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浅议

2021-01-08孙明珠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数学教学

孙明珠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与目前的课堂要求严重不符,而科学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因此,文章围绕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學习”、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五方面,对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某些抽象概念,这可能导致学生对使用它们的过程不熟练,使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老师在说什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将抽象概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中。

二、方式上化繁为简

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应用中,并非分支愈多愈好,有时只需要一两条简明扼要的线条已足够。分支细,固然可以触及更细微的地方;分支多,固然可以牵扯到更宽广的知识。但是,分支的“细”和“多”,有时带给学生的可能是眼花缭乱。学生的思维如果稍微不够清晰,难以理解分支较细的思维导图。此时,需要化繁为简,需要简单而直观地呈现,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思维导图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数学知识中内隐的规律、复杂的关系、杂乱的知识点,透过思维导图渐渐清晰起来,学生必将学得更加轻松、高效,并且意蕴十足。做精做细思维导图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必将化繁为简,以更为简单、更为高效、更为快速的方式理清众多的知识点,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三、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发展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对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空间图形的转换等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头讲到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概念产生混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成效更是一塌糊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是非常有用的,能够弥补学生在这个阶段理解能力的不足,也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业上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张齐华. 核心素养:让课堂绽放新活力[J].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01):29.

[2]罗永军. 数学启发式学习工具[J]. 中小学数学,2018(05):23.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