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岐山五丈原地区钱币窖藏研究

2021-01-07

中国钱币 2020年3期
关键词:通宝凤翔金代

2012 年5 月,在陕西岐山五丈原地区发现一钱币窖藏,出土汉、唐、五代、北宋、南宋及金代共计6 个时期铜钱约1000 斤12 万枚。这已是该地区第四次发现钱币窖藏。

一 已发现的钱币窖藏

1.五丈原温星村钱币窖藏。1982 年3 月出土铜钱1286 斤约14 万枚,保存较好。有西汉、新莽、唐、前蜀、后汉、后周、南唐、北宋、辽、西夏以及南宋、金等12 个朝代,共计109 个品种。北宋钱币最多,最晚时代至金代大定通宝和南宋孝宗淳熙元宝(公元1174 至1189 年)[1]。

2.五丈原甘秦村钱币窖藏。1983 年3 月出土宋草绿釉瓶、铜造像等宋代文物和大量钱币。钱币时代有汉、唐、五代、北宋、南宋和金代,最晚时间为金代正隆元宝(公元1157至1161 年)[2]。

3.五丈原北星村钱币窖藏。1988 年9 月出土钱币约2000 余斤,这批铜钱锈蚀程度较轻,钱币文字清晰,有真、草、隶、篆、行及八分书、瘦金体等多种书体,其时代包括西汉、唐、北宋、南宋和金代等五个朝代[3],共有62 个品种,钱币最晚时间为金代正隆元宝。

以上三批钱币窖藏及前文所述的2012 年发现的同星村钱币窖藏,具有以下特点:

1.窖藏地点相对集中。已发现的这四批钱币窖藏,地理位置均处于岐山县五丈原地区,且相距不远。如以五丈原同星村窖藏钱币为中心,其距北星村钱币窖藏3.2 公里,距温星村钱币窖藏3.4 公里,距甘秦村窖藏6 公里,同星村、北星村及温星村、甘秦村均在五丈原地区的渭河南岸、秦岭以北地区,相对较集中。

2.出土钱币时段相同。五丈原甘秦村、同星村钱币窖藏出土钱币中,均有西汉、唐、五代、北宋、南宋及金代共六个时期钱币;北星村钱币窖藏出土钱币中,有西汉、唐、北宋、南宋及金代共五个时期钱币;温星村钱币窖藏出土钱币中包含有西汉、新莽、唐、前蜀、后汉、后周、南唐、北宋、辽、西夏以及南宋、金等12 个时期钱币,是这四批钱币窖藏中跨越朝代最多的窖藏。四批窖藏出土钱币时代最早均至西汉时期的半两、五铢等,最晚均至金代的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和南宋淳熙元宝,时间跨度为西汉至金代(南宋)。

3.出土钱币特征相同。这四批窖藏出土钱币均为铜币,未见铁钱等其它质地钱币。在这四批钱币窖藏中,一是宋代年号钱较多。同星村、北星村、甘秦村钱币窖藏出土宋代年号钱30 种,非年号钱3 种;温星村出土宋代年号钱33 种,非年号钱3 种。二是多对钱。这四批窖藏出土钱币中,无论小平钱、折二钱,均多对钱。如同星村钱币窖藏出土宋代钱币中有17 种钱币互为对钱;北星村窖藏中有13 种;甘秦村窖藏中有16 种;温星村窖藏中有18 种钱币互为对钱。三是书体多样。这四批钱币窖藏出土钱币书体均有真(楷)、草、隶、篆、行等五种书体,同时还出现了瘦金体等书体。在钱文书写者身份上,从太宗赵光义的御书淳化元宝、至道元宝隶、行、草三种书体钱文开始,至真宗赵恒御书咸平元宝、天禧通宝、祥符通宝、景德元宝,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及圣宋元宝行、篆体等皇帝御书,同时还出现了苏轼隶书“元丰通宝”、司马光篆书“元祐通宝”等当时名人书法钱文。四是出土钱币中宋代钱币数量较多。如同星村钱币窖藏出土的钱币共有39 种共计358 枚,包含有汉、唐、五代、北宋、南宋及金代共6 个朝代,其中汉唐五代钱币27 枚,占钱币总数的7.54%,宋代钱币328 枚,占钱币总数的91.62%(北宋钱币323 枚,南宋钱币5 枚),金代钱币(正隆元宝)3 枚,占钱币总数的0.84%。

