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交流的有效策略

2021-01-05张彩梅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要创设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习得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文章就将从数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这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交流;创设模式

一、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提供更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单纯习得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夯实学科学习的双基,形成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我们应该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交流的學习模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变为一种学生自主自发的行为,师生关系和谐而健康,课堂多向互动,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同样的课堂,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往往会有自我独特的见解和认知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呢?

二、 创设丰富的情境,渗透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直观的阶段,他们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还尚未完善,而数学学科则是需要积极运用逻辑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只有积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调动学生的情绪,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知识,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强大动力支撑,促使其自主交流探索,提升其学习效果。所谓情境教学法,是学生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有鲜明的刺激性的各种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猜想,唤醒其求知期待,从而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所设定的问题。

(一)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真心乐学

合理地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学习热情,构建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激励探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导入、角色扮演,或者联系生活的方式,快速把学生代入学习情境,激发其自主探究知识的热情,鼓励他们交流合作,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便通过出示小学生春游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小红和小兰一起春游,带了4根火腿肠,2瓶饮料,1份蛋糕,该如何平均分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学生很容易分清火腿肠和饮料的分法,到了分蛋糕的环节,学生便会陷入思考,这个该如何平均分呢?又该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互相讨论如何折出平均分的份额,并且涂上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二分之一是如何得来的。

(二)学法贯穿始终,使学生真心会学

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需要把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从最初对数字的敏感,对情境的关注,过渡到对知识体系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深入,从而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面分析到事物的本质,从不会操作到会操作,从不会思考到会思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和同伴之间的助学过程中,懂合作,会交流,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习得应有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充分让学生展开自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沟通所学习到的知识,提问: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请学习小组分别汇报,如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的一个小格子的长度就是1毫米,同时,他们还会看到直尺上的一大格恰恰是10个小格子,也就是说1厘米等于10毫米。并且,同学们可以同桌互动,学习会用毫米作单位去测量一些短小物体的长度,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学习自己掌握了方法,同桌之间也增强了互动,学习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

(三)着眼学习过程,使学生真心享学

课程改革着眼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整个教学过程和谐民主。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综合实践部分时,鼓励学生学习超市摆摊购物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售卖商品,自主定价,开设“跳蚤市场”,让学生亲身经历自己花钱换算的过程,从而懂得了消费钱币的找零过程,对人民币的面值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也对人民币的计算过程更加熟悉,让学生真正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

三、 构建开放的课堂,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意识

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课堂是封闭的,教师占据主体位置,固定的授课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讲得多,互动少。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即要把封闭型的课堂转向开放型,即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加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激励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从单向知识传递,过渡到知识引导、情感交流和能力提升的多方互动之中,学生积极发言,合作探究,发展其全面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探究动力,开放学习课堂

在数学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会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解释和阐述数学知识。开放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全体学生享受共同学习进步的过程,并且能够以课内为依据,向课外有效辐射延伸,构建开放的大课堂观,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用数学本身神奇的魅力去打动学生,唤醒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便告诉学生,课堂是大家的,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投入进来,尽情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具有哪些特征?学生们便展开自己手中的学具,认真观察探索,总结规律,最后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并且有四个直角,长方形中,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则是四条边都相等。然后,继续展开开放性的问题,请同学们探究教室里哪些图形属于长方形?哪些图形属于正方形?这样一来,各个小组积极参与,产生浓厚的探究知识的欲望,不断生成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

(二)营造探究环境,探索知识本源

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因为小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对于知识的探索和挖掘,可以依靠动手操作的形式,在对手边的学具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中,丰富自我的感知能力,形成非常新鲜的表象,从而过渡到抽象知识的掌握上,即不仅要让学生在看中学、听中学,更要在做中学,进而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环境中,真正探寻知识的本源,让学生学习起来,对某一个知识点,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做到追本溯源,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剪切和拼接,然后由同桌针对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探索求知活动,即如何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图形进行转化,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小组汇报中,有的小组是根据测量底和该底对应的高得出的结果,有的小组是测量底和任意高得到的结论,还有的是测量底和临近的一条边得到的数字,不管是哪一种,都反映了同学们合作的思维过程,此时,我们应该继续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小组探究出来的面积数字不一样呢?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接着,学习小组继续深入探究,通过拉伸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实验,会得到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只与底和对应的高有关,和相邻的边并没有关系。这样一来,教师给学生创造了民主的探究环境,学生会主动探寻到知识的本源。

四、 设计多样性问题,激发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意识

合作是人类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形式,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巧用合作,让每个同学的智慧碰撞在一起,并且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以问题激发创新,以问题鼓励思考,从而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并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寻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合作交流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如果能够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会极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惰性思维。所以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还要有一定的梯度,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注入新鲜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相关特征时,上课之初,教师便可以设定一个问题,即随机给出一些数字,学生判断一下这个数字能否被2整除,能否被5整除,然后,看看依靠判断末尾数字的办法是否看出这个数字能被3整除,问题抛出后,学生会自主进行判断,很快找出被2或者5整除的数字,但是在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时,遇到障碍,然后在师生共同探究下,学生懂得了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的特征,则是把几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之和能被3整除,则这个数字能够被3整除。接着,小组之间的学习热情愈加高涨,一直沉浸在探寻新知的氛围中。

(二)引导解决问题,督促自主学习

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之后,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让他们的合作学习彰显成效。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根据自我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操作等,对新知进行推导和验证,得出数学的新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真实策略。

例如在教学数学活动“春游中的活动”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据,以“春游”为主线,让学生从学校和班级的角度,设计出合理性的方案,如包车问题、路线最佳设计问题、营养餐饮搭配问题等,都可以在小组之内展开讨论,设计出最佳活动方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合作带来的收获,懂得从现实生活出发,探寻最优方案的数学思路。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响应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大胆进行教法创新,创设丰富的情境,构建开放的课堂,提出精当的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彻底释放学生的潜力和才华,培养其自主合作的品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成长为真正的会学习、会创造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贤.加强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2]韩兵.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0(27).

[3]曹海燕.淺谈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J].教育纵横,2003(2):36.

[4]雷燕琼.思维训练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教育,2016(11).

作者简介:张彩梅,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