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以德宏州芒市勐焕街道为例

2021-01-02中共德宏州委党校计算机网络中心王晓霞

区域治理 2021年38期
关键词:街道网格社区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计算机网络中心 王晓霞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肩负着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任务。结合芒市疫情防控实践,深入调查分析芒市勐焕街道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总结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治理路径,以期对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创新社区治理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借鉴。

一、芒市勐焕街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基本做法

德宏州芒市勐焕街道于2008年4月成立,隶属于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派出正科级机构。下辖29个社区718个居民小组,有居民58738户156488人,其中,常住人口39498户107197人,暂住人口19240户49287人。目前,设有1个党工委、4个直属党支部、19个社区党(总)支部、92个网格党支部,共有党员2140人。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

根据省、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要求,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即城市社区三级网格和“五户联保、十户联防”机制,统一将街道划分为19个一级网格,193个二级网格,950个三级网格。为加强网格化精细管理,在三级网格基础上划分5—10户作为一个责任区域,确定 “五户联防、十户联保”责任片区3908个,每个责任区配备1名户长。目前共配备网格员4829人,主要由社区居民小组、业委会、物管、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等组成。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自疫情发生以来,州直各单位紧急响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本着守土担责和稳定人心的原则,积极参与边境防守,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勐焕街道把为民服务中心的大楼改建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并设置爱心驿站等多个功能区,现已投入使用。同时组建“红色先锋”“城市啄木鸟”等6支具有特殊意义的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总之,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大家挺身而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三)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依靠群众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网格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和街道级包保领导、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迅速行动,积极开展缅籍、非法入境、本地居民在缅等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使重点人员得到及时排查和有效管控。同时摸清了城区常住人口及暂住人口底数,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过网格员的持续宣传发动,居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基层治理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勐焕街道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困难

(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待加强

区域化党建共建共享效果不明显,城市新业态、新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低,特别是在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以及物业公司中,党建工作还存在盲区和空白。表现在还有一部分组织的隶属关系并不在街道,致使部分社区的单位党组织归属感不强或没有归属感,当然对“共驻共建”工作的参与程度也不是很高,“认主管不认属地”的现象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街社吹哨,部门报到”的利益机制的建立,所以,党员“双报到”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只报不到”的现象,从根本上没有把社区“双报到”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难

全街道2140名社区干部队伍中,大部分缺乏社区管理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导致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要求、管理方法一成不变、工作手段简单粗暴,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复录入信息或信息录入错误时有发生,对做好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心中没数。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满足社区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社区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足等。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社区工作人员队伍薄弱的问题,也对人员结构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及相应的培训,但当前基层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水平总体来说还较低,与高度专业化的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艰巨

街道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广且工作任务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违章搭建比较严重、社区绿化面积少、房屋管道设施陈旧、无公共照明、无封闭围墙和防盗装置、停车位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堆放的垃圾处理不及时等,已经成为一些老旧社区治理的顽疾。此外,部分社区居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再加上每个居民的素质不一样,来源也不一样,增加了整治的难度。

(四)新技术手段运用未体现

在此次新冠疫情排查工作中,还有不少地方仍然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会出现错误信息和重复录入的情况,针对采集基础信息来讲,传统的排查靠大量的人力,主要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和一对一电话联系等方式核实信息,再加以文字记录。而这些在疫情排查表格中,包含的公民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等基础内容,在每日更新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一致的。如果反复填报这些数据,会增加工作时间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社区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

很多工作由于“蜂窝煤”政策未经审批就下延到社区,既没有考虑社区的工作实际,又没有相应的经费和保障。据了解,社区具体开展的工作远远超过规定的准入事项,使许多社区党员干部走不出去,也静不下心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应付下延的工作中。我们知道社区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县、街道政府的临时性财政拨款。在房屋租赁、装修、办公设备、人员工资、水费电暖等方面所需资金数额也较大,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展开,资金匮乏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此外在“费随事转”工作上做得还不到位,有些部门把工作任务下沉到了社区,工作经费却迟迟没有划拨到社区中,只交工作不转经费的现象时时存在,严重制约了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党建引领助推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首先,助推党建与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衔接。一是要促使民族地区形成“党建+基层社区治理”的新思路、新理念,让党建与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有效衔接、互为促进。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服务型”治理取代“管控式”治理,即将治理思路从“要把群众管理好”转变为“要为群众服务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民族地区目前仍然是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文化和顺的主战场,关键要从“三个突出”着手:突出从严治党,做到党建推得开。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促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成为一种常态。突出从严治吏,做到用人立得起。我们说党要管党,首先是要管好干部队伍;从严治党,核心是要从严治吏。按照“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干部。突出从严管己,做到形象树得好。自己首先要公道正派,这样才能打造和建设一个“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其次,挖掘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品牌文化。努力打造“党建+民族文化”品牌,注重从各少数民族中推荐选拔优秀的民间艺术人才,让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党建相关知识,特别是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编成小调、歌曲、舞蹈等文艺作品,借助传统民族节日、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进行展演,实现党建与民族文化的高度契合。最后,要积极打造“党建+红色文化”品牌,将红色资源与民族地区有机融合,有效发挥党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广大青年党员重拾对红色文化的无限敬意。如:设计打造“红色联盟”“红色讲堂”“红色舞台”等品牌项目,也可以开展重走滇缅公路活动,或是参观“梁河特委纪念馆”,接受一次红色教育,以此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决定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成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专业人才。社会治理要走向专业化,必然需要专业化的队伍、专业服务的技术和方法。所以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

