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

2021-01-07栗培杨小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瞳孔体征颅脑

栗培,杨小彦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意外事故偶有发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也有所增加[1]。根据患者的硬脑膜是否完整可以将颅脑损伤患者细分为闭合性与开放性两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发展迅速,诱发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概率较大,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威胁其生命安全[2,3]。外科处理脑部原发病一定要及时,并重视临床分析和治疗相关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仔细、科学合理的生命体征监护,积极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其致残率,加快恢复进程[4]。为了探究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为其实施相关的临床护理与观察的重要意义,笔者选取2018年度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度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9例,其中33例为男性患者,其余1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83岁,平均(46.4±20.8)岁;49例患者的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伤(17例)、坠落损伤(17例)、暴力受伤(6例)、其他(9例)。49例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本研究内的49例患者均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并参照检查结果及具体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例如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等,对患者实施积极抢救,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临床监护与护理干预

2.1 临床监护项目

2.1.1 生命体征

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的昏迷时间较长,因此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另外还需要为昏迷患者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通畅[5]。

2.1.2 意识

有研究指出,有效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的方法是对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早期诊断,因此应尽可能在患者出现脑疝等疾病前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发生脑疝前一般会伴有躁动等表现,因此在该时间段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而若患者出现偏瘫,此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发生颅内水肿,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进行相应处理。患者的意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一种评定昏迷程度的方法,护士可利用该方法检查患者的意识水平,从而及时发现意识变化[6,7]。

2.1.3 瞳孔

瞳孔是虹膜中心的开口,它的大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控制,是患者受伤后的重要体征之一。当患者的一侧瞳孔扩张,而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时,说明患者可能会由于失血过多引发脑疝;当患者的双侧瞳孔大小不一,频繁发生变化,且对于光源的反应不敏感时,说明患者发生脑干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当患者的双侧瞳孔均扩张,并处于深昏迷状态时,说明其病情严重。对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瞳孔变化,可15min观察一次。

2.1.4 颅内压

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持续升高时,一般说明可能伴有颅内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笔者所在科室使用多参数颅内压监护仪(BR1013MPM-1型)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进行监测,当其超过1.96-2.67kPa(200-275mmH2O)时提示颅内压异常。

2.1.5 生命体征观察

患者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清醒患者的头痛、呕吐反应加重,意识发生障碍的患者则意识障碍更加严重,收缩压升高,呼吸和脉搏频率降低,表明颅内压增高,须及时采取治疗措施[8]。

2.1.6 血氧饱和度观察

当患者呼吸道有痰阻塞气道时常会发生组织缺氧,此时可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依据其水平高低,对患者的氧流量及浓度等相关指标均性适当的调整,从而缓解患者缺氧,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而且有效调节氧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脑水肿、低酸、呼吸道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9]。

2.1.7 其他

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液渗透压和肾功能等相关指标。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须协助患者保持口、鼻、眼等部位的卫生;重度昏迷患者长期仰卧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较严重的部位,并保持皮肤清洁;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尿口消毒,定期更换尿管[10]。

2.2.2 患者的体位选择

选择合适的体位是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情况下,颅内压增高者应采取头高位,将床头抬高至15°-30°比较合适,从而有助于降低患者颅内压,促进颈静脉回流[11]。

2.2.3 加强消化道护理

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促进其肠胃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黏膜萎缩的发生。一般状况下,患者伤后或术后48-72h内对其进行置胃管。

2.2.4 呼吸道护理

该疾病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呼吸道的部分功能造成影响,易导致呼吸道阻塞或误吸。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后,护理人员可将两只手可以放在患者的两边下颌角抬起下巴,暂时保持其呼吸通畅,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异物,避免发生肺炎等并发症[12]。

2.2.5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为预防颅内感染,护理人员要在严格无菌的情况下进行链接并对切口进行敷料。对引流量要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500ml/d,注意合理安置引流瓶的位置,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或者脱出,引起颅内压升高。拔管前夹紧引流管,注意是否有颅内压。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引流管发生移位、粘连和阻塞。

2.2.6 气管护理

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应将其妥善固定,避免其滑出,而且插管深度以跨越声门3-5cm最佳,避免过浅或过深。气管切开后为患者实施雾化,保证导管上覆盖的纱布处于湿润状态,如发现有痰液污染时,应及时为患者更换新的导管。

2.2.7 并发症

(1)口腔溃疡: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使用2%硼酸溶液擦洗溃疡创面,2次/d。(2)应激性溃疡:早期留置胃管,充分保障患者的能量供给,有效促进胃肠黏膜的血液循环。(3)压疮:保持患者床单的干净整洁、干燥、柔软,定期为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翻身,还可以为患者使用柔软的海绵床。

3 结果

对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良好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疾病变化并采取适当措施。其中恢复良好22例(44.89%)、死亡8例(16.32%)、自动出院19例(38.77%)。

4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较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除了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外,为患者实施准确有效的临床监护及相关的护理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状态等进行了密切监测,而且积极为患者实施体位、消化道、并发症的护理干预[13]。本研究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44.89%)、死亡8例(16.32%)、自动出院19例(38.77%)。数据提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有效保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其治愈率。

猜你喜欢

瞳孔体征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瞳孔
瞳孔大,决策力差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屠岸的散文诗(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