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宜春夏布手工灯的开发

2021-01-07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夏布宜春手工

万 莹 刘 颖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了创新、创业是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将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电商企业发展都需要推动文创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在“双创”背景之下,宜春夏布手工灯的开发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分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融合成为设计的潮流,既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同时又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一、“双创”背景下宜春夏布手工灯开发的意义

(一)贴合“双创”发展思路的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之下,“双创”成了各个行业以及教育教学领域产业转型的背景,每个行业都经历着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国进入了创新的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是大势所趋,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呼唤专业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并且要求高等院校本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就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在“双创”背景下,宜春夏布手工灯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传统手工艺品,能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新问题,是迎合“双创”教育新需求、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之举,也是交出令全社会满意答卷的良好举措。

(二)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生机

宜春夏布手工灯是夏布这一特殊材质延伸出的手工作品,夏布的生产源自隋唐时期,如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世世代代的当地人民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夏布的生产日益成熟。夏布质地“柔软润滑,平静如水,轻如罗绡”,因而闻名海内外。在古代,粗麻布为奴隶、平民穿用,细麻布如同丝绸,为高贵品种,供贵族使用。袁州夏布“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辐辏”,曾列为朝廷贡品,是一种纯手工的“绿色天然环保”土特产品,为“袁州三宝”之一,不但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还可以出口创汇。宜春夏布手工灯恰恰是这种特殊材质所制作的手工灯具,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其显著的特征在于“双创”的背景之下为中国手工业历史增添了新的风采,起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双创”给予手工业新的发展思路,并且能够产生创新的手工业制作和销售模式,为了能够使这一传统手工艺焕发生机,可以在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精神指导之下为宜春夏布手工灯传统行业带来与众不同的新发展思路。

(三)迎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有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思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至今,推进了宜春夏布手工灯产品的研发,并且给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丰富的中华民族艺术元素,为了打造具有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性的非遗文创产品,将宜春夏布手工灯作为一个特色项目的分支非常具有可行性。手工灯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而且代表了宜春当地的文化内容,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旅结合,推动了文化产业向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进发。因此,打造特殊的中国风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使我国的文创产品走上一个新的发展层面,研发手工灯产品,优化其材质,将本地特有的材料作为主体原料,带动当地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双创”背景下宜春夏布手工灯开发的现状

(一)继承并发扬了宜春夏布手工灯传统制作工艺

宜春夏布手工灯继承了传统,同时又有了新发展,是当之无愧的品牌文化特色产品,成为当地文创产品的代表作,引来了各地游客的参观,并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使其工艺历经千载而历久弥新。宜春夏布手工灯以本地楠竹、樟木、夏布、苎麻为主要原料,夏布有 “中国草”的美称,手工灯的夏布原材料采用的是国家非物质遗产万载“圆纱夏布”。通过物件自身的材质、结构、造型、色彩以及使用者所赋予的概念、功能、审美等要求, 创造性地将禅宗美学设计与现代手工灯具制作结合,既彰显了禅宗文化的特色,又提升了灯具设计的文化底蕴[1]。

(二)使传统手工灯制作工艺变得日益新颖

传统的宜春夏布手工灯古香古色,以夏布作为主体原料,配合其他材料打造出如梦如幻的朦胧效果。而今,在新经济时代,宜春当地形成了多家手工灯公司,从而能够推陈出新,在原有的技艺基础之上形成了新的市场创新机制,通过对传统手工灯的改良使其更加具有特色,且更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宜春夏布手工灯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照明灯具,而是一种散发着独特的隐逸文化气息,并且传递新型田园理念的代表性产品。而且这种以夏布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植根于当代生活的沃土之上,不仅传承着非遗技艺,而且还将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创造了大量系列性产品,共研发出三个系列共计20余款灯具,如“竹光裂影”夜灯等。人们将已破损的古物件改造成手工灯具,让古物件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有的企业还成立创新工作室,先后创作了《禅境九悟》《十牛图颂》《袁州十二风月图》《贯休十六罗汉图》等巨幅夏布画作品,推动了宜春禅月文化的传播[2]。

三、“双创”背景下宜春夏布手工灯开发的新思路

(一)“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依托于当地特殊的手工灯产品,开展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以手工灯作为主要参赛作品,不仅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可以研制宜春夏布系列产品、特色文创产品等,使当地的特色手工艺传承发展、开拓创新。如建立现代化的传承企业,打造品牌化的宜春夏布生产基地,与当地的高等院校合作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立“双创”实践实训基地,接纳大学生,让非遗走进校园,带动学生创业,扩大创业人数,并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使现代双创思维模式与实践性更强的教育相结合,解决了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升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3]。

(二)带动当地农户创业及经济发展

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做法,公司先后牵头成立了“宜春市袁州区隐逸轩苎麻制品专业合作社”“万载县隐逸轩苎麻制品专业合作社”,吸纳3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到苎麻种植、原料加工、夏布织造、布鞋制作等工作中来,对非遗传承、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宜春夏布材质独特,可用于制作家装家居制品、艺术屏风、茶道工艺品、扇子、麻纸等,深受农民欢迎,在修复古籍、影印等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类公司建立起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和农家乐等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在创新创业理念下指导农户创业致富的目标。当地农户不仅尝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甜头,当地政府还积极鼓励与旅游相关的其他服务业发展,从而能够在万众一心、大众创业的背景之下有更好的生活,圆就业创新之梦,实现了充分挖掘创新创业相关资源的目的,并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环境有所改观,在党和政府的持续推动之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了创新创业的工作内容,落实创新创业理念成为当地极为关注的重要任务,并与教育机构合作,促使其“落地”[4]。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双创”背景之下,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新模式,应主动挖掘可利用的创新资源,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当地农户创业,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宜春夏布手工灯开发等一系列工作。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从实际做起,完善手工灯的多元化发展体系,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创新创业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建设,促进宜春夏布行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夏布宜春手工
做手工
四月轻语
夏布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 守护和传承
夏布遇上扎染
摔不烂的“瓷器”
——宜春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浅谈浏阳夏布文化传承的困境以及解决途径
手工DIY
夏布艺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