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中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01-03杨曲强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攻坚人才培训

梁 焰 杨曲强

(1.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贵州 凯里 556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全国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紧接着,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种种精准扶贫方法不断推出,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将取得决定性成就。自2012年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累计减贫9348万人,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人口摆脱贫困。

一、脱贫攻坚中乡村旅游的发展

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联动性强,能够拉动消费、促进就业,而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产业特征和功能、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及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有效、快速实现农村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有突出的优势和作用。在目前众多的贫困乡村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田园风光,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和优势。乡村旅游门槛低、就业多、带动性强、示范引领明显,产生的效果也较稳定;同时,还能带动乡村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手工艺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这样乡村旅游发展是真正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从一开始的“农家乐”和单纯的观光式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式深度体验游过渡,乡村旅游形式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模已经进入高速的发展阶段,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战略结合起来,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新型农业发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合作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发面的发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建设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走上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0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0千亿元。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

二、脱贫攻坚中乡村旅游发展中人才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关键是在其中的人才,只有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找对了带头人,而带头人又足够专业,才能把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做到最大化、引领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乡村旅游人才主要是指直接面对游客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包括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旅行社工作人员、导游人员、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者、旅游文艺表演者、“农家乐”经营者、服务员等。在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乡村旅游人才肩负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发重要责任。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旅游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对所在乡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资源特色等有系统、深入的了解,特别应该掌握一些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或工艺技术,能说能唱、能吹能跳,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但在乡村旅游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欠发展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人才问题仍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文化专业素质偏低

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乡村旅游大多还是以“农家乐”、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度假休闲等形式存在,经营一般以家庭或村合作社为单位,经营者多数为本村的农民,尽管其中不乏年轻人,但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经营和管理经验,没有经过旅游专业学习,对旅游业没有正确和全面认识,缺乏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他们往往是在政府或他人的帮助下,盲目地进行乡村旅游的项目经营,没有规划、没有方案、没有目标,做一步看一步,不能很好地参与旅游业的管理,导致乡村旅游大多处于粗放经验阶段,出现了“遍地开花,却不红不艳”的状况。加之,对自己所在的乡村资源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看不到其内在的价值,在经营过程中甚至出现了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

2.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分布不均衡

乡村旅游在扶贫攻坚中的成效已然显现,但政府各部门过于看重对扶贫攻坚中资金扶持和成效的表现,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一方面是培训的时间短、培训的人员少、培训的内容杂。另一方面是没有认真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缺少具有针对性和有实效的培训;师资选择也较随意,难以请到真正受学员欢迎的培训教师;培训之后没有反馈,没有后续的跟踪,培训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只是走走形式。对培训的重视和效果,总的看来是乡村旅游发达的地区相对注重和完善,而乡村旅游刚起步或还没有完全开展的地区,就没有开展培训或者只是简单开课,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受培训的程度和效果分布不均匀。

3.乡村旅游人才后劲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教育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硕士、本科、专科和高职组成的高低搭配的高等旅游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够壮大,为乡村旅游人才提供的平台太少太小,乡村的经济水平、生活条件、薪金酬劳等不能满足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需要,大部分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即使毕业时从事了乡村旅游业,很大一部分也因为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没有较高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途径,使得这些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入行时还有较大的干劲,但做了2年~3年后就没有创新、停止不前,开始混日子了,有的甚至转行做其他或是到其他地方去发展了,无法形成乡村旅游人才辈出的局面。

三、脱贫攻坚中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 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目前我国现有乡村旅游人才的质与量都出现了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情况,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员、旅游经营者以及一线服务员队伍,就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1.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内涵

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乡村贫困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培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所在村寨贫困人口的旅游服务意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正确认识乡村旅游的实质和发展前景,以便于在乡村旅游发展时,当地贫困人口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旅游产业中。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特殊的产业,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1)人才的培训

