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5”党建工作模式实践探索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

2021-01-02太原工业学院李霞刘雅娟

区域治理 2021年40期
关键词:党团支部党员

太原工业学院 李霞,刘雅娟

一、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1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面向全国高校首批培育创建10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并提出基层党支部在“对标争先”中,要做到“七个有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在样板支部创建之初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党日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服务师生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支部紧抓机遇,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培育创建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对标自查和争先创建工作,发现支部党建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分析问题根源,形成问题清单,解决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七个有力”的标准,成功开展了样板党支部建设。

通过样板支部创建工作,深化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着力强化了支部政治引领作用,规范了支部组织生活,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2],并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方法,形成“345”党建工作模式,增强了工作实效。

二、基本做法

机械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支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狠抓“一个常态,两条途径,三个阵地”,即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充分利用党员民主评议和推优两条途径,加强青年“互联网+党建”、社团建设和志愿服务三个阵地,充分利用这些载体的引领、教育、管理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自2018年创建以来,支部通过“三抓四依托五落实”措施,即抓理论学习、抓支部活动,抓党团共建;依托考核考评,依托活动效力,依托网络平台,依托创新平台;落实思想建设,落实机制制度,落实网络宣领,落实党团共建、落实校地合作,努力达到 “七个有力”的标准。

(一)“三抓”

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理论武装头脑,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定期学习红色事迹、时代先锋、身边楷模,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意识。每年支部学习10次以上,每人心得撰写5份以上。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培训2次。

二是抓党支部活动。“三会一课”坚持执行,征文赛、辩论赛依主题进行,每年参观红色基地1-2次。志愿服务以校园劳动为核心辐射周边社区,实现校地互补,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互补。按时参加各类专业创新大赛,突出专业素质。

三是抓党团组织共建。促进党团员思想提升,完善党团支部互动交流体系,创新党团共建机制。达到党团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促进组织建设规范化,实现理想信念的共育同进。

(二)“四依托”

一是依托考评考核。在完善近20余项党务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对党员发展遵循“三投票三公示一考核”的原则,实现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转正等环节的量化与公开。基本实现党内生活定期化、党员承诺公开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党员监督民主化,党员考核机制化。

二是依托活动效力。开展政治理想教育、红色传承教育创新有为教育等注重“沉浸式”“现场感”“时代性”。开展学习经验传授、争创佳绩树誉等注重身边事例。开展遵纪守法安全,弘扬正气立身教育强调自我管理能力与务实奋进意识。

三是依托网络阵地。建立“TIT学生一支部”微信公众号,借助“太工机械”微信公众号、运用党员微信、QQ群,发挥系网作用,全力做好党的理论知识推送、党建活动报道、党员发展公示、微视频展播等,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量采用网络学习、网络会议、网络党课等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要求党员运用“三晋先锋”“学习强国”学习,会议,促进了学习、会议等的网络化。

四是依托创新平台。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充分运用系里组织的三个专业竞赛机会,依靠系“精益众创空间”、院“工训中心”、院团委“机器人赛队”等平台,屡获较好成绩,锤炼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硬的党员队伍。

(三)“五落实”

一是落实政治思想建设。以分党校“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对象培训”“青马工程”“党团日活动”、十九大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讲座为抓手,培养先锋骨干,树立典型模范。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四史”教育,提高党员意识。以党日活动、青年志愿活动、党团共建等主题活动为载体,把支部建设和党员培养落到实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沉浸式”融入教育,培养党员实践能力。在每月结合时事开展活动,并定期与党团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以开展优秀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向支部党员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校本文化,强化文化自信。院级层面,2018-2021年连续四年总支荣获“太原工业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获得优秀支部,支部成员中每年有1名党员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支部中担任团干职务的获院级优秀团干称号。2021年6月荣获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是落实制度机制执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总支对支部“三会一课”的内容、实施流程、具体要求进行规定,做到“组织生活规范”。坚持发展党员“三投票三公示一考核”制度,制定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严格按照“智慧党建”平台管理党员,做到“党员发展公正,党员管理规范”。坚持“公推直选”学生党支部书记,建立并执行院党委组织部下发的“支部工作手册”等模式化工作标准,做到“支部工作内容规范”。以“七个有力”为支部建设目标,把握“支委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对标要素,制定支部管理办法,做到“支部管理办法科学规范”。

