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评价进展

2021-01-07刘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蒽环类心动图左心室

刘森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蒽环类药物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以阿霉素,罗红霉素,表柔比星等最为常用,其治疗效果显著,可实现广谱作用,通常被应用在化疗中,但是在将蒽环类药物进行应用时,其对应的副作用较大,很容易导致脱发,骨髓移植和心脏毒性等问题。就其中的心脏毒性问题来说,其通常表现为不可逆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因此,在此过程中,对蒽环类药物的使用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毒性的有效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1 蒽环类药物与心脏毒性

1.1 发病机制

从目前临床的发展情况来看,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还不够明确,根据相关研究,蒽环类的药物代谢与自由基的产生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的过氧基团会促进毒性的次级产物发生,也就是Fe-蒽环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仅会对心肌起到亲和影响,而且对自身心肌具有毒性,很容易导致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发生损伤,对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均具有不良影响[1]。对能量的代谢造成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流灌注量,对患者的心脏舒缩功能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心肌细胞出现坏死。与此同时,蒽环心磷脂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会进入到线粒体内,与心磷脂进行结合,实现对呼吸链的有效抑制,并会对心肌造成损伤。

1.2 临床表现

就心脏毒性来说,其通常包括三种类型。首先为急性心脏毒性,在患者用药后的数小时内,患者的心电图会表现出短暂性的改变,这种现象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在停止用药后症状停止。其中的心动图改变,其主要包括ST-T改变,QRS被降低,与QT之间的间隙被延长。其次为早期心脏毒性,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这种症状发生在患者用药后的一个月,临床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急性心脏毒性相同,心电图发生改变,而且患者表现为左心室功能不足的情况。部分患者伴随心力衰竭问题的发生[2]。最后,迟发慢性进展性心脏毒性,此症状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会在患者用药1年后或是多年后发生,患者表现为迟发性心功能不全,同时会伴随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

2 超声心动图对蒽环类心脏病毒性的评价指标

2.1 常规普通超声心动图

就常规的普通的超声心动图来说,它是目前临床发展中最常用的方法,可实现对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等的应用,同时可通过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实现对主要血流速度的测量。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的心脏受到严重损伤,患者出现机体功能下降问题时会导致心脏出现形态结构的改变,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出现异常改变。对心肌造成损伤,而这种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通常情况下,心肌损伤的心脏并不会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受损后,会出现异常改变,这时的左心室功能会发生异常改变,在将其与收缩功能进行比较时,舒张功能对蒽环类药物的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查更加敏感[3]。

2.2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在将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应用时,其通常需要通过对低振幅,高频率的常规血流信号进行过滤,实现对高振幅,低频率心室壁的运动观察,其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峰值速度,在展开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其通常是探测心尖四腔心切面,并取样放置在二尖瓣环的左心室侧壁处,但是此测量效果还不够理想[4]。相关数据显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心脏功能变化方面通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更为敏感,更容易发现患者的心肌损伤,实现对患者的早期判断[5]。

2.3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就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来说,其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肌需氧量出现增加,在其增加到最大值后与静息时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之间的比值,表示的是冠状动脉血流从静止状态向充血状态的转变过程。这种促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增加能力,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其血流造成阻碍作用的力量主要为心外膜血管,小动脉和心肌内毛细血管[6]。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冠状动脉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促进基础血流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而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通常可实现对冠状循环潜在最大供血量的判断,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病变的评价较为敏感,是重要指标[7]。

2.4 应变率现象

就应变率现象来说,其通常是组织多普勒成像的新技术,可实现对患者心肌形成程度和速率的有效测量,对患者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评价具有显著意义[8]。这种应变率现象通常作用在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基础上,主要在心尖四腔,两腔和左心室的长轴切面上进行取样,并将取样器放置在左心室壁的基底段和中段位置,此技术可实现对患者左心室壁不同节段收缩期、舒张期和舒张末期的判断,主要判断其应变率SR值[9]。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将应变率现象技术进行应用时,其可明确患者的早期心舒张功能的改变,对患者病情诊断具有积极意义[10]。

2.5 速度向量成像

此技术的成像原理是从斑点追踪入手,是一种整体和局部组织运动的超声技术,在设置为最佳模拟匹配技术后,其可实现对感兴趣心肌或是感兴趣区的识别,在形成二维成像的基础上,对纵向、径向和元周向心肌移动的准确追踪[11]。在对心肌运动的速度和应变,应变率等进行分析后,实现对患者局部心肌,心脏功能的判断,可以说这种斑点追踪技术组织多普勒的频移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和相关性,其所对应的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并不会对其室壁运动方向和声束方向产生影响,与其角度变化无关,因此这种技术可将患者的心肌运送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但是在将此技术进行使用时,其会受到使用心内膜追踪法的影响,导致对其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因此其技术的使用还有一定的限制性[12]。

3 小结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均发生了变化,导致肿瘤发病率逐渐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频率,蒽环类药物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以阿霉素、罗红霉素、表柔比星等较为常见,在将其药物进行使用时,此药物的使用效果较好,但是此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的健康影响也相对较大,很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就心脏毒性来说,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且是不可逆性损伤。超声心动图是对心脏毒性进行检查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而且操作使用过程较为便捷。对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评价效果准确,而且可实现对患者早期心脏毒性的评价,可为医师提供诊断基础,促进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进行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蒽环类心动图左心室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依那普利、美托洛尔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蒽环类药物及蒽环序贯紫杉类方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影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