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消化道疾病常见致病因素及科学防治

2021-01-05卢岩川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病鸡消化道规模化

卢岩川

(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济源 459000)

1 常见致病因素

1.1 病原感染

饲料霉变、饮水污染、养殖环境污染均可能导致病菌入侵肉鸡消化道,如曲霉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发炎、病变的消化性黏膜会导致卡他性炎症、消化道溃疡等病症产生,消化黏膜出血、坏死情况也较为常见。此外,寄生虫同样可能导致消化道病出现,如绦虫、蛔虫、球虫等。

1.2 慢性呼吸道疾病

结合实际调研和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慢性呼吸道疾病在肉鸡规模化养殖中较为常见,这类疾病会显著降低肉鸡免疫力,而如果同时存在较为恶劣的养殖环境、营养供应失衡、饲养管理水平低下问题,肉鸡很容易出现内外源性感染,最终导致消化道病产生。

1.3 营养供应失衡

如出现营养供应失衡问题,如营养过剩或水、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供应不足,且同时存在盲目使用药物、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疫苗副作用情况,肉鸡很容易出现代谢紊乱问题,最终导致消化道病出现,直接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

1.4 饲养管理不当

如鸡舍内部存在超标的有害气体、超标的病原微生物、温度过低且湿度过高环境、温度过高且湿度过高环境,肉鸡很容易出现消化道病。此外,饲料保管不善、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到位、日粮及饮水供应不足同样可能引发消化道病。这与大肠杆菌超标的饮水、污染或霉变的饲料、体外寄生虫和蚊蝇影响、光照不足或强度控制不当、未考虑肉鸡品种和生长阶段特点、营养物质搭配不当等因素存在直接关联,进而导致肉鸡生长发育需求无法较好满足,消化机能紊乱、消化道病高发情况很容易出现。

2 科学防治方法

2.1 治疗措施

如肉鸡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出现消化道病,应首先开展整群防治,以此快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消化道病的影响。在具体实践中,养殖场主不得滥用抗生素,以此规避抗生素引发的耐药性、毒副作用等问题,存在较长半衰期的长效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或降低用量。在具体的整群防治实践中,可使用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如对象为雏鸡,需进一步添加白糖或葡萄糖,以此实现副作用控制、体能补充,具体可采用拌料或混饮方法,每天1~2 次,连续使用10 d。整群防治能够实现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作用,上述方剂在一年四季均可应用。如肉鸡的消化道病由寄生虫引起,具体治疗应选择抗寄生虫制剂,同时使用上述方剂,即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对于个别重症肉鸡,可用头孢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每千克鸡体质量用量为0.1 g,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治疗初期需要考虑病鸡的体能补充、食欲恢复、排毒利尿需要,因此可以适量灌服复合氨基酸和葡萄糖(50%),为加速成年肉鸡的胃肠黏膜修复,可同时使用适当维生素C,在症状缓解后需要针对性开展饲养管理,保证病鸡彻底恢复健康。

2.2 防范措施

第一,科学饲喂。需结合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特点,研究其具体需要,科学搭配日粮,提供全价饲料并做好饲喂量控制,提升鸡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可能性。应在通风良好、干燥处存储饲料,避免霉变问题出现,同时还需要向鸡群提供清洁饮水;第二,优化环境。肉鸡规模化养殖过程需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鸡舍环境卫生也需要设法保障,及时清粪、适时更换垫料、保证空气新鲜、落实适当通风属于其中关键,同时需要为肉鸡生长提供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鸡舍的消毒工作也需要严格开展,应定期对料槽、水槽、笼具进行消毒,每周还需要应用热碱水(4%)、沸水或热蒸汽进行料槽、水槽、笼具处理;第三,预防应激。应激对肉鸡健康造成的影响较为深远,饲养过程需要设法避免应激问题出现,因此可在饮水中适时添加适量维生素C,用量应控制为0.02%,肉鸡的体质增强、应激减轻能够顺利实现;第四,做好免疫工作。肉鸡规模化养殖需要做好免疫工作,高危、重大疾病需要适时接种疫苗,具体涉及马立克氏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疫苗的科学选用极为关键,这一过程还需要关注当地流行的相关疫病,更好地实现疫病预防;第五,做好疫病监测工作。基于肉鸡规模饲养实际情况,还需要重点开展疫病监测工作,这一工作需针对性选择科学方法,保证存在消化道病症状的病鸡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需重点关注严重腹泻、血痢、消瘦、脱水、贫血等症状。在分析病鸡后需要第一时间上报兽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鸡。□

猜你喜欢

病鸡消化道规模化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鸡呼吸道病治疗注意事项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