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抽象本质,拓展思维

2021-01-04许滢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实践

许滢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主要是加法结构和乘法结构,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与多少的比较,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对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的真正理解需要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乘法结构”,而“倍”的学习正是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转折点,是跨越“量”到“率”的第一步,学生认知结构需要发生“质”的变化,这使得“倍”成为三年级学生难懂的概念,那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将倍的概念学得清晰明了呢?本文就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展开了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学情;倍的认识;教学实践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难点,笔者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前测:

通过前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倍的认知基础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倍的理解层次不一,概念表述也不清,更有存在概念混淆、标准确定有误的情况,实质是学生缺乏对倍这样一种特殊关系本质的理解。

混淆标准量和比较量部分,是画了图但标准量和比较量混淆的,这部分人占比较小,只有8%。除去这部分,能够正确表示3倍关系的与概念不清的占比相等,意味着学生之间起点不一,差异较大,再一次加大了的倍概念教学的难度。

概念不清部分,22%的学生对倍完全没有概念,属于零认知;16%的学生将倍的乘法结构与旧知“比多、比少”的加法结构混淆,认为3倍就是多3个;8%的学生意识到3倍是乘法结构,但还是受加法结构的影响,把同样多的部分去掉,认为3倍是多3倍。

能够正确表示3倍关系部分,24%的学生是用算式推理,先画标准量,用标准量乘3算出比较量,说明在学生的意识里,倍就是乘,是不明白倍的本质的;有20%的学生,可以用实物图或符号图表示出3倍,体现3倍就是有标准量的3份。而只有2%的学生能用线段图表示,跳出数量对倍数关系的束缚。

【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学情,笔者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区分倍的乘法结构与比多少的加法结构。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倍的本质,能有条理地表达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从具体到抽象建构倍的一般模型,让学生跳出数量的束缚!围绕以上重难点,笔者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认识倍、深化倍、拓展倍”三个板块,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活动:

一、认识“倍”

(一)辨析前测作品,建立倍的概念

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要求:圈一圈,写份数,并与同桌交流想法

  • 建立知识联系,理解倍的意义

反馈学生作品:

学生选择了正确的②号图表达了各自想法后,教师规范表达。

师:香蕉是标准量,把3根香蕉看作1份,苹果是比较量,苹果有这样的3份,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利用集体跟读,单个学生说,同桌互相說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规范表达,形成句式。随后,出示①号图,让学生再次圈一圈、说一说,用规范的语言表达①号图中苹果和香蕉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生:香蕉是标准量,把3根香蕉看作1份,苹果是比较量,苹果有这样的2份,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2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份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几份”与“几倍”之间的联系。

【思考】以学生的前测作品作为学习探究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判断,思考,讨论,明白多3个与3倍是不同的,区别倍的乘法结构与比多少的加法结构。接着,教师利用②号作品,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对3倍有了直观的体验,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而①号作品实际上是少了1份,很容易就能得到2倍关系,通过学生再次圈一圈、说一说,建立“几份”与“几倍”之间的联系,理解倍的意义。

二、深化“倍”

(一)自主创造3倍,深化倍的认识

师:改正①号图,使它能够表示“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大部分同学立刻会想到增加3个苹果,这样苹果就有像香蕉这样的3份,其实就是②号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它的改正方法,能否改正香蕉的数量?呈现学生作品,如图5,图6。

生:香蕉是标准量,把2根香蕉看作1份,苹果是比较量,苹果有这样的3份,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生:香蕉是标准量,把1根香蕉看作1份,苹果是比较量,苹果有这样的3份,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师:为什么现在一份的数量改变了?

【思考】通过改正错图,自主创造3倍的过程,深化倍的认识,并引导学生体会标准量的重要性。

(二)对比学生作品,抽象倍的本质

师:对比上下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师:它们每一份的数量不同,为什么都能表示“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师:我现在把水果图去掉,你还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师:像这样的倍数关系,我们也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如果香蕉的数量用一条线段来表示,那苹果的数量要用几条这样的线段来表示呢?

师:如果现在香蕉是7根,你知道苹果是几个吗?

师:如果现在苹果是27个,香蕉是多少根?

师:香蕉可以是任何数吗?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等活动,抽象出3倍的一般模型,板书变化如图7。

【思考】以提问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不断思考,对比两幅不同的图,在不同中找相同,而这个相同就是苹果都有像香蕉这样的3倍,抽象、提炼出3倍的一般模型,自然的引出线段图,并在说一说的过程中理解倍的本质。这样的互动能够让学生有很多表达的机会,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三、拓展“倍”

【思考】第三个板块是巩固练习、深化概念。通过三道练习题,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来理清倍数关系当中的两个量。第一题让学生寻找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再次圈一圈、说一说。反馈时主要反馈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倍的认识。第二题让学生感受特殊的倍数关系,比较量等于标准量时的1倍关系。第三题让学生感知倍不只存在于数量当中,图形的大小也存在着倍数关系,拓宽倍的应用范围。

【教学反思】

一、基于学生学情

备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需要准确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有效迁移中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在本节课教学时,以学生的前测作品作为学习探究的素材,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作为课堂的切入口,激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新知识“倍”和旧知识“几份”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 “倍”这个概念,为后续深入理解“倍”的内涵夯实基础。

二、抽象概念本质

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数学模型,深度理解“倍”的本质是这节课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互动提问,在比较中抓不变,而这个不变,就是“无论数量如何变化,都要把标准量看成1 份,比较量里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让学生感受标准量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断丰富“倍”的表象,借此来理解抽象的“倍”,化无形为有形,帮助学生建立深刻且直观的“倍”的模型。

三、拓展学生思维

为了促进学生对“倍”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及灵活运用,在练习部分设计了3道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感受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而且在不断的发问、交流中,从本质上去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发展到会学、会用,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在课堂中不断体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有效进行经验迁移,不断表达,建立模型,有助于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从而加深其对概念本质的深刻理解。要让概念教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而成为学生新旧知识碰撞的战场,学生思维进阶的温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孵化场。最终,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以实现数学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迎春.把握归纳推理,培养数学思维——以《倍的认识》一课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3):14-18.

[2]郭健.基于学情的结构化单元教学初探——以“倍的认识”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0(Z2):56-59.D19BC44D-3F45-41E3-9885-2DEEF8BB0705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实践
8、7、6加几教学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的信息技术软工具运用策略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