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软实力推动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1-01-02梁萌

桂海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柳州高质量发展

梁萌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最内在、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支撑。新时代柳州市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重塑文化自信、打造工业文化品牌,将文化价值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衔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发展,努力凸显文化品牌,真正将其打造成柳州市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柳州;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3-0116-0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文化引领是一个国家、城市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选择。“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1]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国家的振兴与民族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进入后工业社会,文化软实力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广西对柳州发展目标定位为全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目标的完成需要依仗强大的文化自信,需要凝聚全体市民力量,需要注入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柳州要依靠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来加速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自身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3]柳州作為广西工业发展的“排头兵”,一直以来都走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2012年印发的《中共柳州市委员会关于推动柳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广西文化强市的决定》,明确指出柳州要建成文化高度自觉、自信、自强的广西文化强市、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和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创意产业中心之一。柳州市运用文化发展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断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围绕文化惠民,大力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作为城市文明活的载体的人和承载人类生活客观场景的城市,二者相互作用,使城市得以发展并产生城市文明。城市发展进步,提供高水平现代化公共服务,为人类提供生活便利,使人类获得知识,精神得以愉悦,人格得以完善。柳州市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得到极大提升,“三馆一站”(文化馆、公共图书室、美术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均服务人次超过500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提升至87.6%,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提升至97.49%和99.23%,农家书屋更新率达100%。“鱼峰歌圩”“柳南老工业区为特殊人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2个项目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4]。

(二)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魅力

柳州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工业名城,其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都取得重大成就。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不但努力打造工业强市,且十分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柳江人”遗址等国家重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打造“博物馆之城”初见成效,全市建成58家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区第一,6名传承人、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国家级称号,83名传承人、5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获自治区级称号,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文化扶贫[4]。

(三)不断深挖文化底蕴,立足市情,大力打造精品艺术

成功创排《白莲》《八桂大歌》《侗》等优秀剧目,近年剧团足迹遍布新加坡、印度、不丹、科威特等6个国家及国内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个城市,充分展示了柳州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方面取得的成就。制定《柳州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配套建立《文化产业引导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对全市29个项目进行扶持。石尚1966、卡乐星球、金绿洲星光大道等成为文化消费好去处,东盟国际龙城府影视文旅创意产业基地、柳空文化艺术创业园项目有序推进[4]。

柳州不但具有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文化,还有水上娱乐文化、工业创意文化等。柳州市拥有较高水平的历史文化基地、民族风情文化基地、水上娱乐文化基地、创意文化基地、书画影像文化基地、生态文化基地等重要载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将这些文化元素,与工业领域、互联网领域、商贸领域、旅游领域互相渗透、紧密结合,有效地发挥文化产业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衍生一系列新业态,推动柳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城市发达、经济活跃可以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繁荣提供基础支撑。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就要科学回应解决“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之间的差距问题。柳州市文化软实力引领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需要解决和应对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

文化需要深入的挖掘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感受,然而柳州众多的特色文化在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没能很好被挖掘。一是柳州市各地挖掘展示出来的特色文化内容呈现散、弱、小的状况,对相互之间的联系挖掘不全,没有形成一套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总体思路。二是对特色文化重视不够,保护不力,面临失传危险。三是特色文化传承不衔接,交流不足,各文化项目挖掘整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不够,各自为政,效果不佳。例如,水上娱乐文化,只停留在活动的举办和展现上,市民的认同度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意文化开拓不多,直接导致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深层次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展现。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际上,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其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份额。柳州近年来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柳州市文化产业和国家中心城市文化产业相比,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文化产业总量不大、水平不高,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重点和知名企业极少,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意识不够,创意文化开发力度有待提高,与工业等其他产业发展不同步,引领作用偏弱。文化产业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规划、引导和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资源和市场要素主要是按部门和行政区域进行配置,未能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问题突出。

(三)文化建设人才相对匮乏

人才是文化产业原创力的源泉,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柳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高层次人才匮乏、低层次人才居多。一是柳州地处桂中内陆,又属于三线城市,地理优势不明显,很难形成优秀文化产业人才的集聚效应,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缺乏。二是人才外流严重,这是妨碍文化软实力引领柳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文化管理和策划人才缺乏。三是文化人才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也是柳州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困境。

(四)乡村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5]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2020年脱贫摘帽,柳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实现。接下来的任务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靠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包括乡风文明在内的农村全面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承担着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柳州市在狠抓脱贫攻坚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与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相适应,乡村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和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方政府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搭台唱戏”效果有限,文化产品创新不够,缺乏文化影响力,群众参与度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6]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支撑引领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然呼唤自我革命的突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抢抓机遇意识;多种方式、多个途径破解难题的创新途径。

