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1-04李永华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永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当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作用。因此,作为小学的数学老师,就要在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创新优化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课堂作为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本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最大水平。本篇文章就是针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如何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一、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开端,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储存力量,从而形成高效课堂,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应该在课前准备一系列的有趣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来应对本堂课的学习,轻松的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老师在讲到六年级数学当中的空间与图形这一堂课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们准备热身小活动,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一定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对比的方式,让他们对图形这个大的概念有一定具体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由此为契机进入本堂课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展示当中形成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达到顶点,然后在本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才会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深入的理解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对比这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有效的,进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二、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当中,老师只是把所有的学生当成一个整体,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知识讲解,无论学生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老师都是统一为其解答,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无论自己有什么个性化的要求都,不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同老师这样的教学理念,从而不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自己思维的最佳水平,让自己的能力也有所局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有一点是因材施教,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它的具体要求,是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根据他们水平的高低来制作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而不是传统当中的教师灌输类的课堂。

例如,老师在讲到分数除法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就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性的改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在自主预习的情况下就能够算出加减法。而通过老师的讲解,只是为他们巩固了一遍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那么,老师就可以针对这类的学生,给他们一些把拔高类的题目,让他们进行自主研究、探索,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扩展他们的学习水平。而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就要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能够简单地运算一些加减法,达到学习的基本水平。通过这样有区别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计划跟着具体实践进行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优化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三、课后要重视课堂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教学评价这个过程是由老师来进行的。而在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要求当中,必须能够让学生对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评价,学生与老师之间有评价,老师再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自己是学习主体这样的意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深入贯彻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教学课堂评价主体更加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多样,评价结果更加完善。

例如,老师在讲到扇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活动作业,为学生制定主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的具体分比情况,来做出扇形统计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刻上所学的知识。而当学生们展示出自己的扇形统计图时,老师并不是一个一个地进行修改纠正,而是把这些统计图展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作为小老师来评价其他学生的统计图是否完整,进而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做出完善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堂评价的主体,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小老师这个新角色,让他们在这个角色当中找到自信,准确的定位自己是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更加从容镇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的管理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老师,要在课前为学生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知识呈现和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的教学计划,加之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在课后通过把学生当作评价主体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践落实以生为本。只有在自己的课堂实践当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够把学生主体的这个教学理念,真正的做到贯彻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翁正兴.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百川利康(北 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7:1.

[2]聂应波.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09:90.

[3]唐必军.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02;75.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