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0-12-29郭丽娟杨丽娟张彩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郭丽娟 杨丽娟 张彩霞

摘 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很有必要,从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以点带面地思辨、对权威观点的辨析、对故事情节架构的思辨三方面初步探究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理性思辨能力;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思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在需要,而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整本书思辨性阅读

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是阅读主体对于整本书从外在形式到深刻内涵进行理性思辨和自我感悟反思的阅读。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点带面,从对课内节选的思辨到整本书的思辨

以课内节选部分为切入点,让思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例如:在学《智取生辰纲》时,学生质疑文章结尾称吴用等人的行为是“智取”,其实就是抢劫,他们的行为怎么能被称为“智取”呢?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辨析生辰纲的来源是什么?吴用等人获得生辰纲之后,又把这笔财富用在了何处?由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水浒传》的其他部分,这样前后勾连,从而使学生读出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不义之财。梁中书又把这些不义之财运送到东京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他的岳父——蔡京。蔡京也是一位贪渎之相。再从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目的来看,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挥霍和享用而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此看来,作者认为,这样的不义之财该取,得到这个不义之财是正义之举,正是这一个个正义之举,让普通百姓的利益受到保护。因此用“智取”而不用“抢劫”,这更表明了作者坚定的立场。在这一课内《智取生辰纲》思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去读《水浒传》,研究还有哪些梁山好汉获取财富的情节,并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情节是义举还是不义之举?这样从课内节选的思辨延伸到整本书的思辨。

(二)对作品权威评论观点的思辨

部编教材中推荐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作品,对这些作品的评论有许多权威的观点,那么让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思辨,可以让学生养成不迷信权威,面对权威也要理性思辨的习惯。例如,在部编教材中对《水浒传》的评论:它是一部奇书,它是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教师可以提出:这部小说中歌颂的梁山好汉的身份是什么呢?让学生以此问题为契机对整本书进行纵横阅读,并整理众好汉身份。这时同学们会发现这些好汉大部分都不是农民出身,只有李逵、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很少部分人是农民出身,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恶霸出身。由此引发同学们深层思考,《水浒传》所歌颂的起义到底是不是农民起义呢?讨论起义是不是农民起义是看领导人的出身呢,还是看他们的起义目的和政策以及他们代表谁的利益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水浒传》整本书,整理每一次斗争的前因后果,再思考这个问题,重新去评判《水浒传》所歌颂的起义是农民起义这个权威观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面对权威观点,一步步思辨,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三)引导学生思辨整本书架构

要读懂整本书尤其是小说,只满足于理解情节的架构那就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思辨这本书情节架构的合理性,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情节架构,才能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学习小说情节架构,并提出自己对于小说情节架构的看法。例如,在进行《西游记》阅读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西游记》,师徒几人取经过程的遇难模式几乎全都是:行路,遇到妖魔鬼怪,降服或处死妖魔鬼怪,继续上路,直到取得真经。这样的模式是不是犯了重复的毛病呢?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重复不仅不反感反而觉得有趣味呢?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会在重复的模式中,发现每个降妖除魔的场景不同,妖魔鬼怪不同,他们的手段不同,降服和处死方法不同,正是这种种的不同才让相同的故事模式有了艺术的魅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以点带面地思辨,还要对权威观点、故事情节架构思辨,让学生的思维可以畅游,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思辨性阅读: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8(25):20-23.

[2]余党绪.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母题、议题、问题:思辨需要方向、框架与抓手[J].语文学习,2018(9):10-15.

[3]钟宪涛.中学“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基于专题阅读为突破的课程整合[J].现代教育,2018(7):59-61.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B1801015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丽娟(1980.1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整本書思辨性阅读。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