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建设智慧电子商务物流园区的思考

2020-12-31王成林盛亚飞王文洁史浩然亓德明

物流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园区物流

王成林,盛亚飞,王文洁,史浩然,亓德明

(1.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2.北京富通大潮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1117)

1 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消费发展迅速,2018年国内商品零售额达33.8 万亿元,网上零售额突破9 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 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4 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1]。北京市是国内人均零售额领先的地区,对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接纳程度更高,2019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3 366.3亿元,增长2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4%[2]。根据此种发展趋势,应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全产业链资源配置保障,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北京市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成为其中的关键瓶颈环节,这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制定的北京物流专项规划以及昌平区等地的分区规划中都提出了明确措施,顺义区在分区规划中特别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物流集聚区,探索电子商务物流新模式,近期与骨干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建设京北(大孙各庄)智慧物流园区。

国内对于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探索阶段,对其理解还在不断深化。在新华字典中智慧被定义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随着科技发展水平和管理运作理念不断改变,人们对智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不断完善,因此目前物流产业相关的学术领域和企业领域对智慧物流、智慧园区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北京是目前国内首先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对于物流产业的需求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提出了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物流系统,同时提出要构建分层次物流体系,物流园区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物流功能载体,也将获得更多发展,同时园区的智慧化建设也会更加迫切。

在物流产业的这种新发展需求背景下,构建合理的智慧物流园区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结合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智慧物流园区进行多维度的理解,为不同的参与主体提出清晰的实施时间表和规划图。北京市的新整体城市规划已经对于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智慧物流园区的理解建议可以分成三个关键维度,分别是城市管理维度、园区管理维度和企业管理维度。

2 基于城市维度的智慧园区理解

北京目前正在建设物流城市,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智慧物流园区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的统筹与融合,形成强大的保障基础和发展动力。但智慧是手段,其核心是要实现城市的管理目标,让物流更好的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发展城市。综合来看,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从城市管理维度出发,如果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产业集聚区,其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投资强度、年产出值和年纳税值等指标,希望达到很好的投入产出回报效果;但是根据目前北京市的发展需要,更要同步考虑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物流这种基础型、支撑型和战略先导型的民生产业,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要适度的控制产业规模,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产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应重点考虑该类园区单位产出能耗和单位产出水耗等指标,并保障其在合理的运行区间,从而降低对大气、水等城市核心资源的需求;同时在产业用地规模要求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希望减少物流产业用地量,提供单位面积的物流作业强度;同时希望减少作业人数,控制从业人员总量,尽量提高产业的高新技术人员比重。如果城市目前交通路网压力较大,因此对于物流园区要求能够发挥其集约化作业能力,提高城市配送车辆的利用率,并能够错峰运行,减少对城市核心路网的压力。

综合来看,从城市的管理维度出发,虽然目前政府对于物流园区的智慧标准并没有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价,只是列出了一些用地总体规模、总体功能功能定位等指导性指标,但是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该项工作需要持续推动,制定的物流园区智慧评价量化指标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又要重视不同产业服务需求之间的差异度;同时还要体现科学的前瞻性,起到政府必要的指导性作用。但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指标体系建立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目前政府的管理重点是根据先进技术应用和科学管理理念在物流园区领域中的整体应用情况,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需要,在政策框架内进行灵活的动态管理方式,即在较为宏观的范畴内鼓励企业发展探索,通过项目支持等政策方式对其发展进行促进和监督;并采用标杆管理的方式,通过中外发展对比、区域发展对比、行业间发展对比和行业内企业发展对比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适当的选取、修正和完善,从而鼓励企业按照政府主导的政策方向进行业务调整,引导企业在经济性和社会性之间进行更好的平衡,从而实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标。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市级、区级、镇级、村级等不同级别的政府管理机关在物流产业的管理侧重点有可能出现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重视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便于实现政策的稳定性和可实施性。

以目前的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为例,明确提出建设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搭建数字共享、人民共创、全局全时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世界智慧城市典范。通州区将按照规划构建以数字孪生城市为基础的新型智慧城市模式,通过现实城市的信息化改造,同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在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上,叠加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维度实时数据,全息描述城市运行状态,用算法高效驱动和管理城市运营,实现城市资源要素智能优化配置。通州区将动态监测和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状态;建设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脑,推动城市大脑成为数字城市运行的智慧管理中枢组成部分,加强城市运行状态的全局分析,对各类城市事件进行实时数据建模,并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仿真推演为城市发展预测和决策提供全过程支持,提升城市运行管控水平。同时将建设数据集成共享的基础支撑平台。开展时空大数据工程建设,全面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城市运行数据,构建全量数据资源目录、大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体系,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深度应用;将有机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建筑信息系统(BIM),搭建城市数据模型系统(CIM),为城市大脑进行仿真推演、发展预测、决策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平台[3]。根据该类目标,目前的通州区的物流产业,特别是包括马驹桥物流产业园区等重点物流设施将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全面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对接。按照目前的要求,政府将全面推动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并以信息化技术为牵引,实现物流园区的数字化改造和管理,包括对物流设施、物流器具、货物等进行全链条的透明化管理,使城市的物流服务能够可视、可控、可度量,按照城市整体运营最优的策略对物流活动进行调整。