(一)以文化自信强化奋斗目标,深入拓展文化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柳州作为一座具有2100多年建置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大众留下“柳州少文”的印象,这种固有印象的彻底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在工业城市彰显文化气息,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从而提升柳州市的综合实力。文化自信的顶层设计,需要按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拓展文化动能,用文化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1.加大文化营城力度,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8]“文化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重新认识文化营城的深刻内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组织柳州市相关部门,深入挖掘柳州文化发展经纬线,并根据文化发展目标,规划城市文化发展计划,编制好“十四五”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柳州市新时代文化发展特征,并且进行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的文化建设,营造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积极助力城市建设。

2.突出创意筑城,提升城市张力。城市生活的每一部分只有融入文化创意,用文化创意为城市赋能,激发和提升文化产业的活力,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才能建成地地道道的文化城市。全國性、全区性重大节展和重要赛事,是创新和展现文化创意的良机。柳州市要充分利用承办或者举办全国性、全区性重大节展和重要赛事的契机,主动谋划,有序设计、规划、开发相关文化产业,讲好柳州故事,承担起文化创新的使命。柳州要继续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深入挖掘柳州文化创意消费的新增长点,引领文化消费新方向,打造新消费增长极。

3.精心打造文化名城,大力营造创意氛围。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要有效避免“千城一面”“城市病”“奇葩建筑”等问题,必须细心经营城市,精心搞好城市设计,让设计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中,成为助力文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工具。因此,柳州城市街道的设计,一是要打破千城一面的街道格局、店铺招牌设计等,需要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介入规划设计,彰显柳州山水城市特色;二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要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超前眼光去改造老旧社区,提升城市审美度;三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规划要避免杂乱无章、管理无序状态,做到合理利用,错落有致,大力打造吸引全国、全区眼球的文化网红打卡点,营造城市创意氛围。

(二)打造工业文化品牌,深入挖掘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提到:“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9]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打造工业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在新形势下,文化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擦亮工业文化品牌,深入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2019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意大利共和国前夕,发文指出:“意大利将古老和现代、经典和创新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0]文化与工业有机融合,共融相生,既促进了工业发展和文化繁荣,也更好地满足了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创新企业文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是柳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国有企业属性体现形式不再单一,不仅有中央直属企业、自治区直属企业、柳州市属国有企业,还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亦呈现出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要主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开展,对属地在柳的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文化精神进行深入的梳理归纳,与时俱进重塑,锤炼出具有柳州文化特色的工业文化,坚持以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品引领,需要进一步树牢精品意识,全力打造时代认可、政府放心、百姓满意、业界赞赏的工业文化品牌。柳州工业发展重点是“5+5”产业,即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机械产业、化工及日化产业、轻工产业等5个传统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与制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5个新兴产业,工业文化精品品牌的打造,需要着重围绕上述产业来展开。要深入挖掘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文化底蕴,科学研判工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塑造独特精神气质和文化魅力的先进企业文化,引领和支撑企业战略转型、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传承发扬文化精华,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1]柳州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柳州市要继承好昔日的辉煌文化,还要进一步传承发扬好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化。新时代文化的传承发扬要综合利用好媒体,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网站等交流平台,大力弘扬柳州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要主动引导企业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加大企业文化创新意识,培育更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创新人才,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一系列柳州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提升企业文化创新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文化自信融入产业发展,深入聚焦发展主业

文化引领产业发展要着眼现在,更要立足长远。柳州要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文化与有关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将柳州建设成为产业要素集聚、山水文化浓厚、融合共生驱动、创意氛围活跃的现代产城文一体化的活力新城,成为全国知名、广西一流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1.构建协同机制,增强合力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加强制度创新,通过顶层设计实现柳州全市协同发展。首先是成立机构。由柳州市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各县区主抓文化和旅游的副县(区)长任副主任,构建产城文一体化协调委员会,建立综合、权威的协调机构。其次是制定规划。在柳州产城文一体化协调委员会统领下,制定产城文一体化发展规划,系统谋划空间范围、总体形象、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各县区发展要点等内容,形成既有统一名称和品牌,又有各自风格的柳州产城文一体化文化产品。

