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耿爱德《中国货币论》(中译本)简介
——关于“上海标金”的读书笔记

2021-01-07

中国钱币 2020年3期
关键词:成色爱德交易所

前一时忽然收到久未联系的俞鸿昌先生一信,俞先生是资深纸币收藏家,当我在中国钱币编辑部工作时与他多有交往,其后十几年中记得曾于2013 年天津宝坻一晤,并受赠他修订后的《票域钩沉录》。

阅信得知(图1),俞先生是见到了《中国钱币》2019 年第二期我所写《再谈民国时期上海“标金”金锭》一文,特来信告知我,他手中有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的中译本。此后,俞先生将此书中有关“标金”的内容复印寄来。得知此事我很高兴,因耿爱德外文版原书已不易找寻,不少中国读者阅读外文书也有一定困难,有《中国货币论》中译本可大大便利我们阅读此书。

图1

一 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的中译本简介

《中国货币论》中译本是由商务印书馆发行,书的扉页写明:耿爱德著,蔡受百译。

作者耿爱德(Edward Kann,1880-1962),又被译名为阚恩,生于奥地利(图2)。1901 年,耿爱德进入英国银行界工作,第二年被派驻其工作银行在中国的分行。自1902年至1949 年,他长期在华居留,工作于金融界,1949 年后移居美国。耿爱德长期从事银行的金银买卖和国际汇兑业务,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了解中国的货币制度。他爱好和研究中国的货币,其中国钱币收藏也有一定规模。他曾任上海西侨货币研究会会长,在中国期间与民国时期的金融界、钱币界多有交往,并曾受聘任职于中央造币厂顾问委员会。耿爱德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货币论》(1926)、《中国币图说汇考》(1954),另写有不少论文。耿爱德自来到中国至写成《中国货币论》期间共20 多年,他一直在银行工作,收集并保存了大量的国内外金融统计资料,对中国当时的币制和货币做了深入研究。他善于从国际的视角看待中国的金融问题,注重其所处时代的货币,特别是中国金银铜货币。他对上世纪20 年代,即成书当时的中国货币的记录和相关问题的描述尤其值得重视,后人谈及此段时期金银币许多都引述自耿氏此书。

图2 耿爱德像

图3

蔡受百(1902-1986),浙江省杭县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金融界工作,曾任《银行周报》编辑,也是《银行周报》的主要撰稿人。英文版的《中国货币论》1926 年出版后(第二年又再版),蔡受百择要翻译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分多篇发表在《银行周报》上,不久又译成《中国货币论》一书。译书期间,蔡受百得到耿爱德提供的一些新见,亦补入译稿之中。译稿序中说:“耿君携新册相示……余遂有转译之意,耿氏复竭力怂恿……译事将竣,耿氏又惠我新稿不少,余皆举以补入,故译本内容,较其第二版为新颖丰富。”所以他的译稿应该经耿爱德过目。译稿在1929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1932 年1 月29 日原版毁于战火,1933 年得再版发行,见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版权页(图3)。

经查,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的中译本国内近年已被重版发行。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收入了此书,2015 年12 月影印出版,保持了译文原貌,为广大希望一见此书中文版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中国货币论》(中译本),32 开,正文427 页。首列译者蔡受百的序,续列外文原书耿爱德的序。正文分三编共十八章。第一编 银部,分述大条银、银两、宝银、中国之国外汇兑、银元、银辅币、银之生产与分配、银货之流通、香港之币制;第二编 金部,分述金货之流通、金之用途、标金、标金进口与出口、上海金业交易所、金本位问题;第三编铜部,分述古代货币及制钱、铜元、造币厂等项。

二 读《中国货币论》“标金”部分笔记

耿氏《中国货币论》成书于1926 年,其书基本反映中国上世纪20 年代金银铜币的情况。反映此阶段黄金货币的存世资料很少,所以书中第二编金部,特别是其中标金的部分尤其值得重视。因此,我对书中标金的相关内容略作归纳、整理,使之更明晰和条理化,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介绍上世纪20 年代的标金和标金市场,介绍时尽量利用了书中原有文字。