3 基于园区管理维度的智慧园区理解

作为园区的管理者,站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遵守政府政策和规定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北京地区的园区发展的科学路径,充分发挥北京市的技术创新带动优势,主动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动园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具有自身的发展特性,北京市目前电子商务企业逐渐出现了优势产业资源向少数核心企业集中的趋势,特别是在消费领域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以阿里、京东、拼多多、苏宁等为主的电商类企业逐步提高了相关产业的集中度,成为电子商务类物流园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虽然目前很多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仍需要由很多不同的企业共同构成完整的产业形态,但是其产业地位却在不断变化,园区内大型企业的入驻比例越来越高,所占的空间比重也越来越大,对园区的公共服务需求也在不断转变。

基于上述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到目前阿里、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关领域消费型供应链的全业务环节整合能力,自身业务种类已经十分丰富,业务资源类型非常多样,已经涵盖了很多以前由园区提供的公共性服务,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网络化资源的布局,体现出了很强的规模化、网络化优势,因此除去园区内必要的水、电等市政设施配套刚性需求外,入驻企业对于园区的服务需求在传统的物流业务领域有相对减弱的趋势,因此园区应将智慧管理的侧重点重点集中于园区的物流产业如何适应、融入、带动城市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相匹配,建立适应物流企业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建设应更加侧重企业业务环境的支持领域,目前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突出表现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应用,大规模计算、高性能计算、分布式计算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优化算法的不断涌现,使得产品动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可靠与快速传输、存储、分析、决策、预测等成为可能,为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实时关联与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4]。基于现代新型技术,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进行映射,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实现信息的全渠道互动,进而打造与真实世界相互映射的数字孪生物流园区。通过数字孪生对现实世界物流园区的仿真,从而使得整个物流园区能够促进多方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5]。为了实现数字孪生园区的高效运行,要注重实现动态数据实时整合与更新,形成全域覆盖、动静结合、三维立体的规范化、智能化、全联接的感知布局,实现物理世界在数字世界的精准映射。

结合目前北京市新的城市发展需求和实现数字园区的要求,园区管理者在建设智慧园区方面应更加关注园区基础智慧设施建设、园区交通流程优化控制、货物全物流作业生命周期监控等方面,例如建设基于5G 的通讯网络和基于物联网的传感检测及数据采集,以构建园区与业务结合的园区车辆调度中心平台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管理体系,保证园区的运行处于可控、可视、可预测的状态。同时园区要做好基于物联网的共享器具、新能源车等方面的资源集成,提升园区的整体资源利用率。园区会侧重提供新技术应用的场景,例如在自动驾驶方面建立可供企业进行测试的基本作业环境,实现和城市配送真实场景的融合。更为重要的是园区要建立符合城市管理的运行环境,例如在车辆控制方面,能够合理根据综合路网条件科学设定园区的车辆通行时段,降低对城市路网的压力;同时掌握基本的货物流向,为政府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基础。据此园区将以物流资源的建设为基础,形成供应链的数据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承载地。

4 基于企业管理维度的智慧园区理解

企业是物流运作的实体,目前入住园区的企业种类多样,但是目前建设智慧物流系统的资金、技术、智力资源壁垒逐步加强,能够主导智慧型物流企业系统的主要是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以顺义区大孙各庄物流园区拟合作的京东、阿里集团为例,其整体技术实力、资金实力、智力治理等都已经具有很强的积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自动化技术等局部领域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基于北京市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可预期的发展情景,该类企业将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具有特色的智慧物流系统方案设计。目前,相关企业在国内其他地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产业应用实践,并且成立了强大的技术研发部门,已经成为现代智慧物流技术的装备系统设计和核心装备的提供者,在政府和园区管理部门给定的规划框架内提出了无人化作业技术、人工智能决策技术、新能源配送技术等先进的智慧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北京市城区配送的压力非常大,社区物流服务面临着用地资源紧张,作业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占道分拣、野蛮装卸等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困扰,如果能够加强物流作业系统的集装一体化建设,构建基础托盘、集装袋、周转料箱等为一体的集装化、绿色化、一贯化运作体系,将有效地发挥物流园区的上游核心节点优势,降低城市社区物流服务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管理需要。在建设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物流园区的背景之下,进驻园区的各个企业应相互联系,应该按照规定的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适度的调整,向园区数字大脑提交相关的数据信息,数据通过数字园区大脑的聚合分析再反馈服务于整个园区,实现园区管理和企业运作的融合。

北京市是全国电子商务消费领域的引领地区之一,消费总额大且形式多样,是智慧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的最佳示范地之一,企业需要有一定的长远规划,在北京使用的智慧物流系统在具有可靠性的技术之上,更应体现前瞻性,发挥必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城市对智慧物流服务的希望与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相结合,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示范效应的系统构建模式和应用产品。

智慧化的城市电子商务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园区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参与及合作,需要寻求多主体之间的最优化协同运作,进而最大化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诉求,因此,应该在管理上注重形成各方权利和利益分配的有效机制,在园区的建设初期就要合理地确定产业资源的属性,园区管理者可以适度地参与或者直接控制部分关键核心资源,而政府则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政治制定进行适度的引导。企业也应该结合北京的特殊发展环境,建立多目标集成的评价体系,避免简单地看重短期利益,形成共赢的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园区物流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与管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园区的开放样本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江西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