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常见问题的诊断

2020-12-29屠美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常见问题语文课堂初中

屠美红

摘 要:在新课标与部编版教材的双重影响下,初中语文课堂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课堂教学的焦点也更多地放在了过程上。在这一场“变革”下语文课堂更具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但是,无可避免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学方法运用不当、课堂提问技巧性不足、课堂评价语单一等问题。基于此,结合观察及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分别进行了诊断。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常见问题

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是落实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教学结果的重要手段。然而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运用不当的现象,其中以合作学习的滥用居多。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是鲁迅写的一篇散文。鲁迅文章的一大特点是语言的陌生化,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则更是难上加难。作为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之一: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探讨这个内容之前很多教师忽视了给学生留有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一上来就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笔者将这类问题归因于教学方法运用不当。那么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呢?笔者认为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结合教学目标、文章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素综合安排教学方法。

二、教师课堂定位不明确

素质教育的推行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已初见成效,然而现状是,教师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定位于引导者。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很多教师在上课伊始就简单粗暴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本文的作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作为本文体裁的小说,其三要素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又带领学生“知人论世”,概括文章主题思想……这样的课堂语文老师仅仅是冰冷的“提问者”,而不是有感情的引导者。笔者将这类问题归因于教师课堂定位不明确,未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引”和“导”,如分析法: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儿?读完之后还有哪些困惑?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不妨从课题入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和我的关系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是为了赞颂亲情,还是别有深意。通过这样的追问,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三、课堂提问技巧性不足

课堂提问的方式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保持注意力,专心听讲,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为教师的下一步行动作指导。但是提问也是需要技巧的,很多老师只是盲目提问,不仅没有达到提问的效果,还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老王》为例,教师如果仅仅提问一些生字词,而不去问学生有没有理解本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就不具有启发性,因为每个学生对“老王”这个角色的感知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教师的提问需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频率,二是问题的质量,使提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不足

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努力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的课堂评价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使用的评价语太单一,没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的时候,一个同学可以很流畅地通读文章,有些教师夸学生的时候用一些诸如:“你真棒”或者“非常不错”的泛泛用语,这些对每个同学都使用的评价语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应付性的夸奖,很难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在评价的时候需要針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或者行为进行评价,比如:“你能这么流畅地读下来,说明你预习课文的时候特别认真,能够认清每个字的读音,这个表现特别好”,这样的评价才真实有效。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情特别敏感,部分教师直接犀利的评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产生畏惧或者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尤其是对学生不好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不同的评价,对于开朗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尽最大能力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对特别敏感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委婉地说:“从你刚才的表现来看,老师觉得你这节课不如上节课听得认真,希望你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而不是说:“你上课不好好听讲,表现得很差劲,太让老师失望了。”课堂评价是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评价方式,使课堂评价最大程度上发挥激励学生的作用。

五、结语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以上几个常见的问题,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课堂的直接参与者教师来说,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每个问题的存在其实都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师需要共同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生忠.初中语文课堂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39.

[2]朱荧荧.“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常见问题语文课堂初中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