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礼仪性精神的传统服饰设计美学思想研究

2021-01-07郭林霞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服饰美学传统

郭林霞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对于传统服饰的设计,既要体现出设计的特点,也要满足礼仪性精神,这样才能够使传统服饰设计更加优美,更加具有内涵,并且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因此传统服饰的设计往往具备美学思想,同时也遵循礼仪性的相关精神,尤其是传统服饰的美学思想渊源比较根深蒂固。在传统服饰的设计中需要结合礼仪性精神以及美学思想进行综合全面的设计,真正地保证服饰设计符合历史发展的特点,并且能够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审美等相结合,确保中华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渊源更加深厚,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并且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深层次文化结构的发展,确保传统服饰设计更具美学符号。

一、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起源

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以及相关的文物和实际资料记载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思想,这些服饰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融入了巩固政权、统一思想的观念,尤其是融入了政治以及伦理等相关的概念,在进行传统服饰设计时要将理和法融入其中。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影响到了传统服饰的设计,在服饰的选择以及设计中要传承统治阶级的一些思想,因此传统的服饰设计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的大融合发展。

(一)政治上的文化思潮对服饰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以及魏晋人士的着装习惯,都与政治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欲望也在激发,因此服饰设计必须要具备美学思想,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传统服饰设计起源于此,并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传统服饰设计会受到一些思想的影响

传统服饰设计往往会受到宗教势力的影响,出现不同的设计风格。而且中国传统服饰也具有超稳定的特点,无论是皇帝的冕服还是百姓的常服,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不仅出现了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而且也会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因此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必须要具备美学思想以及能够继承相关的特征,从而保证工艺设计能够以自然为师的朴素意识来深刻地理解相关内涵[1]。

(三)传统服饰设计会受到历史的影响

人类的发展是受到历史影响的,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也是如此。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受到历史演变的影响,比如男性服装出现了长袍马褂,这与西装革履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抗衡;而女性的服装是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旗袍与西班牙等国家的设计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既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审美心态,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时代特征,因此传统服饰在美学观念上对人民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认为身体构成自我环境,与自我不可分割,因此服饰设计更加突出个性化着装效果,这就与非常注重服装人本意的西方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中,更加倾向于社会伦理等级。

(四)服饰与社会现实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有些服饰样式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成为社会的一种象征。比如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在古代较为流行,为了满足政治上的需要,人们都会穿戴清一色的服饰,而且不管男女老少,这种服饰直接体现了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并且也受到了社会政治观念的影响,比较单调乏味,导致了重大的社会变动。比如在先秦两汉以及唐宋明清时期,一旦改朝换代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就会发生改变,环境和时代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和基本生活条件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了服饰设计。比如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社会形态发生了变革,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开阔,因此各种新样式的服饰不断涌现。当时的服饰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多样化和新颖化的特征。在政治相对宽松、经济比较繁荣的时代,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更为活跃,而且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饰也不断丰富,人们的追求也更大胆。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就比较前卫,而且相对较为奢侈,政治在占绝对优势时,往往会凌驾于服饰审美之上,左右着服饰的设计[2]。

二、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基于礼仪性精神的设计趋势分析

在礼仪性精神的指引之下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逐渐产生趋同性的审美心理

在传统服饰的设计中更加注重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因此会以整个社会的审美心理作为支撑点,来确定服饰的美与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兴趣爱好来进行服饰设计。同时,也会将社会的规范、特定的时尚以及他人的榜样作为服饰设计的一种依据。服饰设计显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审美理想以及个体的生命意识,而是社会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因此趋同性的心理往往会造成人们的着装出现千篇一律的状态,造成服饰设计相对较为僵化而且死板,阻碍了服饰形式的不断更新,而且也影响到了传统民族服饰美学思想的多元化发展[3]。

(二)中性化审美心理

在传统服饰的设计中也体现出了中性化的审美心理,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不断延续,尤其是服装色彩选择方面。比如先秦时期主张乾坤即天地,权力为黄色,夏夷观念中都直接反映出了黑色和黄色在进行服饰设计时所产生的一种阴影效果和思想。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以黄袍加身作为行使君权的一种象征,从清朝开始也正式将黄色作为皇帝衣服的主要颜色。此后,影响了整个民族对黄色的认识和理解。如古代官服表现出大红大绿,既能够体现出严肃的态度,而且也备受推崇。在近现代社会中,结婚和过年、过节等特殊时期,人们也会穿戴喜庆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山装、西装、长袍等衣服样式逐渐流行,颜色主要为黑、蓝、灰三种,而妇女则喜欢新式的旗袍,以淡雅的颜色为主[4]。

(三)着装的社会效应心理

由于传统服饰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着装需求,因此设计服饰时应该重点考虑穿着人的身份地位,并且应体现出美学思想,既能够表达一定的利益,也能够反映出民族共同的社会心理效果,因此服饰的设计至关重要。虽然是日常生活小事,但是却体现着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社会对个人的认同程度。人们对于着装的社会效果的重视超过了服饰本身的价值,一直延续至今。比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至死都不会脱掉长衫,因为当时长衫是读书人的一种标志。通过身着长衫能够让人们看出孔乙己是读书人,可见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传统服饰的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社会效应心理,会打破思想上的束缚,结合社会效应,不断进行更新,尤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传统服饰的美学思想既要体现利益,同时也与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连,相互碰撞,使得服饰设计升级,凸显魅力,形成自身的特色。传统服饰美学思想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其既创造了一定的辉煌,也展现出了美学的魅力,最重要的是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观念,表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特征[5]。

三、结语

在传统服饰设计中往往遵循一定的美学思想,这可以在考古出土的实物以及其他的纺织服装等中发现,是理和法的结合,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且对历代王朝的传统进行继承,与生产力水平以及民族大融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传统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一方面与历史发展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突出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在基于礼仪性精神的基础上,传统服饰具备的特征更加明显,逐渐向趋同性审美心理方向发展,也具有中性化的审美思想,尤其注重传统服饰的社会效应。因此,传统服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服饰更加辉煌灿烂,更加具有美的价值。

猜你喜欢

服饰美学传统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外婆的美学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