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03曾斌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对策研究心理健康

曾斌

摘要:伴随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促使高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剧。在这一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随之变化。本文主要从互联网时代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更好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存在了诸多问题,来自生活和学习的的压力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一文提出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舆论,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制定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意见,为促进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1、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各大媒体网络报道中,高校学生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的伤害事件频繁发生。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1.1、大学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现状

新生入学后,首先需要适应学校的环境,一个新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占主要部分,这将也是学生度过大学生涯的临时场所,学生面对一个新的环境自然会面对全新的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随之产生。步入大学校园后,学生学习发生变化,除了上课之外,其他时间都需自行支配,合理利用时间,明确知识中的重难点,学会自主突破,进而达到自律的学习习惯。但整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意志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思考、创新促使学习更高效、科学。因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导致无法适应校园生活。

1.2、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现状

互联网加剧,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了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了学生常用的工具,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类事件。一方面,在当今00后社会中,独生子女居多,人际交往存在差异。这部分学生从小与人交往比较少,未能融入集体生活当中,不愿意与大家共同的生活,感觉集体生活中要迁就他人,需要思考他人的生活脾性,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交往压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严重的交往问题。同时,有的学生善于以自我为中心,拥有“唯我独尊”的性格,习惯一切事情以自我为主,无法考虑到周围同学的意见和想法,这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甚至造成学生交往的压力。另一方面,在高校中,一部分学生已经处于恋爱时期,但却没有能力处理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手时常常出现极端的心理,甚至出现受挫的心理,在失恋时感到情绪非常的低落,无心自己的学业与事业,无法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进而促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造成他们沉迷于失恋中无法自拔。

1.3、承受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心理健康现状

一方面,在当今的社会下,高校学生普遍是00后,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到大在家庭中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宠爱,与外界接触的场面较少,虽然他们在学习中经历过各种形式的考试,但是在外界社会阅历中,他们始终还是孩子,没有见过社会的风雨,父母对他们的保护和溺爱,使得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活和社会,心理也更加脆弱,而想要让学生能够在日后面对困难时都能够勇敢地克服,那么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也一定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勇于面对挫折,而不是逃避社会和现实。另一方面,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学生的性格各有差异,自我意识太强和团结意识薄弱的现象屡见不鲜,无疑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1.4、学业就业心理健康现状

学生步入高校后,经过一段学习和生活后发现大学生活截然不同,大学生活相对而言较自由,换言之,大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在大学生活过得更充实,但对于自律比较差的学生就难以实现,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无疑致使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偏差,例如出现失眠、焦虑状态、为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等心理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就业环境日趋严峻,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在互联网时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高质量的人才,同时需要专业化的高校人才。高校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断扩招进校的人数,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才,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然而,也为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在当前社会中,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学生步入社会时无法找到良好的工作,拥有较高的就业压力,无法平衡薪资、工作、专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放低自我的身价,降低自我对工作的要求,却仍旧找不到良好的工作,这促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他们形成错误的就业心理。

2、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对策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当前现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2.1 学校领导重视,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

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及全體教师都应该重视,为了有效减少高校学生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心,从而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出积极的预防工作,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经历,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仅仅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多方面机构的建设得到解决。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德育,不能够在德育工作中顺带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会使学生不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2加强心育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中,心育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是处于紧缺状态,加强心育教师队伍的配备是高校领导重视的前提。建設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由于当前国内高校的专业心理教师稀缺,因此高校可以让辅导员来负责该方面的工作,由于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团体比例为1:200,这也使得辅导员的身心负担日益严重。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要鼓励高校将所有的课任教师集中在一起,并发挥出团队的价值。因为高校的管理模式开始偏向学生的自主管理,因此在进行学生的管理方面相对较为轻松。教师除了在讲授课程知识以外,还应当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辅导员或者教师,对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责任,但是教师应当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开放性与自觉性,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3定期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高校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之外,积极开展校内培训会,给予辅导员充足的培训机会,增加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能力,使辅导员掌握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模式,引导他们及时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培养高校学生形成较高的心理素质。以此,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通过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消除消极心理,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减少不良个性的影响,最终培养健全人格。一组织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养老院送温暖志愿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老人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得到自我认同,二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己,肯定自己,通过与人交流沟通舒缓学生内心的憋屈。三组织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活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漫画展、话剧表演等,给予学生展现自我,促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比赛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得到情感宣泄。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此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得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2.4学生应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作息习惯

高校学生应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断给自己充电,拥有严格的自律生活,在生活、娱乐等方面有节制,对上网的时间能够进行严格控制。高校学生通过有意识地开展相应心理能力的培养,使自身养成严格自律的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赛事活动,从而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使心理承受能力变强,能够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不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从而能够更加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3、结语

高校是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高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都应该加倍受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勇于挑战挫折的工匠精神,从而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接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

[2]侯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4:277-278

[3]周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6:121-122

[4]王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公关世界,2021,6:62-63

[5]汪石果.关于做好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7:121-122

[6]陶湘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5:160-161

[7]杨虎民,苏春景,汪杰锋.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况的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0:57-61

[8]张建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探析[J].农家参谋,2020,23

[9]王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品位·经典,2020,12:103-105

[10]鲁可乙.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教育现代化[J].2019,65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对策研究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