1.黄金货币的重要性

以往我们对民国初期黄金货币重要性的认识是不足的,耿氏书的原序就指出:“银与中国国际贸易之关系最切,自无待言,但金在中国币制,亦占极要地位,与国际汇兑关系亦至切,一般人多未及深知,吾以为于金货在中国国际汇兑之作用作有系统之记述者,当以兹篇为嚆矢也。”上世纪初期,国门打开,中国与国际金融、货币往来渐多。耿氏正在银行从事此方面工作,感受到各国货币的不同:外国多行金本位制,中国则主要使用银货币。这一时期中国的黄金货币在其中是起到了交流、融通、中介作用的;反过来国际汇兑又促进了中国黄金货币的发展。这与后来上世纪30 年代逐渐规范货币,收紧金银货币有所不同,这一阶段为中国的黄金货币提供了舞台。对这一时期黄金货币的作用,以及黄金货币的数量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

2.什么是标金

“标金一称金条,在中国金融市场占绝重要地位。”(《中国货币论》中译本302页,以下引用时书名略)那么标金的定义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读其书,感到耿氏所称“标金”是指标准成色黄金。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黄金可有各自的标准,符合各自成色标准的都可在自己的范围里称为“标金”。如不同地域各有自己的标金:“兹沪津京三地所产标金之标准成色及重量示列如此。上海标金:成色千分之九七八,重漕平十两,合366.71 格兰;天津标金,成色千分之九八〇,重量较上海者轻百分之一点三五,即每上海标金一条等于天津标金一点〇三五条,合361.325 格兰;北京标金,成色千分之九八五,重量每上海标金一条等于北京标金一点〇一八三条,合360.118 格兰。”“今日上海市场所见之标金,其形式面积与近时京津各地所产者相仿,其地之标金亦作椭圆形,每条约重漕平十两。”(302 页)再如不同用途也有各自的标金:“金业交易所中除买卖成色九七八之上海普通标金外,兼买卖银楼中需用之足色标金,此类标金其成色有为千分之九九九者,谓之烚赤,有为千分之九九五者,谓之赤条。因普通标金与银楼所用者成色不同,市价各异,金商每得于此中上下其手以图利。”(311 页)要注意的是,由于上海的标金市场有着国内国际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上海标金市场买卖的普通标金,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地方、其他用途的标金。所以一般提及标金,如无特别说明,往往指的即是上海成色九七八的标金(图4、图5),“上海标金之标准成色则为九七八,惟上海标金占最重要地位,余者瞠乎不及。”(348 页)“因其成色重量皆确定无讹,故实为极适当之流通货币。”(273 页)

图4 仁昌永记10 两标金

图5 镒丰永记10 两标(骠)金

这里书中提到标准成色为九七八的上海标金是极适当之流通货币,银楼中需用的是成色为千分之九九九者的烚赤和千分之九九五的赤条。这也使我们了解了标金、烚赤、赤条的成色和上世纪20 年代三种黄金的使用范围。

3.标金在金融市场占重要地位的原因

以往对上海标金多注重于它是一种大额黄金货币,是标金市场的主要交易物品,而对它的金融方面的作用、国际货币的作用则认识不足。民国早期中国主要行用银两,而国外欧美国家已多使用黄金货币。中国方面购买国外物品,不能直接使用银两,中国方面对外卖出货物,收入的也不是白银货币,其结算货币是黄金。这就需要有一种共同认可的作为中介的实物黄金货币,上海标金适时地承担了这一任务。耿书指出:“或以为中国经营国外汇兑,何为独以标金为交易之标准,此盖因中国在国内商务往来,虽以银为准,但以物产输出时,所收之代价则为金,反之输入商品时,所付者亦为金,故有标金交易之必要。或又以为各国沿用之金币甚多,中国对外既有用金之必要,则何为不选定某国之金币为准,而必用标金。标金之授受往来,固远较美国之金洋、日本之金元为繁复也,此其原因则为各国金币价格,皆不能充分稳定,以前几无不曾经跌落,且入后各国又时有禁止现金(金饰除外)输出之事,故中国对各国之金本位,未能深加信赖。标金一物,则国内无论何人,可以代价购得之,是乃一种商品,前各国政府禁现输出时,对于标金每不加以限制。且标金交易,在中国自有其悠久之历史,其性质虽比较的复杂,而商人信任之忱,则未尝稍有动摇也。”(303 页)“标金在全国金融市场占极要地位,在上海尤甚。其现货交易多系由商人售予银行。银行界当市价比较可以得利时,即行买进,俾供输出国外之需。”(303 页)

