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1-01-04华巍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华巍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各级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优势,借助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有灵活的思维、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看似是文学语言类课程,但是却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人的谈吐、写作、思维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语文素养的高低。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实践,继而以以往知识为根基实现创新。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探索、思考、分析、讨论,经过了系统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思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整合有效资源,巧妙地设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实践性语文课堂。

1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感兴趣,也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的提升,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语文知识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由于没有主动地思维过程,理解层次比较浅显,创新意识和相关创造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语文教师把教学目标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虽然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多是利用语文教材和板书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没有机会进行创新、联想和创造,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知识,然后做题,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1 善于“追问”,引导学生质疑

课堂提问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契机,因而语文教师要把握机会,在提问环节结合生成性资源来“追问”,以此引导学生质疑,促使他们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或提出具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当学生以常规思维回答问题后,无论对错,教师都不要急于评价,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答案提出新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的思考过程,对之前的答案产生疑问,据此展开深入探索,在不断推翻个人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新结论,或由新问题联想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对固有的认知、标准的答案产生怀疑,尝试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获得更为完善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求新、求异,其创新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2.2深挖教材,促使学生自主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且形式多样,如果能够深度地挖掘教材,对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进行深度地分析,灵活开展续写,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续写是基于原有内容上进行联想、拓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教师可以深度了解课程内容,深挖教材,重视分析文章核心部分,指导学生选择续写角度进行自主实践。学生通过联想,可以将所学应用在实际写作和口语训练中,经过长期的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4]。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和探索教材的核心主题或者重点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续写,选好续写角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灵活创新,通过续写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文章以晏子使楚的故事为主线,体现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针对教材主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对出使楚国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续写,使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又如,在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理解为古诗配图,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3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创新

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还远远不够,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才能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层次和印象,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碰撞出新颖的想法和创新的思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探索中,在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激发活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自己编剧本、自己排练、自己找服装道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空间高涨,对文章的熟悉和理解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而且不时有新鲜的想法和创意冒出来,创新思维很好地得到了提高。再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中,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影视资料,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进行调查采访、实地游览,更新学生的知识和理念,让学生记录自己得到的信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維的形成。

3 结束语

综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优化思路,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创新和创造,也要立足实际,根据教学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创新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丰富的知识,同时形成灵活、开放的思维,善于且敢于提出别具一格的想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由此实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善发.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21(11):52-53.026B11B2-81E6-4DFF-A1D7-30FBBF6EA1C2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