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反应的改善研究

2021-01-01陆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1期
关键词:胫骨骨折炎性反应临床护理路径

陆云

【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7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均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5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35例为观察组在手术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 IL-10、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IL-6、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3.882、5.817、4.575、5.069,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28.57%(χ2=4.629, P<0.05)。结论:对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实现炎性水平的更有效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护理;炎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1)21-0114-02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手术经验的增加,针对胫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有了逐渐明显的提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被证实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1]。但手术本质为一类强烈应激源,会影响到患者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并且手术创伤还会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不适以及心理上的恐惧[2]。所以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必须做好手术基础上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是由一组专门医护人员参与,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护理需求以时间为基础开展的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有着严重的时间安排及严格的护理程序,能减少护理盲目性及护理资源浪费[3]。本研究以7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基础上的护理效果。

1 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以 2017年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5 例,男27例以及女8例,年龄平均(52.37±12.94)岁,年龄范围:32~8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2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伤9例,其他4例。对照组35例,男25例以及女10例,年龄平均(54.61±13.52)岁,年龄范围:31~8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3例,重物砸伤11例,高处坠伤8例,其他3例。2 组年龄、性别、骨折原因不存在統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经 CT 检查确诊为胫骨骨折;②年龄>18岁;③闭合性损伤;④无其他严重伴发伤;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所在医院的伦理审批。(2)排除标准:①开放性损伤;②需接受急诊手术;③精神障碍;④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⑤合并头颅损伤。

1.2方法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对照组在手术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2)观察组在手术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从患者入院日一直到出院日按时间区分开展相应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入院当天:患者办理好住院手续后主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住院部环境、责任护士,介绍住院期间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制度、查房时间等。进行各项检查前提前就每一项检查进行的目的、检查开始的时间、陪同制度、应该注意的事项详细向患者介绍,使患者能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另外还要就胫骨骨折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体征、手术方法、术后康复等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向患者发放胫骨骨折手术治疗健康宣传册,由患者自由阅读了解。②入院2天到术前1天: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意义、必要性、手术流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介绍术前应该准备的内容、相关注意事项。讲解睡前训练、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内容、方法等,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能维持平和心态应对即将到来的手术。③手术当天:在入室后手术实施前接受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及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术后介绍去枕平卧的原因、必要性,讲解不同引流管的作用、留置期间的自我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体位训练,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方法。④术后1~3天:讲解术后多发并发症的如压疮、切口及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方法,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介绍持续牵引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介绍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的方法以及重要性。⑤术后4~7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力训练,可借助器械进行,指导患者练习床边站立,患肢保持轻微外展中立位,指导患者借助助行器进行站立训练,同时练习外展髋关节及髋关节屈曲。⑥术后7天到出院前1天: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慢慢增加髋部活动度及活动时间,练习负重行走。⑦出院当天:做好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继续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由家属进行辅助监督,告知复诊的时间,叮嘱患者定时复诊。

1.3评价指标  (1)炎性水平:分别在术前、术后7天测定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分别在两个时间点抽取3ml 肘静脉血液,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清作为检测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选择相应试剂盒进行测定,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僵硬、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1.4统计方法数据利用 SPSS 23.0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 x ±s),检验经χ2、t 完成, 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炎性水平术前两组IL-6、IL-10、IL-13、 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IL-10、IL-13水平均较术前有升高,IL-6、 TNF-α水平均较术前有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7天 IL-10、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IL-6、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的常规护理,仅注重在术前常规做好手术准备,健康宣教也以口头方式为主,术中注重配合医生完成每一项操作,对必要患者进行安抚,术后对患者进行口头康复训练指导,不参与康复训练进行[4]。这一护理模式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但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无满意效果,同时患者满意度不高。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具体护理内容为纵轴,将护理措施具体到住院期间的每一天,有效保证了护理实施的有序性、严谨性[5]。

本研究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后,术后 7 天患者 IL-10、IL-13 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更有效控制手术治疗引起的炎性应激。其中 IL-10、IL-13 为抗炎因子,IL-6、TNF-α 为促炎因子,机体受创后促炎因子会明显升高,而抗炎因子会有所下降,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帮助控制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水平,维持二者平衡,有助于减轻炎症应激,减小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保证更高的康复质量。研究也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骨折手术造成的炎性水平变化,维持炎症因子水平在稳定水平[6]。

综上所述,对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更有效控制炎性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伍雅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肱骨骨折患者 106 例中的应用效果 [J]. 医学临床研究 , 2020, 37(3): 465-467.

[2] 林玉红 , 孙月星 , 梁晓丽 . 护理临床路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J]. 糖尿病天地 , 2019, 16(12): 200-200.

[3] 张淑芳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骨折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 实用手外科杂志 , 2019, 33(2): 247-249.

[4] 盛忠琴 . 康复护理模式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裝备 , 2018, 31(20): 152-153.

[5] 刘会平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微创手术后辅以康复护理的效果[J]. 医疗装备 , 2017, 30(12): 166-167.

[6] 郭秀芬 . 临床护理路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分析 [J]. 中外医疗 , 2020, 39(14): 141-143.

猜你喜欢

胫骨骨折炎性反应临床护理路径
芝麻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栀子苷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运动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
交锁髓内钉加扩髓产物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LCP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分析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胫骨骨折手术结合外固定支具治疗30例疗效评价
外散内熄法在改善中风患者风证积分及炎性反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