4.标金的交易市场和交易价格

国内的标金交易必然涉及交易场所和交易价格。

清代末年上海市场已有买卖标金的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年)金业交易所成立并有了较大发展。“当有清末叶上海之标金商人已设有公会,其会员专与对标金有直接用途之各方经营买卖。其用途或为装饰,或为应普通出口之需。但当时金业交易所则无有也,该交易所当欧战以前已渐萌动,迨战争时代始得充分发展。”(304 页)

后来标金正规的交易场所是上海金业交易所和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有专营标金之交易所,称为上海金业交易所。各方经营金业者,多遣代表赴其地代理买卖事务,上海金业交易所之交易,影响及全国之金融市场,即对于全世界金价之高低,亦有相当势力也。”(303 页)“上海之标金市场除金业交易所外,尚有一证券物品交易所,其每日营业情形,与金业相仿,唯规模远逊,盖标金只为其营业范围中之一部分。估计物品之标金进出数额,约达金业五分之一云。”(308 页)

标金交易使用银两计价单位规元,“上海标金……买卖以平计,其市价则以上海九八规元计。”(349 页)“金业交易所其存在之目的,在规定金价,俾由会员按价买卖。”(347页)金业交易所每日挂牌规定金价,以规元买卖标金,沟通了金银货币之间的交易。

买卖标金除以规元外,还可用限定的外国金币替代标金,“惟以美日两国者为限,并规定美金每二百四十元、日金每四百八十元合标金一条。”(349 页)此规定应是鉴于美金、日金有着固定的成色、重量,便于与标金对应而制定的。

金价的制定根本来说,是“以伦敦及纽约大条公布价格为根据”(347 页),具体到中国黄金市场,初期是金银业者每日会议议定,“金业交易所之起源,有可得而言者,约当二十五年前,上海之金号与银楼每日即有一次集会,议定标准金价。”(346 页)后来标金计价则主要参考银行外汇牌价,因标金与美金、日金有固定对应,故可以用“是日汇丰银行初次挂日本电汇价格为标准,以日金四百八十元合标金一条”(349 页)计算标金的价格,即以买卖当天汇丰银行第一次公布的金价为标准,以日本金圆480 圆对应标金一条,算出标金当日的规元价格。

5.标金市场交易的品种

“按金业交易所中所经营者,大致不出下列之四种:(1)国内所产之生金,即金沙或小金块,其数甚微,自不待言。(2)各国之生金及金币,即外国未经改铸之金币与金条之进出口买卖。(3)赤金,即备各银楼首饰铺化用者,其成色几近十足。交易时以平计,每平计重漕平五十两,惟其买卖市价,系按漕平每十两计算。(4)上海标金,其成色每条约为千分之九七八,重漕平十两。交易时亦以平计,每平计为标金七条,共重漕平七十两。”(306 页)“兹所举之四种金货,其中自以上海标金最占势力,其重要远在其他三种之上。”(306 页)

标金的制作原料多为外国金币,“标金——考其来源,一部分系熔解金饰及金器铸成,大部分则以外国金币熔解后提炼而得,其形如小块瓦砖,略带椭圆,四缘圆转无棱。”(302页)“当欧战以前,此类标金系于市价有利时由输入之金币熔铸而成,备输出国外之需者。”(304 页)从此亦可看出,标金的原料主要是市价有利时输入中国的外国金币。

6.标金的现货、期货交易方式

标金交易所设立之初旨在进行现货交易,其后逐渐变为以期货交易为主,“金业交易所最初创立时,其宗旨原在交易实在之标金现货,而成立以来,时移事迁,虚空标金之交易日增月盛,实在标金之交易转为所掩。”(350 页)

