美到河北“茉莉花”的豪放欢快,通过对同一篇目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让学生感知歌曲背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化魅力。

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教师应在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在文化的浸润中实现教书和育人。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孙亚.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J]. 江苏教育研究,2014(29):68-70.

[2]于东.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J]. 新课程(小学),2015(3):76.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