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不同题材的中国画对青花瓷绘画的影响

2021-01-07范正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窑官窑青花瓷

范正雯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明清时期的中国画与青花瓷绘画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无论是花鸟画、山水画还是人物画,中国画的艺术意境都被青花瓷绘画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中国画在青花瓷艺术上的再现和发展。

一、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对青花瓷绘画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段时期是花鸟画发展的高潮。明清青花瓷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明初永乐时期,官窑瓷器上的青花瓷花鸟画表现灵活,以图案的形式出现。永乐青花瓷花鸟画将宋人花鸟画中的折枝花卉图案化,并以连续样式装饰在青花瓷上。明宣德时期,是明代官窑青花瓷花鸟画有长足进步的时期。宣德皇帝有不少颇有绘画造诣的花鸟作品,还任用了“御前画史”孙隆。孙隆擅长画“虫”,其画作简洁且概括、形态自然而富有趣味。这样的雅致在宣德时期官窑“虫罐”的烧造中一脉相承。成化时期官窑青花瓷花鸟画在图案中巧妙地融合了花鸟绘画的外形美、穿插、虚实等要素,所画松、竹、梅具有成熟的风格,釉色洁白,青花浅淡,体现出成化时期清雅高洁的意境。清代顺治时期,官窑青花瓷花鸟画进一步趋向空灵。康熙时期,官窑青花瓷花鸟画更加清新脱俗,色彩运用比人物画、山水画更加淡雅。因此,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花鸟画更好地发扬了明代成化时期的典雅风格。

明清时期的民窑青花瓷花鸟画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气韵生动的意境。民窑青花瓷花鸟画的豪放洒脱,与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文人大写意花鸟画息息相关。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画家群体皆诞生于明清时期大写意花鸟画时代。民窑青花瓷花鸟画与明清文人大写意花鸟画虽然本质上有所差异,但两者同时存在且艺术表现手法息息相通。传统书画的水墨用笔审美,成为青花瓷花鸟画运笔的审美。民窑青花瓷花鸟画运用勾、点、写、影的技法,虽然通过勾、点、写的途径表现,但线面结合的实际效果是“影像”的,形象只取寥寥墨影,神韵生动。文人大写意花鸟画上所画的“影”,不仅要注重外形的轮廓美,更要注重“影”与“影”之间的空白美,这样的青花画面,称之为“悦性弄影”。民窑青花瓷花鸟画题材同文人花鸟画一样贴近生活。明代文人花鸟画从沈周开始,绘画题材不仅有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还有家畜家禽以及四时花卉、家居植物和农事题材等,富有深厚的自然生活情趣。文人花鸟画能反映日常生活并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期发展的青花瓷花鸟画必然会受其影响。

二、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对青花瓷绘画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山水画深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山水画,充分体现永乐帝的审美意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山水画还体现了清新明快的风格及传统中国画处理形象重传神传情的精神要领。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的青花瓷山水画主要以传统的山水画为基础,呈现出空旷宏伟的视觉世界。康熙时期青花瓷山水画的特点则是基于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山水画法,并适当地参照了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对比方法,其笔法与当时文人山水画法相通。清初宫廷推崇“四王”的山水画风。“四王”山水画的特点是理解古人画法从而进行山水画创作。“四王”所代表的清代宫廷山水画的审美深刻体现在当时的官窑青花瓷山水画中。

在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山水画受到宫廷画和文人山水画极大的启发。自万历时期以来,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画已越来越普遍。例如,《万历青花山水人物盘》的山石形态以及绘画笔法的刚硬度,带有明显的明代院体山水画的遗风。宣德时期以后,社会逐渐趋于黑暗,画家利用青花瓷山水画表现传统隐逸的生活以寄托避世之心。在此期间,“南宗”文人山水画风靡天下,青花瓷绘画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万历时期之后的民窑青花瓷山水画比以往任何时期有更多的文人隐逸思想。董其昌、“四王”以及明末清初山水画成就的影响渗透于青花瓷山水画中,从而形成清初青花瓷山水画的高峰。清代中期的山水画较缺乏想象力,景物的绘画手法更趋于程式化和符号化。清代晚期,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青花瓷山水画普遍流行。

三、明清时期中国人物画对青花瓷绘画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人物画,在官窑和民窑两个系列中发展。明初宫廷绘画以山水画中、花鸟画较为发达,而人物画发展较弱,所以这一时期人物题材很少出现在官窑青花瓷绘画上。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人物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题材不断拓展,而且内容上也有详细的故事情节。天顺年间,青花瓷人物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宣德以来的宫廷绘画风格。成化时期的青花瓷人物画较前朝更焕然一新:其一是由于使用了“平等青”而使青花瓷的颜色趋于清新典雅;其二是在绘画中运用了白描勾线手法,在延续了以前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白描人物高手杜堇的绘画风格。成化时期的官窑青花瓷人物画大都是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人物等作为题材。嘉靖时期青花瓷人物画是继成化时期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其绘画的题材比前朝更加宽泛。在嘉靖时期,皇帝信奉、推崇道教,特别喜欢“寿”“福”类的书画,因此这一时期大量的道教人物题材出现在青花瓷绘画上。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官窑青花瓷人物画,不仅表现婴戏、仕女等社会风俗题材,还有反映文人高尚情趣的题材。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人物画是绘画的鼎盛时期,在此时期青花瓷绘画广泛运用人物题材,绘画技法也登峰造极。康熙之后,雍正时期官窑青花瓷装饰受当时恽南田没骨技法影响,层次分明,惟妙惟肖。乾隆时期官窑青花瓷绘画人物题材非常丰富,技法多种多样,是自康熙以来人物装饰的又一大发展。其绘画的人物脸部和服饰有深浅不一的光影效果,并具有立体感。

宫廷绘画影响了官窑青花瓷绘画的画风,而民间绘画也影响了民窑青花瓷绘画的画风。景德镇民窑瓷画吸收宫廷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成果,从而凸显于民间绘画。明代洪武时期,民窑青花瓷上有少量的高士图,以数笔勾画的笔法为主,构图简洁。在永乐时期,民窑青花瓷画大多以婴戏图为主要题材,而笔法则多以数笔勾勒为基础,类似于同一时期的许多中国画。宣德时期,民窑瓷画的画工虽比不上官窑瓷画,但民窑瓷画出现了较多以人物故事情节为题材的绘画,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清代民窑青花瓷人物画,在康熙时期达到最高成就。康熙以后的民窑青花瓷人物画,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工整方面不如康熙时期,写法方面不如晚明,题材方面有突破的也不多,但仍有好的作品。

四、结语

明清时期,中国画在题材上已相当成熟,同一时期的青花瓷绘画也达到了历史巅峰。中国画与青花瓷绘画的结合在这一时期十分紧密,从青花瓷坯上的笔墨韵味就能感受到同时代中国画的影响,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境界。由于青花瓷绘画是立体画,因而画家在青花瓷上进行绘画的同时也拓展了中国画的技法。中国画与青花瓷绘画相互影响、交融,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民窑官窑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纯净的青花瓷
此“官窑”非彼官窑
明代的民窑青花:绚烂至极而非平淡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
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