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养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021-01-05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养鸡脂肪肝鸡舍

郭 锋

(鹿邑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河南 鹿邑 477200)

1 笼养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1.1 饲料原因

目前普遍认为,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喂养方法不科学,例如在喂养过程中选择了营养过剩的日粮,或者长期忽视了某些微量元素等都有可能诱发笼养鸡脂肪肝综合征。例如,在高产蛋鸡饲养过程中,若养殖户大量地喂食低蛋白日粮会造成鸡的营养过剩,最终提高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同时部分与一碳单位代谢相关的营养物质匮乏也会引发该病症,例如叶酸、维生素B、蛋氨酸等。甚至部分养殖户所喂养的饲料质量不理想,存在重金属超标或者含有某些毒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能破坏鸡的肝脏组织,最终导致发病。

1.2 环境原因

笼养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与鸡的生长环境之间存在相关性,这是因为笼养鸡一直存在运动量不足的问题,再加之采食无节制,因此发病率更高,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明显不足。例如,部分笼养鸡可能会在热应激或者冷应激的影响下而分泌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物质会显著提高血清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并引发脂质代谢异常的问题,最终发展为脂肪肝综合征。

1.3 激素原因

部分地区在笼养鸡喂养过程中会不合理地使用激素,例如雌激素、生长激素等,在激素药物的作用下会改变笼养鸡本身的脂肪代谢水平,甚至会降低鸡的蛋白质代谢能力,最终发展为脂肪肝。例如,在使用雌二醇激素之后,会加快卵巢的发育并导致大量脂蛋白的合成,而在这种情况下脂肪的转运速度发生异常,最终导致发病。由此可以认为,激素因素与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在激素的作用下会导致笼养鸡发生一系列的分泌紊乱问题,最终改变了脂肪代谢功能,发展为该病症。

1.4 药物原因

药物本身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而在笼养鸡饲养过程中,受到不合理饲养方法的影响,各地区笼养鸡的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也迫使养殖户大量使用药物来保证鸡群健康。但是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药物进入鸡的体内后会在肝脏中代谢,而一旦出现用药量过剩的情况,则会显著增加笼养鸡的肝脏系统负荷,最终药物的代谢需求超过肝脏的正常功能,致使药物伤害肝细胞,降低了肝细胞对脂类物质的转换功能,容易发展为脂肪肝综合征。

2 笼养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分析

2.1 强化日常饲养管理

2.2.1 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在笼养鸡饲养前首先要保证鸡舍的环境达标,所以需要养殖户彻底清理鸡笼、料槽以及水槽等,尤其是要清理料槽内残留的饲料以及鸡笼中的粪便等。在消毒环节采用熏蒸或者喷雾的方法,彻底消灭细菌之后才能进鸡,为鸡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基础。

2.2.2 严格控制鸡舍内的温度

鸡适宜在温和的环境下生存,所以在鸡舍温度管理中,养殖户应主动避免因为温度变化而对鸡造成的应激反应,需要将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恒定状态下。例如产蛋鸡的理想温度为18 ℃,而在冬季情况下也需要将鸡舍的温度控制在10 ℃以上;在气温急剧变化之前可在鸡舍四周布置防风障,避免“贼风”以及“过堂风”进入鸡舍。

2.2.3 通风管理

从饲养的角度来看,合理的通风换气是避免细菌孳生的关键,对于降低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养殖户可定期对鸡舍进行通风,其中通风的风速可控制在0.1~0.5 m/s范围内,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鸡舍内的温度快速下降。

2.2.4 强化饲养控制

脂肪肝综合征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的特征,所以在日常饲养中相关人员应该关注鸡的饲养方法,例如每天的能量饲料用量不宜过高,更不能选择低能量的蛋白饲料等。在喂食期间可选择亚硒酸钠-维生素E油10 ml,加入10 kg 的水中供笼养鸡饮用,连续用药5 d 左右;或者向鸡的饮用水中添加B族维生素,用药周期为10~14 d。

每天严格控制笼养鸡的采食量,或者通过降低日粮能量水平的方法有助于快速降低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

2.2 强化药物管理

在笼养鸡饲养环节,养殖户应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严禁随意增加药物的使用量或者延长用药周期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原有笼养鸡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保肝类药物,尽可能地减少药物治疗方案对肝脏的伤害。

而在笼养鸡脂肪肝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可考虑在原有饲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由生地黄、龙胆、柴胡、车前子、栀子等制成的中药粉末,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肝脏内沉积的脂肪代谢,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养鸡脂肪肝鸡舍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