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探索

2021-01-05马君霞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应用题。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发展和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直到最后实现全方面地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标准下,也让现在的小学和高年级的数学的应用题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充分表现出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下的现在数学的教学发展的一些方向,也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文章针对小学数学的高年级的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 引言

针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首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从这个突破口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解题思路,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来促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进一步的提升。

二、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知识转化能力、考试能力都是需要的。要想正确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首先要保证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思维。

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为了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难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推理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也有必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灵活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回答这些类型的问题来增强学习荣誉感。从而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挑战精神。

三、 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现状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总是会表现出计算错误,有心理障碍,缺少解题经验,缺少解题后的反思这些问题,而这些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解题思路会相对狭窄他们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基础的解题策略,也不善于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解答出这些实际问题。第二,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有的仅局限于解读应用题的内容,从而没有过多的重视向学生渗透和教科书相关内容的思想方法,也没有对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一些总结,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课堂上应该以教师为主,使学生处于一个一直被动接受的学习的状态,从而也就很难夯实应用题的解答功底,也不能很自觉地去下功夫而钻研这些应用题的解答。第三,上课的教师没有善于结合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而且也能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第四,对于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没有真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忽视了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也就在应用题的整体教学效果上受到了影响。

四、 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从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对事物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教授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比如说。食堂和教室的距离是900米。如果学生A完了,已经走到食堂400米了。而学生B走了800米。他们分别要走多少米?他们现在的距离是多少?让老师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加减知识和长度问题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快速计算出B和A,以及它们和食堂的距离。同时,可以精确计算A和B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就想起了生活中的许多小问题。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由此,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二)要训练学生思维,从而培养优秀的解题技巧

像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理念应用中,新提到的人文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作为这些教学工作的主体,让教师在学生求知探索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的空间,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的成果,还要合理地放松,让学生有一个可以释放个性的空间。所以我们说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这些教师也可以完全大胆地改变之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来选择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一定的积极性,并且也要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在这些应用题中也能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就算学生提出的其他解决方案可能会比较麻烦,但是老师也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多元化,像小学的高年级中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是非常多的,转变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也会让题目变得简单,教师在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也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像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中,有甲乙两名同学相向而行,从各自的家中出发,都在相距终点的300米的位置相遇,如果甲自己走到乙家需要40分钟,而乙独自走到甲家需要50分钟,那么请问甲乙两个同学他们两个的家相距多少米?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列方程的方式来解答,也可以根据路程的公式来进行逆向解答,这两种方式相比之下,列方程的方式就会显得更加容易,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答方式,也要在学生的解题方法中选择方程的行程讲解,比如说甲乙两名同学家相距x千米,则甲的速度为x/40,乙的速度是x/50,由于乙的速度是比較慢的,所以甲会比乙多走300×2=600米,得出了600÷(x÷40-x÷50)(x÷40+x÷50)=x,也就解得x=5400,所以甲乙同学的家之间的距离是5400米。

(三)通过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来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解决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就是审题,但在现在的数学学习中,让学生解题频频出现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审题不清,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还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题设和条件进行一定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的分析,一定要理清题目的脉络和它所要考查的知识,从而能够让学生更细致和全面的审题。首先,教师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来引导学生专心读题,并且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抓住这里面的关键词,也要将这些关键词标注出来,从而也就会初步确定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其次,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紧紧地抓住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能够结合主要的条件,从而明确这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题目,或者利用图形将题目进行转化,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解题效果。

(四)能利用数学史以及数学故事

数学中有很多有趣味的数学故事,并且数学史的发展也是非常有趣的。在上课前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促使学生提前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这一过程,如果是在课前进行的,学生将会有更好的状态融入课堂,从而对这节课效率的提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结合起来,或者再结合一些时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五)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首先应该用很富有激情的语言投进课堂。因为教师语言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会让学生对课堂还有兴趣。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这种鼓励性的语言,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语言除了精炼和准确清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情感,能够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这些都会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因为小学生大多爱玩,所以可以在课堂中起到一个调味的作用。用游戏带动学生,让学生积极进入课堂,从而来达到让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

(六)从分析情境中获取信息

应用题是由很多个微型的数学情境组成的。并且每项的数学量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像由已知量来求出未知量,所以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教师要考虑怎么样让学生正确地分析出应用题情境从而来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得出数学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这些应用题中都存在着一些干扰项,所以更需要引导学生排除这些干扰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分配小组的方法来分析这些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这些应用题情境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先为学生创设一些应用题的情境。其次,老师再进行合理的分组。再次,来引导每一个小组进行思考,来为学生解答问题,并且让各个小组能够根据这些情境获得信息,得出数量关系式。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得

数进行认证。例如,该小学想要进行校园绿化,已经绿化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学校想要再绿化40平方米,这些工人一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在工作了5天后想要加快工期,所以决定提速两倍。请问这项工程还有几天能够完成?教师创建出这个情境后,将学生分成每个小组4个人,让学生思考每个数学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想要知道还要用十几天,就必须要先知道每日的工程总量和工作量。但工程总量和工作量在题目中都没有明显地给出数据,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顺着思维继续进行深度讨论和思考。通过每天可以绿化提速两倍,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来得出每日的工作量。然后根据工作5天40平方米,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来得出工作量。教师发现学生对总的工作量存在了疑惑,部分的学生也认为总工作量要包括100平方米,而有的学生觉得不应该包括100平方米。从而建立关系是用时几天=(40-2×5)(4×2)。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得出的这个关系式进行验证。

(七)要重视解题思维的训练

当你回答一个应用问题时,学生们必须充分理解问题的意义,通过分析条件和问题、条件和条件之间的不同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有一行方程式从审议问题开始。思考过程中步骤较少,通过主题发现十多个步骤。像这个思考过程一样,很难在过去的教学中锻炼自己,因此我认为训练方法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始:阅读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了解问题中的案例和情境。什么是直接条件,已知条件中的间接条件?有什么问题吗?条件、问题和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阅读问题的过程中,即理解问题含义的过程中标记,是指标记问题的关键词以及思考分析和判断的结果、某些符号和词语,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数量与每一数量含义之间的内在联系。通常我们使用线、使用段来表示问题中的关系和数量。因此,非常直观的具体图像反映了执行问题之间的定量关系。原因是让学生使用准确、简单、清晰的语言能够说出其对执行问题的分析的相应真相,包括回答执行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读写,学生可以掌握问题的理性和内部思维顺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应用问题上的重大难题。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在课上一定要积极地创设好适合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解答这些应用题,鼓励他们分组互动来解答,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萍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17):69.

[2]曾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浅析[J].读写算,2019(13):186.

[3]刘春梅.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J].新课程,2019(4):140.

作者簡介:马君霞,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新建小学。

猜你喜欢

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应用题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