三是落实网络宣领作用。注重“四个平台建设”即系网、TIT机械学生一支部微信平台、党员QQ群,党员微信群,基本实现党员教育、党员学习、信息推送、微党课等四网平台融合。基本实现“四条路径畅通”,与支部畅通,与分团委畅通、与学生会畅通、与高教思政平台畅通。正在实现“微党课”与每位党员相关联,与学生思想教育相关联,与学风建设相关联,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

四是落实党团共建同进。立足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抓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召开党团组织交流会,举办党团日活动等形式达到党团携手促共进。通过创新共建工作机制,开拓思路,搭建活动线上线下平台等达到创新管理。通过系专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分团委副书记,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发挥现有系里的竞赛项目与机制,提升党团员科技创新的整体素质。

五是落实校地合作成果。随着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工作的推进,我系充分发挥工科系的专业优势,拉长机械作为制造业底座的长板,校企合作开展较好,这就要求下企业“3+1”党团员同学的党团组织生活的落实,尝试实践“小组化管理”,成立“顶岗实习”“3+1实训”党团小组,取得较好效果。推行学习型、社团型、公寓型、竞赛型等党团小组的落实,达到党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发扬先进,争当模范。

三、工作成效

1.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做牢党性修养教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任务,坚持“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常态化,做到主题党日活动按时开展,志愿服务有序开展,达到“党员教育有力”。每年开展党日活动10余次,党员学习10余次,志愿服务10余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支部党员校外累计志愿时长522小时,校内服务200余人次,党员捐款2116元。

2.严格党员培养发展,规范管理彰显先锋。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遵守组织发展规定,严格规范培养发展程序。科学党籍管理,按时收缴党费,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达到“管理党员有力”。形成党员发展制度体系(一细则两手册、三投票三公示一考核),严把党员“入口关”;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结合专业特点,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就业率。近两年,支部学生党员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奖项15项,发表论文4篇,获批专利2项,平均就业率达85%。

3.履行党章党纪要求,加强核心价值教育。支部注重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按照院党委的部署和系党总支的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监督党员履行义务。通过谈心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关注并参与院系决策。以党员为表率,组织参与班团工作,“党团共建”带动优良系风班风建设,达到“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检查党员执行党章和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完成整改。通过“尊崇宪法”党日活动,牢固党员的法治意识;通过“共抗疫情”党日活动,树立党员的依法抗疫、乐于奉献的观念;通过学习“‘抗战、抗美援朝、抗疫’三种精神”,使党员同志们铭记历史、忠党爱国。

4.宣传政策树立典型,教育引导凝心聚力。认真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习,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政策,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积极宣传报道身边看得见的典型,形成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达到“宣传师生有力。完成70平米支部活动室建设;在微信平台公示优秀、报道先进事迹,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以“最美志愿者”做连续报道,他们用自已的方式践行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责任与担当;设党务公开宣传栏,向党员公开党务工作和组织生活信息,将党组织工作置于党员监督之下。

四、经验与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3],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2],而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打通高校立德树人的“最有一公里”[4]。

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支部党建工作,必须紧跟国家新形势,创新支部组织活动新形式,以“七个有力”为标准,以“三会一课”为规范,以“两学一做”教育为根本,以“六有大学生”做表率,以专业创新大赛抓特色,形成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道德情操“五位一体”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体系,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将党建工作落实落细到日常具体的学习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发挥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等方面的主体作用[5]。

猜你喜欢

党团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