首先,完善机制发挥好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在县级党委组织部实行备案管理,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并强化实绩考核,将考评结果作为工资待遇、奖惩处罚的重要依据,进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头带”,社区治理工作也一样,需要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团结和带领大家共同努力、齐头并进,从而汇聚成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其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可通过推行目标管理法、评星定级法和积分管理法等,高质量全方位发展党员,努力把基层治理能手即社区能人发展成党员,再把党员培养成优秀的基层治理能手。一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畅通晋升的渠道,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要用好人,选好人,信任他们,激励他们。二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社区治理能力。三要拓展基层干部人才选拔任用的范围和渠道。不仅要从年轻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去锻炼和提升,也要把优秀返乡业主纳入基层社区治理的队伍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治理水平,进而实现干部培训与现代专业化治理需求的无缝对接。最后,搭建实践平台要精细化、精准化。要坚持把符合基层社区治理任职条件的无职党员、优秀人士和一些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士放到基层岗位去锻炼培养,并在实践中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同时建立实绩档案,对这些人实行动态管理和长期追踪管理,以保持治理人才队伍的活力。第四,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对社区工作者按照职业、年龄、知识水平、专业化程度等要求,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努力探索在基层社区服务领域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组织以及社工人员的公共服务的可能性。对在社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以此推动社区工作者不断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迈进。

(三)多元参与,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

进入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已不再是党委和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以及各方力量的良性互动下,来使社会协调运转的共同治理。为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好每个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比如,在疫情期间送餐的问题怎么解决更好?传统的解决方式可能是由居委会来解决,居委会又动员一批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统一来组织送餐。坦白来讲,居委会的人手很有限,怎么办?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动员物业,如果没有物业,可不可以由市场的力量来做,像美团买菜这样的平台。此外,居民也可以自发组织,每天由固定的居民来统一买好所需之物,放在固定的地方,居民逐个领取的方式来解决送餐送菜问题。针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着力提高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效,制定合理规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要共同行动,特别是要针对小区内垃圾杂物胡乱堆放、私搭乱建等下大力气进行整改。有他们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周围群众也会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为打造优美宜居的社区环境共同努力。在开展环境整顿的同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还耐心细致地向居民讲解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和卫生整洁意识,大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社区居住环境,为美丽芒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要稳步推进社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抓实城市环线示范建设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工作,全力推进爱国卫生八个专项行动。

(四)科技支撑,推进基层治理的精准化

现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如何使信息科技与社区治理做到深度融合?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加快基层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社区管理人员利用新技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培训,改变过去单靠“人海战术”来解决问题的做法。“人海战术”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我们利用新科技手段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此,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在对如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特别添加了“科技支撑”元素,充分肯定了科技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人防+技控”双循环的作用。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摸排确定重点人群、高危场所、重要区域,使大数据“显微镜”“透视镜”“望远镜”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进而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和精细化的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不仅避免了“一刀切”的僵化做法,而且还可以避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因公众过度反应而受到消极影响,进而让大数据为基层社区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便捷和更加细致的便民服务。其次,要充分挖掘本社区内部的各种人才资源,鉴于他们都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我们可以借助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力量,为搭建多元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创造更便捷的条件。最后,要在基层社区加快构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智慧社区”。建设“互联网+智慧社区”模式在2015年已经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相信在政策与技术的联合驱动下,智能化社区生活环境一定会实现。

(五)加强顶层设计,明晰社区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明确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一个职责范围到底是什么?自2009年街道办事处条例被废止以后,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范畴就很模糊了,往往是属地责任就把街道办事处给框死了,只要属于街道办事处属地范围之内的,就都要负责,但是很多事情可能街道办事处自己也管不了、管不动。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为避免上级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把大量的事务都漏到基层去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明确他的权责范围。比如说尽快出台街道办事处的相关政策,像北京就出台了。以及出台社区居委会责任清单,那么是在我清单范围之内的,我要管,不属于我清单范围之内的,我就不管。像这样彻底理顺他们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的负担,但是也要避免他们在减负的过程当中有合并项存在,有的时候把多项事务合并到一个事务中,看似数字减了,但其实任务并没有减少。所以,要加强顶层设计,要通过制度化、法制化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同时,社区不能再按照行政的逻辑运作,如果按照行政逻辑来运作的话,就根本没有时间去回应老百姓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大量的时间可能在完成上级交派的任务,在写材料,在完成一些检查,甚至在迎接一些检查,没有时间去回应老百姓的需求,所以要回归自治。那么其他大量的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群团组织,业委会等等,也要依法依规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街道网格社区
社区大作战
热闹的街道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追逐
街道生活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影像社区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