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研究

2021-01-03刘乐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

摘要:根据“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大思政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以高水平专业群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位核心力量,以企业教师为重要补充,“华为苑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平台”为抓手,构建“四位一体”综合育人机制。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思想政治队伍

党的十八大中,将立德树人确定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目标能否实现,育人质量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构成一般有两种观点:观点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包括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观点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除了上述第一种人员外,还需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党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涵盖进去。本文的为观点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涵盖观点一和观点二。

1、立德树人内涵。“立德”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德是人生追求三不朽之首,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被后世效法。“树人”出自《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必须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是指把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立德树人包含三个方面,“立德”“树人”,以及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的教育将二者结合起来,守好高职院校育人责任田,才能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多元文化冲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对自我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的形成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弱化等问题。“功利化”社会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入侵,导致大学生短视化、物质化,校园贷层出不穷,“消费主义”“金钱至上”“享受主义”等大行其道,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成长,使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3.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文化交汇交融、交锋较量的场所,西方国家通过“民主文化”、互联网文化的不断和平演化,特别2019年香港事件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其关键在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结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实际,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为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更有效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现了专业群规模化办学和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1.“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改革,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促进“书证融通”和“专创融合”。兼顾学生宽广职业适应力和个性发展。以专业群为单位,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科学编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课程体系

按照群内各专业“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的思路,构建“基础通用能力-岗位专业能力-个性化发展能力”分阶段纵向贯通培养、“平台模块+多类型岗位模块+多样化发展路径模块”横向融通的课程体系。(1)平台课: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和应用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专业群基础课。(2)岗位课程:对接产业链岗位需求,开设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3)个性发展模块:根据学生创业、就业、升学等个性发展需要,开设企业真实项目实战、创新创业孵化、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学历提升准备等课程。

3.实施基于学分制的异步教学组织管理

尊重学生意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基于学生兴趣和核心课程绩点,稳妥开展分流工作。向学生广泛宣讲专业群培养模式,介绍各专业特色、岗位面向,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根据人才需求分析、预测,结合学情和教学资源,制定各岗位及专业招生计划。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与发展,选择若干岗位课程包。按照学生意愿与绩点排位,將学生录取到某一岗位及所属专业。通过补录、调剂等方式,妥善安排未录取学生。

专业群采取“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的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模块化学分制管理等措施保障教学有序运行。学生一年级统一学习专业群平台课,修读平台课程模块学分,夯实基础;二年级分流到某专业修读其中一个岗位课程模块,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三年级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完成相应课程模块学分。

三、基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大思政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以高水平专业群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位核心力量,以企业教师为重要补充,“华为苑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平台”为抓手,构建“四位一体”综合育人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专兼职思想政治队伍有机融合、全院紧密协作以及学生组我服务管理的创新机制。

1.紧抓“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异步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各类型思想政治队伍协同育人。“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异步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夯实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面都有显著帮助。随着原有行政班级的解散,新建岗位班住宿分散,住宿地理粘性低导致班级凝聚力不足,学生管理机制根据教学改革的新组织形式,创建了行政班班主任——岗位班学业导师——专业模块辅导员负责的三级覆盖管理模式。专任教师担任行政班班主任占比不低于70%,岗位班学业导师全部由专任教师担任,创造条件让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增强专任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全院育人一盘棋。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构建师德师风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全院育人一盘棋。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抓好课堂主阵地,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建构了软件技术高水专业群建设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构成的思政要素库,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贯穿“课堂、基地、评价、资源”育人全过程,丰富“三全”育人内涵。实施“点、线、面”课程思政设计,注重系统整体设计和立体化渗透,实现IT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学院新教师宣誓制度、“新老”教师结对制度、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和教师光荣退休欢送制度,建构了具有双高建设特色的师德师风良性发展机制。二是创新师德教育方式,以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榜样引领,制定学院《课堂教学八项规定》,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评选“我心中最美教师”,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大学院教师表彰力度。设立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激励体系,“突出贡献奖”“先锋团队奖”“匠心育人奖”“拓荒牛奖”“孺子牛奖”“老黄牛奖”“光荣退休桃李奖”,打造学院“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干事创业氛围。

3.为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学生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拓实践育人新阵地,探索育人新方式,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生社区在“立德树人”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借助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契机,把爱党爱国、创新奉献、使命担当、华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配套制定了《华为苑学生社区管理办法》,确立了党建引领社区管理、红色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企业优秀文化育新人的工作思路,建立了“華为苑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华为苑”党建工作站和“华为苑”学生社区党员之家,深度落实了党建进学生公寓、进学生宿舍。华为苑学生自管会成立党建团建、文化、文体、心理健康、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6个自我服务中心,各中心分别配一名政治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学生宿舍每栋楼建立楼栋党小组,设立楼长、层长、宿舍长,实施三层管理机制,每楼配备一名政治辅导员;华为苑自管会和各个中心、楼层、宿舍的学生干部,全部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人员由学生党支部统一安排和进行工作考核,形成了栋栋有组织、层层有旗帜、室室有榜样党建育人格局。抢占学生社区阵地,探索建立社区育人新模式,打通党建社区育人最后100米。华为苑社区已经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场所、学习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以及社团活动、创新创业、锻炼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大舞台。

第四,打破校园界限,深化学校-企业-社区深度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搭载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区共建”系列活动,以共建推动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专任教师在课堂主阵地发挥学院专业优势,把华为国产智能技术融入课堂,与华为共建珠海市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基地,将企业技术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同时,开展周边社区的共建,把学生实践育人平台引入社区,服务社会。强化与企业共育人才,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和同学共同研发社会需求的产品,与澳门企业元架构软件企业有限公司共建项目班,联合开展项目化实战模式人才培养,开发出《3D地理精品课堂》、《数学画板》、《数学圆锥曲线》等产品,并已经作为示范课堂在澳门濠江中学使用,并由澳门濠江中学推广至澳门地区学校使用,为港珠澳大湾区建设和文化融合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建华,曾文权,康玉忠 .高水平专业群“大类招生、分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0,第29期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1).

[3]杨哲.立德树人理念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J],2019,第11期

[4]骆郁廷、郭莉.思想教育研究[J],2013,第7期

基金项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建设课题,“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XJJS2018017)

作者简介:刘乐平 (1982-7)女,汉,河南舞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党建。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