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班级发展策略探析

2020-12-29高琳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策略

摘 要:立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深入分析班集体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因子。探讨如何提升和整合各因子影响力,建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班集体。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班级管理;策略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人有需要,需要有高低层次”。①班级管理是一项针对人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让每一位家长成为班级育人的优势资源是一个优秀班集体不断努力的目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深入分析影响班级发展的三因子,构建系统的、发展的班集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班级发展因子分析

影响班级发展的因子主要有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在班级形成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因子都有自己的影响力,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班级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如下表②所示各层次需求项目,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我们无法满足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各方面需求,但我们可以对其中某些项目进行优化和提升,以形成三种因子的最佳合力。

(一)学生因子心理层次目标分析

班级管理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有利于班主任做到统一思想、精准“扶贫”,高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1.生存需求

生存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城市学校的中学生对生存的需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但也存在少部分相对贫困的学生。因此在建构生态化班集体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贫困生的生存需求。

2.安全需求

中學生对安全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及身心上的安全三个方面。其中,学校会保障学生生活、学习的物质安全环境,而班级管理重点体现在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营造和谐、安全的班级氛围。

3.归属和爱的需求

归属和爱的需求,归根结底是中学生对友谊、爱情等关系的社交需求,属于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需求。由于个人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等有差异,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不利于班级发展的社交关系,主要有因人格障碍或无法与其他人建立正常交流关系或“早恋”的情况等。

4.尊重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③中学生的尊重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两个方面。马斯洛认为:“内部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④学生的内部尊重来源于自我认可。外部尊重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尊重和高度评价。一个人获得外部尊重的前提是内部尊重的有效外化表现水平。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家长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内部自尊,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尊重体验。

5.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是个体心理需求层次的最高水平,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从班级教育教学维度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付诸行动,积极奋斗,取得理想的成绩,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二)教师因子分析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师重视度的提高,教师的待遇也在日益提升。教师的心理需求主要定位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层次。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得到学生和学校的认可,不断获得职业成就感,就会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对形成良性师生关系和促进班级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家长因子分析

在班级中,虽然看不到家长的影子,但是家长在班级发展过程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家长素养的高低、家长的教育理念、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程度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影响班级的形成与发展。针对需求多样的家长群,获得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营造和谐的家校合育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生态化班级发展的策略

马斯洛认为:“一个国家人民的需求层次结构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在发达国家中,高级需求人数占比较大。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各因子的需求层次结构,统一思想和目标,整合资源,构建班级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一)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提升学生自我实现的实践力

1.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认知自己

在优化学生因子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个性、潜力等,合理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多学生不努力学习,并非他不愿意,而是他没有目标,不知道为何努力,也不知道如何努力。比如,利用生涯彩虹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在生命长河里的位置及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引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岛⑥测试,帮助学生挖掘职业潜力,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与学生、家长一起,共同制定个人专属发展方案。

有一位女生的家长认为女孩子不必太努力,所以她每天不慌不忙,安安静静,不积极、不主动,成绩倒数,也没有该有的朝气。通过一系列生涯规划活动,学生对自己有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了自己的职业潜能,并确立了长远目标。教师针对目标,帮助她定制自己的专属成长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成绩取得很大进步,个人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2.理想教育——提升学生奋斗目标

如图所示,普通人的需求往往是从低到高依次满足,而成功人士则呈现从高到低的趋势,这体现出理想对行动的指导意义。理想教育能引领学生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

3.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指导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测考查复习期间,我发现十套地理卷子里有三套卷子出了同一道原题,但是很多学生三次都是错误的,而且根本不知道这道题出现了三次。针对这个情况,我教导学生以题目为中心快速整理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法。即按照题目序号依次快速翻阅十套试卷,总结考查知识点及考查角度,然后一一突破,学生的地理成绩飞速提升,全部顺利过关。

4.班级考核——努力获得主动权

“无规矩,不成方圆”,民主制定班级规范,人人遵守,相互监督。在规矩中要给学生主动权。以座位排列为例,首先考虑学生的生理需要,每周前后、左右循环一次。其次,依据月度考核,每月重置一次座位。考核内容包含学习成绩排名和进步幅度、综合表现打分。总分高的学生有优先选择权。这样的举措,既保证了学生生理的需求,又将主动权部分交给了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在班级中形成良性循环。

5.团队活动——注重思想引领

班级管理与团队、德育活动相结合,以核心素养和新时期青年为目标,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团队的力量”“学习经验分享会”等系列化班级团队活动,在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以中学生领导力培养为出发点,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二)纽带衔接,优势互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了解班级教师特点——深挖教师潜力

班主任需要了解班任教师的教育教学优点和不足以及个性特点、心理需求。深挖教师的教育教学优势,优化教师因子影响力。要引导学生认识教师的优点和相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帮助教师树立威信,正确处理或避免师生矛盾带来的负面影响。每年组成新班后的第一节班会课,我都会给学生分析班级教师团队的优势,提升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亲其师,信其道”,为任课教师的授课奠定积极的情感基调。

2.积极沟通,配合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贯彻和有效

实施

班主任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学生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引导。例如,班级曾经发生了学生不按照教师要求整理知识点的情况,师生矛盾逐渐升级。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原来是学生习惯了原来的总结方式,不适应老师的新方法。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改变的重要意义。不仅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认可和信任。

(三)家长、学校统一目标——增强家校合作有效性

面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家长,班主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引导家长认同并支持学校、班级管理理念和措施。

1.家長、学校,思想引领

引领家长了解教育现状、时代环境,学习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班级建立QQ群,定期推送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建立家委会,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线上、线下学习和分享活动。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准确把握家长的所思所想,并进行恰当的引领。引导家长理解并配合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

2.家长资源,充分挖掘

有的家长具有领导力,不妨请他参加家长委员会工作。我班C同学家长在公司里担任领导,具有很强的领导力,而且非常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聘请他担任家委会主席。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负面情绪,该家长及时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处理方法,对家长们进行了积极引导,协助班主任有效实现线上班级管理工作。

3.负面影响,尽量降低

有的家长教育理念与学校有差异,喜欢给学校和班级管理挑问题。针对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以尊重的态度,引导家长正确处理个人教育理念与学校工作差异,同时在班级各项工作中做好公平公正的规范操作。

有一位住宿生同学,经常违反宿舍管理规定,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很聪明但是不努力,作业无法及时完成,想改变但是无法长久坚持。考虑其家离学校不远且家长时间充足,所以建议其退宿。但是家长反应很大,拒绝接受。经过沟通发现,该家长并非是抵制学校的规定,而是因为自己不会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亲子关系僵化。面对这样一位父亲,我首先肯定了家长愿意沟通的态度,然后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孩子的优点和暂时遇到的无法自我管理的困境,最后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家长树立信心,最后家长接受解决方案并且开始逐渐认同学校的管理方式。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影响班集体发展的三种因子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按需指导”、整合班级资源,优化各因子的影响力,构建班级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班集体。

注释:

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七层和五层的区别。在这里仅以五层需求为基本理论分析依据。

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体系分析表。

③奇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修订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1。

④⑤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⑥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可以归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社会职业环境也同样有这样六种,而且人都在追求与他的人格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施展自己的技术与才能,展现自己的态度与价值,并胜任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蔡逢茜.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教师积极性调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6):94-95.

[2]奇学红,黄正平.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修订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谭楚筠.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路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2):62-63.

[4]曹卓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4):49-50.

作者简介:高琳琳(1985—),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毕业于江苏大学,就职于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目前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美术、中学德育。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