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牧绵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2021-01-05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足量枯草牧草

郑 洪

(汝南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汝南 463300)

1 绵羊习性分析

1.1 行为特性

绵羊作为牛科、羊亚科动物,将其与同亚科、不同属的山羊进行比较,在性情特征、采食习惯、被毛特点等方面呈现出鲜明差异。通常绵羊性情沉静温和,行动迟缓,敏感性差,具有良好的合群性,适合在平坦、开阔草地放牧。

1.2 采食特性

绵羊作为食草性动物,喜食非禾本科嫩草、阔叶草,如苜蓿、鸡眼草、白草、碱草等牧草,在枯草期可食桃、杏、洋槐等落叶及杂草,采食高度约为5~17 cm。

1.3 适应性

绵羊的蹄壳表面附着厚度较大的角质层,在潮湿环境下角质软化不利于正常行走,当污泥、杂质阻塞趾腺后易诱发炎症,导致绵羊跛行,还可能诱发传染病。同时,绵羊被毛细软、浓密,在冬季具有保温抗寒效果,但夏季气温较高、长时间暴晒则不利于其热能散发,宜选择干燥通风区域进行放牧。

2 放牧技术与饲养管理要点

2.1 不同季节的放牧方法

2.1.1 春季放牧

春季为绵羊由补饲为主转向全放牧模式的重要过渡时期,该季节草料青黄不接、草场生物量少,此时羊群体型偏瘦、营养不均,要求饲养人员注重加强补饲管理。在放牧区域选择上,尽量选择阴坡、谷地,利用密度、高度均较大的枯草遮挡羊群视线,供羊群采食枯草、杂草与青干草,待牧草长至适宜高度后再选择向阳、洼地进行放牧。在放牧时坚持“躲青拢群”原则,通过牵制头羊的运动轨迹进行群体放牧范围的控制,防止羊群中出现啃青、跑青现象,保持群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羊群体力消耗,并且保护牧草的再生能力。采用短期优饲方式进行营养管理,待将羊群舍饲15 d左右,观察到牧地牧草生长高度超过6 cm后,即可将羊群转入草地进行放牧,在转场前喂食适量干草,为后续放牧环节羊群采食青草创设过渡平台,逐渐增加采食口数,并每隔3 d左右进行地块更换。

2.1.2 夏季放牧

初夏为羊群抓膘的关键期,应选取地势较高、干燥、通风良好的岗坡或平地作为放牧地,遵循“早出晚归”原则进行放牧时间控制,避免因气候炎热影响到羊群采食量,每日放牧时长至少在10 h以上。在放牧过程中,应结合羊群运动量进行适当、适时给水,待羊群平缓移动、休息充足后移至水源处,防止因猛饮引发肺炎等疾病,确保羊群每日饮水3次以上,且饮用清洁水源。

2.1.3 秋季放牧

经由初夏抓膘后,绵羊可及早进入发情期,在此时段优化膘情控制对于促进母羊发情、保证孕期充足营养具有决定性作用。通常选择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羊群放牧,使绵羊食用丰富的优质草籽,对于青草旺盛区域可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并注意控制好羊群的进食量,防止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2.1.4 冬季放牧

冬季气候寒冷、草原进入枯草期,在此时段需重点落实防寒保暖措施,宜在羊圈、羊舍周围就近放牧,供羊群采食落叶、干草,并晒足阳光、保持足量运动。该季节需重点做好羊群补饲管理,添加适量青贮饲料为羊群补充足量营养物质,并且注意控制好饲料、饮水的品质,防止羊群食用带冰碴饲料或饮入冷水引发消化道疾病。

2.2 不同饲养期的管理要求

2.2.1 配种期管理

在该时段为促进母羊及早发情,通常选择补饲8周饲料,选取优质牧草进行补饲,并在配种前4 周左右为母羊提供精饲料,补充足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借此增强母羊的排卵、受孕能力,可使新生双羔体质量同比增加0.7 kg左右,且产羔成活率得到明显提升。

2.2.2 妊娠期管理

在妊娠前期,遵循空怀期配方进行饲料供给,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在妊娠后期,需在每日补充200~300 g 精饲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A 以及胡萝卜素的用量,用于保障胎儿正常发育、降低畸形胎及流产几率。在母羊分娩前,可选取青绿牧草、豆浆搭配使用,坚持驱使母羊进行6 h 放牧,每日供水3 次以上,并每间隔1 周左右在饮水中加入食盐,补充机体所需无机盐。

2.2.3 泌乳期管理

待母羊进入哺乳期,对于单、双羔母羊应采取差别化饲养管理措施。对于单羔母羊,除需饲喂足量精料外,还应适当增加放牧环节的牧草采食量,促进乳汁分泌;对于双羔母羊,在补饲精料的同时,可适当减少牧草采食量,提高母羊对固体饲料的消化效果,保证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充分投入,促进羔羊发育、提高生长率。□

猜你喜欢

足量枯草牧草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岁末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一V”语法结构探究
专题突破Na2O与CO2和H2O的反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