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木刻书籍版画艺术—以《西厢记》为例

2021-01-07周志奋肇庆学院美术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西厢记木刻版画

周志奋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其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明朝中期雕版印刷业较为发达,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木刻版画艺术流派,再加上小说、戏曲、传奇等文体的流行,为书籍木刻版画插画的盛行奠定了基础,而且众多文人墨客和艺术大师的参与,使得明代木刻版画插画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书籍插画艺术逐渐丧失了民族特色,而呈现出西方文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明代木刻版画艺术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可以从其历史发展、艺术形式、价值意义、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汲取精华,对于我国现代版画插画艺术的发展和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木刻书籍版画艺术内涵

“版画”,顾名思义,是在石片、木片、竹片、玉片等材质上使用坚硬的利器进行雕刻而形成母版,并在“版”上进行拓印而形成的画。版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刻在洞穴石壁上的“岩画”、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如我们所熟知的甲骨文,可以说是最早的“雕版书”,为后世刻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为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木刻版画艺术自产生之初,先后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版画雏形时期,隋、唐、五代的版画成长时期,宋、元的版画兴盛时期,明代的版画鼎盛时期,清代的版画继盛时期等发展过程,在内容、形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印记的版画艺术风格。而其中明代版画最为出色,不仅版画雕刻和印刷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画面的组织和构图、图版形式也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并涌现出了像《芥子园画谱》《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等一批以精美木刻插画形式而展现的版画艺术。

二、明代木刻书籍版画的艺术特点

明代作为中国版画历史发展历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在大量文人的积极参与下,在版画的雕刻技法、内容、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大大提升了木刻版画的艺术价值,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一)木刻版画的印刷特征

木刻版画发展到明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更加细致,使得书籍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异常繁荣,特别是戏曲、小说、传奇等书籍插画艺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徽派、建安、金陵、武林等艺术特点鲜明的版画流派。

明代木刻版画艺术以宗教为主要内容。在明代由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达以及执政者对于宗教的倡导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宗教在明代广为流传,同时也形成了以宗教为内容的版画艺术,产生了众多艺术价值较高的宗教版画艺术作品,并且这一时期宗教版画的刻印技术、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像洪武年间的《洪武南藏》、永乐年间的《佛说摩利支菩萨经》、宣德年间的《天皇至道太清至册》、天顺年间的《白衣观音五印心陀罗尼经》等都是这一时期宗教版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另外,明代戏曲、小说等文体的逐渐盛行,使木刻版画的题材也逐渐广泛,包括小说、戏曲、画谱、诗词文集、山水游记等众多广泛的题材内容,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如小说类的《水浒传》和《耕织图》、戏曲类的《西厢记》、画谱类的《历代明公画谱》、笺谱类的《十竹斋笺谱》等,都是中国木刻版画史上的重要宝贵财富,值得后人去珍惜、继承、研究和发扬光大。

(二)木刻版画的图像特征

木刻版画发展到明代,尽管版画雕刻和绘画技法仍然较为重要,但是更为注重“印”的技法和效果呈现。

首先,明代中期之后,随着彩色套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朱、墨二色或者朱、墨、黄、蓝四色的雕版通过多次印刷,让书中插画的色彩更为绚丽、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场景更加真实,如《程氏墨苑》、金陵吴发祥所刊的《萝轩变古笺谱》等都使用了“饾版”和“拱花”的木刻版画技术,特别是明后期胡正言水印木刻《十竹斋笺谱》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木刻版画雕印技术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成熟水平,对于世界印刷技术和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富于变化的图版形式。书籍插画是中国古代书籍刻印的一大成就,书中精美的插画对帮助读者理解书中之意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的生动材料。直到明代木刻版画插画的出现,其形式多样、色彩丰富、雕刻精美,大大推动了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满足了广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弘治本《奇妙全相西厢记》的上图下文式版画、崇祯刊本《二奇缘传奇》的一页两图式等,都是明代木刻版画书籍插画的巅峰之作。

再次,黑白对比的版画风格。明代初期版画所采用的黑白对比的表现手法,以及阴刻和阳刻的雕版技法,使得版画整体黑白分明、工整富丽,版面效果和艺术特色都异常鲜明,在木刻版画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明代雕版印刷史、版画史、书史的发展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杭州项南洲所刻的《西厢记》《雪舟诗集》《拜月亭记》《诗余画谱》等都是黑白对比版画风格的典型代表。

三、从《西厢记》木刻版画看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途径

通过以上对于明代木刻版画艺术起源、发展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明代木刻版画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民族特点,对于现代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明代木刻版画艺术法则的传承和发展

明代木刻版画由于众多文人墨客、画家、手工艺人的加入,使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达到空前的高度,并且也创新了众多雕刻技法和艺术表现技巧,产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像闵齐伋六色套印《西厢记》木刻版画,不仅六色套印技法是中国传统刻板印刷的最高成就,而且其版画创意和视觉冲击力以当代的眼光来衡量,也堪称前驱。以《西厢记》为代表的木刻版画在内容表现、构图、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对现代绘画艺术、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厢记》木刻版画构图讲究完整、饱满、丰富,众多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组合,形成更为完美的形式美感,这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木刻版画中的体现。《西厢记》木刻版画追求构图完美和真实,不拘泥于现实生活表象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多地让版画艺术画面富有想象、夸张和变化的创新性。《西厢记》木刻版画在构成排列、线描镂刻、黑白组合等方面的技法体现和艺术表达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和创新,对于现代设计和版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明代木刻版画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的传承与发展

明代木刻版画艺术的重要成就不只是刻版技法和形式美法则等方面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人文思想、道德精神、地域风格等民族特性,这才是木刻版画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另外,《西厢记》木刻版画象征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处理、场景代入感强等都是中国文化、民族特性以及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西厢记》木刻版画通过其质朴淳厚的造型和雕刻技法,渗透着极强的民众情感、民族精神和审美心理,这是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创作的根本动力和灵感源泉,因此木刻版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继承其外在的形式美感,还要吸收和发展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内涵、民族特性,才能让中国现代版画更具时代感、民族性,进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版画艺术作品,促进中国现代版画走向世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代木刻版画插画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对于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书籍版画插画设计需要充分从明代木刻版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充分挖掘中国绘画艺术的民族性特征、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民族精神的优秀版画作品。

猜你喜欢

西厢记木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木刻年画
桌上盆景(外一幅)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西厢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