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2021-01-04周尚志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难度教学形式高中物理

周尚志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新时期。但教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也伴随着一定的困惑以及问题。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课程,虽然教学的地位逐渐增加,但是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却是十分复杂的,这也与多种教学因素有关。因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展开具体分析,以困惑为起点,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使物理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困惑;教学形式;难度

高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但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所呈现出的是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状态不积极,同时,伴随着思维障碍的产生,若不及时改善现状,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发展的促进者,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有机统一,促使教学活动高效、稳步进行。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一)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比较初中阶段而言更加繁重,知识的抽象性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以“一言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甚至演示实验也变成了“说课”。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制约了學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的大脑成为了容纳知识的“机器”。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则出现了一定的教学困惑,如:如何才能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发挥最大的个人潜力,促进他们主体性的发挥?这便要求教师从教学方法入手,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丰富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深度难以把握

在高中阶段,教学任务重。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常常秉持着“能多讲就多讲”的理念,但这种情况长此以往,由于不能准确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与学相脱离,其中,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常常出现困惑,如: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与进度?如何使教学的深度与学生接受的情况达到有机统一?这便要求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学生的现有认知,明确制定教学的深度,并从分层的角度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各个物理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二、教学困惑的解决方法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使学生从“方法、能力”等各个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显然,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彰显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多机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表达,从而得到物理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摩擦力”这一章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活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于是,学生便结合已有认知与经验提出:接触面积大小、速度大小、表面湿润情况等等。随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摩擦力与压力等不同因素的关系图表,进而共同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能动作用,还以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二)把握学生现有认知

在很多学生眼中,物理知识是十分抽样的、难懂的,在学习活动中伴随着思维障碍的产生,这便需要教师从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同时,对于不同物理水平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习的内容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从而实现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以此完善他们的物理认知结构。

例如:在“重力与弹力”这一章节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师重点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基于学生已经对力的概念、要素、描述以及重力的概念、三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便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并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以此重点强调重心以及力的图示等知识。此外,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问题以及评价方式进行层次,实现不同学生都能够掌握重力的相关概念,此外,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每个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甚至常常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低效的状态。对此,教师应深化新课改理念,并将其充分作用到课堂中,与此同时,认识到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以及难点,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物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需求完善教学的整个环节,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使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得到普通提升,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有效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坤.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11):124-124.

[2]李松明.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8(14):26-26.

猜你喜欢

难度教学形式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