在目前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中,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一线服务人员,都存在着专业知识缺乏、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这就要求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首先,培训前要进行调研和分析,做好计划,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其次,培训的对象要分期分批,每一期的重点应不一样,对培训对象要严格要求,任务明确,并力争进行考核。再次,培训的师资要精心选择,要求教师的授课效果明显,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最后,要建立培训对象档案,培训结束后要进行培训效果的反馈,收集整理培训经验,并对培训对象进行追踪,使培训有始有终。

(2)人才的储备

旅游业中人才的流动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想要培养出更多的、能稳定下来、能干出成效的乡村旅游人才,就要对人才进行储备。

一是储备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开展乡村旅游人才的摸底调查,有意识地建立本地乡村旅游人才的档案,对本乡本土的旅游人才资源的存量底子清楚、情况明了。可以针对本乡本土的应往届高初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城市打工返乡人员等,选择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表达能力较强的;还可以选择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实践经验或有乡村工艺或艺术特长、对本民族文化了解及热爱,对旅游行业有正确的认识,接受能力较强之人。对这些人在没有从事乡村旅游之前,先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备军。

二是储备外来优秀人才。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为了避免品牌辨识度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急需培养一批在乡村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带头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带头人,他们应该是乡村旅游创业的人才、乡村旅游创意设计规划的人才、乡村旅游专业营销管理的人才……这些人才在本土可能寻找较难,培养的时间也很长,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政府扶持培养、建立提供发展平台的制度等方式来进行招徕和储备。

(3)人才的管理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人才的培训和储备之外,对人才的管理也很重要。无论是政府还是乡村旅游企业,都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一是出台与乡村旅游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具体要求,并逐步实施,使乡村旅游健康稳定地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明确奖惩制度,对乡村旅游产业中的明白人、带头人、领路人大加奖励和宣传,对服务质量差、客人投诉多、不良影响大的落后者进行制裁或教育。

2.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第一要务。针对目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政府、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自身都要加强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探索新途径,开拓新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前景。

(1)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当地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准入机制,引入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理念,创造能留人、用人、吸引人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建立起本地乡村旅游的人才队伍。一是政府要联合各部门培养乡村旅游人才,联合进行行业培训,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培训激励机制,调动参与培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大力扶持在乡村旅游中敢于创新、努力学习、服务规范的带头人,充分发扬其榜样的作用。二是利用信息化进行人才库的建设。建立旅游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旅游人才数据库,形成机制健全、信息灵敏、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乡村旅游人才档案库,掌握旅游人才的发展状况,为旅游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吸引高端乡村旅游专业人才返乡或下乡,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想方设法解决这些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卫生、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等基础服务保障,让这些专业人才放手在广阔的乡村大地、宽阔的乡村旅游大舞台上大展身手、大有所为。

(2)寻求院校的大力帮助

高等院校肩负着科教兴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目前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是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与政治任务。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和智力优势,其教育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对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输出为乡村旅游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一方面,乡村旅游业发展中需要的各种专业的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等可以直接对接,迅速上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入乡村,“将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把乡村旅游发展与自己的科研相结合,用智力帮助乡村脱贫。其次,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就必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高校中的旅游相关专业,长期依托于行业,服务于行业,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特色。这个专业里的师资大多是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能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资询和建议,能够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及重大决策论证;同时院校还有面向旅游一线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的丰富经验,与旅游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伙伴关系。管理队伍、师资队伍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为乡村旅游教育和专业培训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3)借助企业的大力帮扶

要想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就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让乡村旅游融入到现代产业体系当中去,充分发挥旅游人才的专业,建立乡村旅游的龙头企业。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旅游及相关企业的帮扶。一是企业自身建立合理科学的培训制度,培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二是企业支助乡村中具体特殊技能的乡村旅游储备人才,帮助其提供素质。三是对乡村旅游中的弱小产业进行智力和技术的帮扶,使其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结语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实现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扶能的重要途径,必须通过相关的途径和相应的手段,激发乡村百姓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的领头人,让他们在找到奋斗目标的同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攻坚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