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为而不为”思想谈我国生态伦理构建

2021-01-03李昊常江涛郭晓蓓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道家

李昊 常江涛 郭晓蓓

摘要:“无为而不为”是老子的智慧结晶,其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哲理,其对我们研究当下的生态伦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将其思想精华运用到当下的生态伦理建构中来。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不为;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构建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条件,建构和弘扬生态伦理对于我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生态提高到绿色发展的角度具有重大意义。对此,可以借鉴古代伦理思想“无为而不为”,其主旨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事,顺应自然生态规律。

一、“无为而不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思想大家们相继提出治国安家的大政方略。“无为而不为”就是老子应时提出的,其思想要求人要遵守自然规律,以“无为”的态度对待国家社会发展,让万物都遵守“自然秩序”。老子“无为而不为”思想对处理棘手的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对当下生态伦理建构也有很大的启示。

综上而说,“无为而无不为”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人要遵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让自然按照其原本的规律去进行。不必去有意干涉自然的运行。也就是“无为”。第二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当干预。当你觉得到那个度之后,可以发挥主观能动进行适当干预,当发展偏离方向或需要你去助推的时候那就需要干预。这就是“无不为”。第三层就是道法自然,万物平等。道是宇宙万物的秩序,天、地、人都是顺从于它的,他们都由道组成。所以说,万物都是平等的。“无为而不为”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关系,其对我国当下研究生态伦理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生态伦理推进过程中的困境

生态伦理又被称为环境伦理,要求人类将自身道德关怀从人类社会延伸到自然环境中,而且呼吁人类把人與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伦理的要求,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伦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伦理学科。主要研究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公平正义原则是其所倡导的三大原则。

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就是在于它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其思想对我国现在进行生态伦理观念方面的构建,有重大启示,对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启示作用。总之,生态伦理学既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持,又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建设方法和实践指导。

总的来讲,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推进生态伦理建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之也是一样。在利益方面,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注重自身利益,干什么都是在利己的前提下进行,从不注重别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个人破坏自然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冲撞了他人想借自然牟利的行为,还导致了自然的破坏,生态的不平衡。长此以往发展之后,所导致的问题必然就是人与人起冲突,社会混乱,同时也将自然环境破坏的遍体鳞伤。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以个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破坏的是代际平衡与代内平衡。人与人道德水准的偏差导致每个人的的观念,对待自然的行为都不一样。比如有些人对于环境保护不闻不问,依旧以破坏自然为自己赚钱的主要方式,有的道德觉悟高的人会自发主动的去保护自然。这就是很严重的生态伦理教育缺失问题。所以,对于大家的道德价值观构建是刻不容缓的。

三、“无为而不为”对我国生态伦理建构的意义

在利益追求方面,结合老子的“无为而不为”来看,人们首先要有“无为”的态度,要认识到万物平等,切不可有谁凌驾于谁的想法,人与人平等,人与自然也是如此。并同时也要尊重社会价值规,不能为所欲为。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的“无不为”,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掌握运用规律,做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事。个人在满足自身后,应兼顾他人及其社会的利益需求。学会与别人分享,与他人合作。在对待自然环境时,应该取之有度,用之有量。不应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还应有回报之心。政府可以可以制定相关规则,并督促大家执行。个人也可以监督他人与企业等,让大家的行为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尽可能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在道德价值观方面,“无为”所要求的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树立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不能以自己发展的尺度去衡量自然,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同时,也要有所动作,有所为,那就应由政府先行,加强生态伦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课程理论教学,在社会中,借助网络,将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宣传教育。但同时,还要加强实践,将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中,树立一种代内与代际平等的理念,将其深入人心。尽可能让大家的道德水准在教育与实践中都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大家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学习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彼此之间的道德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去解决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种种问题。

小结:

生态伦理构建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发展问题,还包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老子的“无为而不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一思想正是当今建设生态社会,树立正确生态伦理观所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张永志.浅谈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J].发展,2020(01):35-36.

[2]孟浩.法国CO2排放现状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可再生能源,2012(2012):121-128.

[3]赵丹.明茨伯格“社会在平衡”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8.

作者简介:

1.李昊(2000.10-),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2.常江涛(2000.10-),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3.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道家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庄子说》(二十六)
漫画道家思想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壮族生态伦理思想形成因素探析
《庄子说》(十九)
茶道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