二 五丈原地区的位置特点

五丈原地区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北邻渭水,南依秦岭,其南部有沿斜水修建的褒斜道,为关中通往汉中的“四大古道”之一,是连接古都长安与川蜀地区的交通命脉,在军事、商贸、通邮及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斜谷道北口曾设关口,名为斜峪关,为古代军事要隘,历代在此驻军,为兵家必争之地。

五丈原地区作为北出斜谷道地区,位于渭河谷底,东有斜谷水(石头河水),北有渭水,南有秦岭屏障并有褒斜谷道,肥沃的土地、便捷的水利条件和交通要道使五丈原地区地理位置显得尤为特殊。自汉唐以来,曾在渭河南北两岸设有渡口多个[4],并通过渭河漕运、石头河漂流等方式将秦陇地区和秦岭山区的木材运至长安。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在战国至北宋时期,随着朝廷对巴蜀地区的控制,褒斜道作为官道,在与巴蜀地区商贸、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五丈原地区作为北出褒斜谷道的首冲之地,曾漕运发达,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商贸繁荣,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商贸重镇。

三 宋金战争形势

据《宋史》记载,在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北宋王朝与辽、金、西夏持续发生战事,金于公元1127 年灭亡北宋后,乘势南下,在中原南下受阻的情况下,重心转移至西北,发动关陕战争,欲从秦陇地区攻入川蜀,顺长江而下灭南宋。宋军在富平之战失利后,公元1128 年京兆府(西安)、凤翔府先后沦陷,撤兵至兴州(今陕西略阳)、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大散关)及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甘肃成县)等地,重新设防,以阻金军。从公元1131 年开始,金军从凤翔、成州兵分两路,企图灭宋军入蜀。秦陇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收纳三千多名富平之战后的宋兵,历时多年,先后在宝鸡西南的和尚原、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北)、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与金军主将完颜宗弼、撒离喝、完颜杲等率领的十几万大军,进行了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和仙人关之战等战役,以少胜多,大败金军,使金军放弃了从秦陇攻入川蜀的意图。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和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宋金先后两次合议划界,均以大散关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南宋。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开始,蒙古军攻破宝鸡,灭宝鸡金人,随后入大散关,于公元1234 年灭金,1271 年灭南宋并建立元朝。

宝鸡地区自公元1128 年被金人占领至公元1231 年被蒙古军灭亡,金人在宝鸡地区(包括岐山五丈原地区)统治了100 多年。据史料记载,金人在占领陕西宝鸡地区的100 多年期间,与宋军发生大战的年份有21 年,其余时间均与宋军对峙。

四 窖藏时代考证

近年来,宝鸡地区发现不少钱币窖藏。1977 年至1994 年,曾在宝鸡市区的火车站、陵园公社、原公交大院及眉县、凤翔、千阳、扶风等地出土北宋铁钱窖藏十三批共计约28吨[5],这十三批铁钱年代上限均为庆历通宝,下限均为宣和通宝,发掘者认为这些钱币均未流通,为官方铸币。1998 年12 月,在岐山县城公安局办公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宋代铁钱窖藏,出土铁钱约2000 公斤,其年代为庆历至宣和年间,发掘者认为该批铁钱未流通即被窖藏[6]。1988 年2 月,在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乡曹家沟村发现一北宋铁钱窖藏,出土铁钱约1250 公斤共12 个种类,钱币最晚为北宋政和通宝[7]。2012 年5 月,在宝鸡太白县发现一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300 斤,最晚至政和通宝[8]。以上宝鸡地区发现的钱币窖藏,时间下限均在北宋政和、宣和年间,未见南宋及金代钱币,当属北宋钱币窖藏。

五丈原地区发现的这四批钱币窖藏,出土钱币均为上至半两、五铢钱币,下至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虽然其时间跨度较远,但其出土的钱币最晚为金代的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且窖藏地点均在金人统治区,因此我们认为五丈原地区这四批钱币窖藏时代当为金代,而非以前研究者文章中所述的宋代钱币窖藏,窖藏时间在金大定年间。