2.加强科技应用,推动柳州市产城文一体化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意的应用,打造柳州产城文一体化新业态、新线路、新产品、新服务。围绕柳江人遗址、柳宗元文化、工业文化、奇石文化、螺蛳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和百里柳江、蟠龙山人工瀑布等自然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研学旅游等的主题旅游线路。利用5G发展最新技术成果,推动AI、AR、VR、全息、大数据等技术与柳州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合,更加立体、形象地展示柳州文化。利用文化创意,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柳州的文化特征,以重要故事、历史典型文化特征和重要资源等为主题打造旅游演艺项目。

3.多头并进文化开发,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通过创新主体,积极构建政府、国企、民企及其他机构等多主体并存的招商引资格局。各个主体需要明确分工,各有侧重。政府在产城文一体化建设中要侧重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遗产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为柳州产城文一体化融合发展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國企、民企、外资、社会投资机构等在资源和遗产保护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开发多样化文旅融合产品和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扩大柳州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打造柳州市新形象,凸显区域价值。

(四)多措并举引人才,打造文化发展人才集聚地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柳州市文化软实力,人才是关键。柳州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提供的“时间表”和“线路图”要求,加速形成文化人才的集聚效应,大力打造文化发展人才高地。

1.深入贯彻落实新政策,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柳州市要加强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要求细化阶段目标和具体任务,并抓好最新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柳州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政办发〔2020〕77号)的落实落细,同时充分利用好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通过政策和资源的整合,制定出台更多专门针对文化产业人才引育用留方面的措施办法,加大对产业文化人才的激励和保障,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文化人才成长成才的优良环境。

2.创新拓展思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柳州市要进一步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理念,千方百计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力求在国家发展中心城市和文化发达地区设立人才工作站,通过讲课讲学、项目合作、决策咨询、智囊顾问等多种形式“柔性引才”,让各类高端文化人才为已所用。

3.注重人才培育,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柳州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源自内部成长的人才比由外引进的更能贴合城市发展需要。柳州要加大文化名家评选和服务柳州力度,利用文化名家工作室、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和论坛等形式,充分发挥名家示范带动作用,增加文化流量,提升发挥名家传帮带作用,积聚文化能量。还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

(五)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可以筑城,同样可以兴镇,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深挖特色文化,用文化引领基层前进方向,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1.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引领。“城市是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也要体现‘五位一体’的要求,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做到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留下历史的根脉和文化的记忆。”[1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柳州拥有5项国家级和70多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排名全区前列。对于这一独特资源,要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各县区可以有序地在农村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计划,大力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技艺培训,发展“非遗”文化产业和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2.以乡贤文化为引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乡土文化,是连接乡情乡愁的精神纽带,是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一是要尽快制定柳州市名人贤士评选细则,广泛开展“柳州乡贤”评选表彰,通过典型示范,以老贤培育新贤,前贤影响后贤,促进乡贤人物不断涌现,乡贤队伍不断壮大。二是要打造覆盖全市的乡贤展示阵地,创新推出名人名贤堂建设项目,在各县区分别建立名人名贤总堂,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乡贤馆(乡贤长廊),在每个村建立一个善行义举榜。三是要实施“归雁工程”,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拜访联谊、互通信息、节日慰问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赢得乡贤对家乡的支持,推动人才回乡、信息回传、资金回流、项目回归。

3.以精品文化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引领高质量发展务必要打造精品文化。柳州市各县区要立足区域优势,有条件的县区选择田园风光美丽的地方开发建设特色主题民宿村,发展“螺蛳粉小镇”“莲花小镇”“稻香小镇”“葡萄小镇”“茶叶小镇”等特色精品小镇;开启“稻田慢行系统”,发展集休闲、度假、康体、文化、自然农学体验于一体的行走中的稻田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可以利用少数民族节庆丰富的优势,对现有节庆活动进行包装重塑,加大本地少数民族文化與旅游、体育、农业、工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精品模式,引领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

[1]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23(1).

[2]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29(1).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8.

[4]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柳州文化建设呈现“五个新”态势[EB/OL].http://wlt.gxzf.gov.cn/ zwdt/gsyw/t4049614.shtml.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 / OL]. http://www. xinhuanet. com / politics/2020-10/29/c_1126674147.htm.

[6]习近平.2014文明宣言——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J].文明,2017(3):42-55.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8]习近平.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2(1).

[9]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32.

[10]习近平:东西交往传佳话中意友谊续新篇[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21/ c64094-30986759.html.

[1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1).

[12]王岐山.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王岐山在广东调研时强调[N].人民日报,2019-09-01(1).

责任编辑刘蓓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柳州高质量发展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