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

2021-01-04钮佳怡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应用题能力培养

钮佳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体现于应用题教学中,更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注重思维开发,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才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背景,提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有效借鉴,使得学生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智力。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在应用题教学上“下功夫”,综合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紧密结合生活,精心设计题干

小学阶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打基础的最好时机,打好学习根基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通常都是感性的认识,而一旦到了学习应用题的时候,则会涉及较为严谨的数学公式,或是会遇到比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因此,对于教学也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学情和规律,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题干,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题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更易接受应用题的加入,同时又能巩固新知识。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方面的小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之时,教师首先展示课件:圣诞节到了,小明到水果店买苹果,并与售货员阿姨对话。售货员:“每个圣诞苹果7元”小明:“我买7个,需要多少元?”教师:“你们能帮助小明吗?”这时候就会有学生说7个苹果42元,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是如何算出来的,有些学生是用死办法斗出来的,有些学生是用乘法口诀计算得出的,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做一个转变,在贴近生活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到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难题,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这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应用题的知识点,从而将数学知识能够真实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

二、认真细心读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仅只需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及公式,而是需要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通过解题过程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细心的读题,读完题目后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出题目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的学生理解和概括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完整地概括和理解题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判断和解决数学应用题。除此之外,当学生到了分数应用题这一阶段后,则不应纠结题干了,而是需要将重担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之上。有时候学生容易混淆题目意思,学生即使掌握多种解题技巧也容易和正确答案“擦肩而过”。认真细心读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学生不应当以此为借口,把时间全部浪费在读题上,这也会导致题目的正确意思被曲解,学生应当在看见题目过长的时候,根据题干做出关键的信息标记,排除没有用的题目信息,节省审题时间和速度,避免错误引导,在认真细心读题的前提下又能提升审题速度,摒除不必要的错误信息,从而达到正确答题的效果。

例如:“小明每天看12页书,看了5天,还剩下全书的5分之2,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这道应用题,可以说成是小明看了5X12页书,剩余5分之2没看,共有多少页,通过这样的应用题例题教学生抓住重点,摒除不必要的“小明看书”信息,“书有12页,已看5天,剩5分之二”,学生只需要关注圈出这类关键词的题干信息足以,运用这样简单的语言来概括题目的意思,提升审题速度,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读题技巧,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关键信息和重要的数字,从而提升学生的读题习惯和读题速度,加强对已知条件数量关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质量也会因此得以提升。

三、通过一题多解,全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是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能够有效且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3月12日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四年一班有35人,平均每人植树 4棵;四年级二班有40人,平均每人植树3棵,总共植树3天,四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这道应用题,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运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角度1:先算出四年一班植了多少棵,再算四年二班植了多少棵?计算为:(35x4+40x3)x3=780(棵)。角度2:先算出四年级一班三天总共植树多少棵,再算二班三天总共植树多少棵。计算为:4x3x35+3x3x40=780(棵)。角度3:先算出四年级一班三天总共植了多少棵树,再计算二班三天总共植了多少棵树,最后求两个班级植树之总和。计算为:4x3x35=420(棵),3x3x40=360(棵),420+360=780(棵)。通过以上三个角度都可以解决这道应用题,这便是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数学应用题,多角度的解题方式也能够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加强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结束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应用题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题干,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读题,多创设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有助于为今后更有难度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数学应用题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淑琴.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好日子,2019,000(018):P.1-1.

[2]李燕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 中外交流,2019,026(013):311.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应用题能力培养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