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021-01-04吴兰芬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吴兰芬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界对于教育工作均予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在教学改革和教育方法创新的背景之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有利于对其数学能力进行塑造。因此,一方面,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基础数学知识传授能力进行强化,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与渗透,以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渴望度越来越高,希望教师可以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出核心素养发展观。核心素养一词的出现,为教师的授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优化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

数学知识相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比较抽象和复杂,虽然有些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重点和诀窍,但是有些数学概念和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难以用语言和常规的教学方法讲解清楚,因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在加深学生记忆和印象的同时,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探究是数学新课程改革极力提倡的教学方式,它在活跃课堂气氛,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显著作用,因此有着广阔的教学前景。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部分学生过分依赖其他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当起了“甩手掌柜”,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无效。优等生合作交流,总结结果,而其他水平较一般的学生成了参与者和听众,个别学生趁机玩笑打闹,只等着优等生汇报探究的结果,这是小组合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二是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太简单或者太难,导致学生面面相觑,失去了合作探究的兴趣。三是教师不能使合作活动紧扣探究的主题,使得学生的探究偏离了学习的主题。虽然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是探究的内容却是不着边际,导致合作流于形式。以上这几种情况表明,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对此,教师首先就要进行合理分组。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等都是教師在分组时要考虑的因素;其次,针对小组中后进生比较被动,过分依赖优等生的情况,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指定一些有责任心的优等生对后进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关注,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最后,合理选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保证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如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不仅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经阶段。如果教师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会感到厌烦、枯燥,失去了听讲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会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在解决数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思维受阻的时刻,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公布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而是让学生小组学习,几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争论,势必会想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其中挑选出最佳的办法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小组合作的意义的认识。

二、精心创设真实有趣的数学情境,提升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活跃,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的枯燥和抽象,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数学课堂可以变得更加有效。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时,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合作完成的小游戏或者小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班上坐了一位新朋友,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向这些新朋友介绍你的位置?”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并把方法写在本子上。”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通过一个游戏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融入游戏活动中,在游戏情境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和探究

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有效培养,属于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之一,需要教师首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深入的研读和探究工作,以促使自身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思路能够得到不断拓宽,并更加有效地把握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对其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挖掘和掌握,从而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得到更加有效的体现和更加顺利的实现。

例如对该题目进行解答:学校中对美术社团进行组建,低年级社员为40人,中年级社员为36人,高年级社员为27人,那么美术社团之中一共多少人?一个月以后,有7名同学因为对美术不感兴趣而退出社团,此时美术社团中还有多少人?针对该类型的题目,教师即可引导学生以教学思路为核心对其进行解决,针对题目中存在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解读,并引导学生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分析,以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对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建立,从而有效地对问题进行解决,也就能够为学生掌握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并逐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核心素养出发,创设新的数学课堂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秉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49.

[2]赵玉朋.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新智慧,2019(29):55.

[3]李鑫.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9(02):97.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