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情境”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2021-01-04王丽娜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有效策略初中数学

王丽娜

摘要: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的创设有效的情境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也比较高,并且在情境中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并且还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的为例,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创设相关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情境;有效策略

情境教学现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情境教学的价值与功能也受到初中教师的广泛认可,将这一教学模式积极的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积极地创设游戏的情境、问题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同时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游戏的情境,促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积极的参与教师创设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游戏中高效的理解与掌握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幂的乘方”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小老师”的游戏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教师为学生出示教学的大纲,并为学生提示先回顾一下“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预习的大纲,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大纲进行预习与思考。同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进行解答。在进行课程的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举手示意来担当“小老师”,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同时展示教师出设的题目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借助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能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并且能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能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对于学生的问题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情境,降低难点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数学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善于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来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教学的教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锐角三角函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观看一所学校周边的一个公园的绿化建设,并对学生说出;这是我们附近的个公园,最近想要建一座小山,设计师需要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如果出水口的高度为50米,那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呢?同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图片,并对于学生说出:你能用“塔身中心线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角度”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教师;你们是运用以前所学过的什么知识解决的呢?并引导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后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问题。其中一名学生说出了:30°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教师引用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有了亲切感,并快速的融入的学习的状态,并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高效地掌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问题情境,锻炼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积极地进行答案探究的过程中,高效的掌握了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问题的创设时还应该创设一定的悬念,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里面包含的直角三角形,接着进行课堂知识的引入,并对学生说出: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亩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教师带领学生来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学生测量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商高的故事,并对学生说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勾股定理。接着教师向学生询问: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自己的设想进行记录,进行表格的制作后,再进行验证,来推测自己的设想是否准确,并让学生进行结论的总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实践、探究来进行验证,并以小组的形式来公布验证的成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并且积极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探究,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创设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体会与掌握教学的内容,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深入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绪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35):43-44.

[2]王学宇.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學铺垫型情境设计略谈[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12):63.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有效策略初中数学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