标金的现货交易是“现货交易时,概于成交之当日交货。”(306 页)

标金的期货交易是“交割以二个月为限……亦有以一月为限者……凡卖户于交割日结清其交易时,可实际交出现货,此固为最正当之办法……亦可于交割日买回等量之标金。俾与其以前所做者相抵消,抵消时价格上若有差额,即为彼应收或应付之盈亏也。”(307页)“标金现货之价格往往较期货每条高出一两至十两不等。”(348 页)此处所说的“亦可于交割日买回等量之标金”,意思是可以不付标金,但需按交割日那天标金价格,向对方支付买到等量标金的规元银两。

“上海每日买卖标金期货为数绝巨,宗旨在于满期以前结束其交易,俾得收受或支付期间之差额。凡交易而胜利者,其应得差额,由交易所担保付给。惟投机商需付以相当之保证金。”(304 页)

“标金现货当平价适宜时,便可运出国外,欧战以前,由中国运赴德国者甚多,战后美国成为中国标金之主要购户。最近则标金之输出为数极微。金业交易所之现货交易几为绝无仅有之事。据海关报告,当1888 至1926 年间,中国现金净输出额,约值关银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万两云。”(349 页)

在中国标金市场所交易的标金是10 两一条的,销往国际市场的黄金为便于运输则是制作成70 两一条的,“至于标金之备由沪埠输出国外者,每将其体积加大,每条约重漕平七十两,盖取其便于输运也。”(302 页)至今国内尚未见到有此类70 两一条黄金实物的报道。

7.标金投机和标金的买卖者

在买卖标金的市场,不可排除其中有着投机的因素,看涨、看跌,买进卖出,这种行为在期货交易中尤为明显。之所以以银两规元为计价单位的标金价格发生起落,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大的因素应是金银比价的涨落,“上海交易所,其存在之目的,在规定金价,俾由会员按价买卖。其价以伦敦及纽约大条公布价格为根据。银价(以金币计)涨落甚猛,故上海标金价格亦涨落猛骤。”(347 页)

“凡标金商人对于金价,时而看涨,时而看跌,若彼辈以为金价将跌,则做金币空头(美金英金或日金),反是若以为将涨,则做多头。是即彼辈之投机作用,一转移间可以牟巨利者也。”(304 页)

我曾经在看到一些数据时,惊异于当年标金交易数额的巨大,不明白何以有如此多的人参与其中?书中也揭示了参与的主要几类人员:“吾人综计各方对于标金之买卖,其目的不出以下四端。(1)纯粹之投机,其意欲于当日收取或支付其间之差额者。(2)买卖外汇期货者,一方买卖标金,俾所负担外汇涨落不定之危险,不至过巨。(3)经营进出口业,其货品以外币计,而未与银行方面先行结价者,乃同时买卖标金,以减轻其所负危险。(4)实际买卖标金现货,意欲装运出洋者。关于第一项之纯粹投机,其性质比较的简单,前已略有所述。至于第二及第三项,性质实同,皆为外汇市价涨落不定,谋同时兼做标金,俾一进一出,相剂于平者也。”(308 页)正是有着买卖外汇期货者和经营货品进出口者的加入,而且是大资金的加入,使得标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以上是我读耿爱德书中译本时,就一些相关问题整理的一些读书笔记,在此提供给大家参考,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书内容,则可自己去阅读此书。

附言:

本文写作得到俞鸿昌先生的帮助。又我在今年四月突然受到俞鸿昌先生委托,他要将长期收藏的一批清代珍贵纸币,包括乾隆年会票、兑票、信票共57张无偿捐献中国钱币博物馆,我在五月八日代办完成了捐赠交接手续,当即将中国钱币博物馆颁发的荣誉证书照相发给他,完成了他的一大心愿。五月十二日,俞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享年86岁。在此特致以哀悼、怀念之情,并致敬意。

猜你喜欢

成色爱德交易所
VITE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ViteX公测上线
金达-爱德杯国际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
金砖“成色”依旧十足
经济不景气,黄金“成色”足
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
大巴之上的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