金代钱币窖藏在我国境内发现不下百处,他们大多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地区、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发现最多,有72 处,中原地区有18 处[9],西北地区仅在甘肃省的定西市漳县、庄浪县洋河乡焦沟村、康乐县白王乡和山西省的襄垣县、孝义县城南上栅村发现5 处。五丈原地区发现的这四处金代钱币窖藏,未纳入统计,为西北地区新发现的金代钱币窖藏。

五 金朝凤翔府榷场考证

金于公元1128 年占领凤翔府后,沿袭宋制,设凤翔路,治所在原凤翔府,辖境为今陕西秦岭以北,麟游、扶风、周至以西,甘肃葫芦河流域以东,崇信、平凉以西,和宁夏同心、海原以南地区。据《宋史》记载,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合议》后,宋金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以南归南宋,以北归金。宋先后在宋金沿边设置了盱眙(今江苏盱眙)、光州(今河南潢川),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北)、枣阳(今湖北枣阳)等4 个榷场,金先后沿边的泗州(今江苏境内)、寿州(今安徽凤台)、蔡州(今河南汝南)、唐州(今河南唐县)、邓州(今河南邓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息州(今河南息县)和西部的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秦州(今甘肃天水)、巩州(今甘肃陇西)、洮州(今甘肃临潭)等州府设立11个榷场。那么金人在凤翔府设立的榷场具体位置在何处呢?我们认为,金人在凤翔府设置的榷场位置,应在五丈原地区,主要依据:

1.从地理位置分析,“绍兴和议”后,宋金以大散关(秦岭)为界,相互连接的交通要道有嘉陵道和褒斜道。嘉陵道由于长期战争并有宋、金驻军,为宋金战略要地,不具备设置榷场的条件。五丈原南部的褒斜道,在战国至北宋时期作为官道,通商通邮,在南北物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北部的出口五丈原地区商贸发达,是一商贸重镇,具有设置榷场得天独厚的条件。

2.从宋金战争形势分析来看,金人先后在嘉陵道与宋军发生了和尚原之战、大散关之战和饶风关之战等,长年有双方驻军。而褒斜道在宋金战争中未发生大的战事,且与金凤翔府相距不远,便于金人控制。

3.据现已发现金代钱币窖藏分析来看,金代目前仅在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庄浪县洋河乡焦沟村、康乐县白王乡发现三处金代钱币窖藏,均未在金代凤翔府辖区。五丈原地区发现的这四批钱币窖藏,为金代凤翔府辖区唯一的新发现的四批金代钱币窖藏,且地理位置相对较集中。

六 结论

结合以上论述,我们认为:1.五丈原地区发现的这四批钱币窖藏,非以前研究者文章中所述的为宋代钱币窖藏,应为金代钱币窖藏;2.五丈原地区在宋金双方对峙期,为便于双方人民物资交流和贸易,防止民间走私,由金人在褒斜谷道口平坦的五丈原地区设立的榷场,应为金宋榷场故地。

注释:

[1][2]庞文龙:《陕西岐山县发现宋代窖藏铜钱币》,《考古与文物》1987 年第5 期。

[3][7]庞文龙,刘少敏:《岐山县发现古钱币窖藏》,《文博》1991 年第6 期。

[4]宝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宝鸡市志》第一卷,三秦出版社。

[5]延晶平:《宝鸡地区发现的北宋铁钱窖藏》,《中国钱币》1998 年第1 期。

[6]庞文龙:《岐山县出土北宋铁钱窖藏和小银锭范模》,《中国钱币》2002 年第3 期。

[8]西安日报,2012 年5 月31 日《陕西太白县发现宋代钱币窖藏》。

[9]张崴,王德明:《金代窖藏研究》,《辽金历史与考古》2011 年第三辑。

猜你喜欢

通宝凤翔金代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凤翔
乡村主力“回流”——凤翔区农民“弃城返乡”现象观察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金代官员越级赠官现象考论
凤翔探索“提醒制”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金代赐姓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