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2021-01-04邓永波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化学渗透

邓永波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改善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加以提升,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的不同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利用化学教学优势,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化学;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改善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加以提升,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的不同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利用化学教学优势,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很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自然切入,而不是生硬的添加,就能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全面的发展,挖掘教材中所具有的心理教育的因素,通过展示化学的内在来吸引学生产生主动性。化学学科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对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挖掘和引导,寻找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理论的渗透,创设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独立去进行实验,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学变化的常理,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良好心理素质。

如,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有一个测试溶液酸碱性的实验。老师可以先将理论告诉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来设计实验。在小组中积极讨论与还原。学生在设计、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思考、操作、观察,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影响学生对化学的主要兴趣的因素主要是有学生内因、教师因素和教学环境。学生对化学是否有兴趣,能直接的影响到教师教育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则是需要教师方面的主动培养。教师方面也应该改进化学的教学方法,提倡由学生主导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心,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应该一味的去强调化学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真的从心里爱上这门科目。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趣味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料、新闻、图片、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用于创设情境。

如,第一堂化学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首先做了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白酒变红酒”实验(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红酒变雪碧”实验(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雪碧变牛奶”实验(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燃烧实验(点燃镁条)。学生精神抖擞,惊喜声不断。这些趣味实验,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能夠见到,对于他们来说实验内容新奇。当他们发现这个实验的原理时就会对化学学科产生一种崇拜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再如,在教授“碱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我会设置几个小游戏然后让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像探究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我会让学生先提前猜测一下他们的混合会出现什么样化学反应,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答案,在实验结束后,如果有学生答对,我会给学生奖励。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现象多种多样,能全方位刺激大脑,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需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又很有前途的科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严谨求实的科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剖析自己、准确“定位”、立志奉献并且作好艰苦努力的准备;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当设法了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其树立信心。可以有意识的设置逆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训练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学生在活动中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经受艰苦的磨练来培养他们奋斗不息的生存意识和拼搏意识,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教育尤为必要,使他们明确受挫、失败和成功的内在联系。

教师可将一些较安全的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做,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上台操作时,必须提醒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其操作是否规范,这样既能使全班同学掌握实验操作,又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和细致的心理品质。利用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有着巨大作用。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多,例如: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正确的、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等;又如,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摆放、实验的正确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发现等等,都能成为成功的一次表现。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8)

[2]唐琳.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化学教学,2010(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化学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