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研究

2021-01-02西湖大学罗希

区域治理 2021年38期
关键词:财务部放管服科研经费

西湖大学 罗希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放管服”结合、强调以人为本,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励”[1]。高校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保证会计核算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财务管理服务效率。““放管服””的目的强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权,加强监管体制的创新,将服务做到位。要实现““放管服””就要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科研财务助理管理。本文将从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合理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科研经费来源、规模、使用规则、使用期限、执行率考核等多个方面较以前年度都有了不小的改变。科研经费是支撑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也直接决定是否助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高校是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中心,在整个科研活动中,项目负责人或科研团队成员承担了科研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若科研项目以个人形式推进,则该项目负责人或其所带研究生等承担了科研助理的相关工作;若科研项目以团队形式推进,科研助理的相关工作将分工给科研团队成员。这两种分工是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存在的主要形式,其暴露出的问题如下:

(1)科研财务助理流动性过大。项目负责人将科研财务助理的相关工作交于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学生因毕业或课题组更换导致人员变动较为频繁。较为频繁地更换科研助理,不仅会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虎头蛇尾,更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

(2)科研财务助理缺乏专业素养。出于降低用人成本的角度考虑,目前较多项目负责人将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分派给一些科研团队的成员或研究生,团队成员虽然具备较高科研专业水平,但他们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且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解读不透彻,对经费管理时效性把握不准确,常常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

(3)科研财务助理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项目负责人将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同时分派给好几个科研团队人员,在职责划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多名助理面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将会出现“踢皮球”的情况,“踢皮球”的状况出现对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4)科研财务助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管理有一部分工作是较为繁琐、枯燥的,比如票据整理、预约报销、经费预算调整等,不管是项目负责人还是科研团队的成员,他们的本职工作是科学研究,若管理工作占据他们较多时间,这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对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5)高校对科研财务助理的聘任考核管理不够。目前较多高校将科研助理的聘任与考核的职权下放到了各学院或者科研团队。但助理很多工作内容不仅限于其所在学院或科研团队,其工作还涉及财务部、设备资产部等多部门,在科研助理聘任和考核过程中,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度低,这将不利于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6)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较少。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不应仅局限于日常报销业务的处理,还应承担起对科研经费持续有效的监督的重任,平衡好对科研经费的服务和监督,是对科研财务助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科研财务助理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离不开高校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对其提供的通用知识的培训,也离不开各实验室或各学院依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提供的专用学科知识的培训。然而现阶段各高校针对科研财务助理这两块的培训较少,培训内容也不成体系,因此科研财务助理完成相关工作的难度较大。

(7)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李洋[2]从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程度上指出相关政策落实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同时科研财务助理选聘、职业规划、专业素质提升、考核管理、薪酬条款、晋升机制等方面没有制度细化且明确的支持。好的制度是相关管理方法执行的保障和基础,只有建立好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助力科学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科研助理存在的必要性

(1)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放管服”的“放”的必经之路。很多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放”是科研经费审计要求的放松,或财务报销审核的放松,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为了使科研经费更加合理地利用,科研经费的审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只能越来越严谨、越来越完善。所谓的“放”只能是体现在审计和财务报销的流程上,只有清楚且简化的审计和报销程序,才能直接为科研人员在经费管理的过程中带来幸福感,但有时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及管理程序的革新需要较长时间,而科研财务助理的使用就能使科研人员快速感受到经费管理流程上的缩短,因为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很多细碎的问题都可以交由科研助理完成。

(2)有利于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实现“放管服”的“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仅是财务报销工作,还涉及科研任务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科研项目合同的管理、财务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等。若聘任有财务基础知识的科研助理,他们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更能够从源头和程序上帮助科研人员合理编制科研经费的预算、合理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的结题及验收。这种按照科研经费生命周期形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

(3)是缓解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管理压力,落实“放管服”科学“服务”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大高校作为科学事业发展的重点高地,其科研经费体量越来越大,科研经费项目越来越丰富。科研助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经费使用报销、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科研项目结题等,这项工作涉及内容多、持续时间长。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交给有财务管理知识储备的助理来做,可以让科研人员从繁重而细碎的管理工作中抽身出来,让他们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真正实现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各司其职。

三、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改进措施

结合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必要性,本文从以下几点对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改进提出建议:

