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读写壁垒,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1-01-08初朝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初朝霞

摘  要:指向双效发展的小学语文读写互动教学,构建“单元读写序列”和“文体读写序列”课程,通过“课内精读—群文阅读—课外泛读”三级指导框架,使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加强多元互动,推动学生读写能力双效发展。

关键词:读写互动;读写序列;双效发展;语文素养

一、读写互动,课程的整体架构

单元读写序列,即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体例下的读写课程。主要以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着眼点,抓住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技巧,在读中悟,在悟中写,加强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联系。

文体读写序列,指按照文本类型重组与拓展的文体读写课程。根据文体特征设置“纪实”“想象”“应用”三大序列,每个序列又根据文类特征细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童话、应用文”等七大序列,每个序列按照层级推进的方式,安排在各个年级使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二、读写互动,课程的内容开发与实施

单元读写序列以“能力”为主线,从教材所提供的阅读范例与单元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之间找准读写训练点进行总结梳理,并发挥语文年级组集体智慧,形成读写训练点教学片段和习作教案设计,做到资源共享。教师在课堂上随文分步练笔,如读中仿写,读中补白,读后感悟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课文情境中抓住不同的内容,捕捉不同的练点进行练笔,把阅读过程引入写作过程,在这种读写结合中,在閱读教学和单元习作间架设从读到写、由仿到创的桥梁,实现单元习作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文体读写序列以“文体”为主线,按照文本类型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取舍与增补,形成三大文体、七个文类的读写序列。分别确定每个文类的读写教学目标,然后分年级、按学期,对读写目标进行分解和具体化,从“写作命题”“训练点”“阅读链接”三方面进行安排,形成完整的梯度式序列,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有章可循、轻松驾驭读写教学。

教学中通过“课内精读-群文阅读-课外泛读”三级读写指导框架,由阅读单篇到阅读群文再向读整本书过渡,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掌握阅读的方法,感知不同文体的特点,获取写好文章的秘诀。

三、寻找读写互动“制动点”

习作的指导应落实在阅读教学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追求。

读前互动。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安排课前练笔可以起到以写促读,又以读促写的作用。

读中互动。只有读中写,写中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通过“仿写片段”“补写空白”,既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后互动。语文课程中,每篇课文在课中都有值得教师挖掘的语言训练点﹐课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或者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训练的训练点。借助“续编故事”“扩充细节”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话匣子。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 邱丽君. 从言语咀嚼到心灵契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互动[J]. 文理导航(下旬刊),2013(08):55.

[2] 李建雄,李士秋. 构建读写互动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主题阅读,随笔习作”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吉林教育,2013(Z1):25-26.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