(1)设立专职科研财务助理。许多科研项目负责人让自己科研团队的数人或自己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们承担部分科研助理的工作,由于都是兼职科研助理,大家对这份“顺手而为之”的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经常会出现发票丢失、经费使用超期、经费使用执行率较低等不良现象;抑或是大家面对该份工作出现“踢皮球”的现象,导致的后果是科研经费无人能管、无人愿管的恶劣后果。聘请专职科研财务助理,对其岗位职责有明确的界定,这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2)多个实验室或课题组共享一个科研财务助理。很多项目负责人让自己的硕士生或是博士研究生承担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而不另请专职的科研助理,也是出于降低用人成本的目的。针对科研经费体量较小、科研经费数量不多的几个项目组,可以依据归属学院、专业相似性、同导师等合并原则共同聘请一个科研财务助理。科研财务助理分享制是对经费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3)由财务部牵头实行对口联络制度。就目前各高校现任科研财务助理专业结构而言,财务、会计类的从业人员占比仅20%左右[3];就工作经验而言,拥有高校工作经验的科研财务助理占比也很低。因此很多科研财务助理对科研经费政策解读不透彻、相关政策执行的能力较低、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批流程也含糊不清。高校财务部应建立核算人员与科研财务助理的对口联络制度。可利用企业微信、钉钉等现代电子办公工具,让财务部的审核及复核人员与各学院的科研财务助理建立工作讨论群,财务部的审核与复核人员可将各类政策与制度的解读发布在工作讨论群中,做到让政策落地;各位科研财务助理在科研经费审核、财务报销、财务系统使用遇到问题时,可及时将这些疑问上传到工作讨论群里,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财务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回答。建立对口联络制度不仅可以实现高校管理部门与科研财务助理的有效沟通,更能够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双赢。

(4)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应参与科研财务助理的聘任和考核。各高校将科研财务助理的聘任权限下放到各实验室或各学院,高校财务部等管理部门应参与到招聘的过程中去,从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高校工作经验、工作职责等要素出发,为实验室和各学院的科研财务助理招聘献计献策。期中或年终在对科研财务助理进行考核时,应在各类考核意见表格中增加高校管理部分意见栏,其他职能部门从第三方角度对科研财务助理工作参与程度、工作出错率、培训参与状况等工作内容进行评价,以更好地为用人实验室或学院提供较为全面的回馈。

(5)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加强对科研财务助理相关业务的培训。高校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应定期举办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对各类财务报销制度、预算管理办法的解读,还要向各位科研财务助理宣讲其工作的重要性,帮助科研财务助理树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职能部门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按周期可分为“非定期”培训和“定期”培训两种,“非定期”培训主要是在新制度、新政策出台时及时做好宣传、宣讲等政策落地工作;“定期”培训可在新员工入职、学期始末等时段定期召开。高校财务部等职能部门提供的科研经费管理通用知识培训还可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模式开展,“线上”是指利用钉钉等可召开网络会议的软件直播相关培训内容,这种培训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可重播培训视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这种线上培训模式值得推广;与线上培训模式相比,线下培训的形式更加正式,线下是面对面的培训形式,让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能够好地沟通。

各实验室或学院应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就科研项目自身特点、生命周期、业务发展规律等内容对科研财务助理进行专用学科知识的培训,这种个性化的培训有助于科研财务助理更好地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

(6)编写《财务报销指南》等操作指南。将财务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连接起来的桥梁就是相关业务操作指南。操作指南中应将横项经费、纵向经费与经费编码规则直接关联起来,从概念上直接告知科研财务助理科研经费的分类规则;指南中应将科研项目预算范围与列支范围相结合,明确科研项目预算范围与列支范围的关系;明确预算调整操作流程;以流程图形式告知科研财务助理相关经费到账查询方式、到账认领手续、开票操作流程、经费入账申请手续,“一条龙”式解决经费到账相关问题;将财务网上预约报销系统操作简介与日常报销业务、酬金申报业务、固定资产报销业务、暂付款业务的预约操作相结合,区分各个模块预约报销的区别与信息填写的重点。操作指南与相关培训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缺一不可。

(7)完善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制度。梁勇[4]认为在学院自行管理或科研团队自行管理模式下,科研财务助理缺乏职业安全感,较低的劳务费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短期任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全面实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时,各高校应全面支持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从制度上对科研财务助理的薪资、工作职责、晋升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定,从而稳定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面对高校科研经费体量不断增大,科研经费数量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现状,要落实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启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必经之路。如何聘任、培养合格且专业的科研财务助理、如何制定和落实更为合理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并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当前科研工作能顺利推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科研事业发展的重地,其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创新也不能落后。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科研财务助理方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从科研财务助理管理现存的难点、痛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财务部放管服科研经费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我诚信,所以我成功
完善与提高医院计划财务部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