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应用探析

2020-12-29郭昕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郭昕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新要求。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源自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开展生活体验才能发挥其作用呢?这是相关人士不断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对如何应用生活体验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体验;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各类课程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种态势下,体验教学成为初中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且从实践情况来看还取得了一定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也在不断依据实际情况开展体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知识和学习知识。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体验式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因此,本文研究学生生活体验的应用具有教育价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

事实上,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都来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学习相关知识自然需要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与实践,只有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中的知识,才能感受到学习这种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脱离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就会比较深奥而枯燥,学生极难理解与接受。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讲授,根本没有参与体验,常常对书本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才会真正认知这门课程的特征及规律,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法治意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生活体验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体验非常重要,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将生活体验落到实处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上,无论什么课程都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真正对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开展体验教学时,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而且要确保情境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当然,教学情境并不固定,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视频、图片等各种形式,可通过提问、习题等方式。比如在开展“少年有梦”相关知识教学时,可先播放《童年》这首歌曲,让学生融入欢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对时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让学生回想到童年时光,感受到童年快乐,从而激发对下一步学习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再如,在开展“守护生命”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静坐几分钟,然后自己回想一下遇到的危险场景,然后回答“遇到危险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就能够对遇到危险的心情进行提炼。而且通过这种生活体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遇到危险时的心情。然后开始学习新知识,自然而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课外实践,加强知识感悟

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外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外实践,不但能够增强学生阅历,提高其生活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比如在学习“珍爱生命”时,教师可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园、抗日博物馆等各种纪念场地,通过对这种纪念意义的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加上教师在旁边给予讲解,讲解每个人、每件物体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真正感受到英雄的不朽;置身于这种场景中,学生的愛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通过这种实践性体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体验,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延伸情感,自我矫正

在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还能将生活体验与自身行为进行比较,然后矫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体验后进行思考,从中获得一定启发与认知,认识自身想法与做法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后就能及时纠正,培养其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开展“师生之间”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阐述什么是教师职业,谈谈个人对师生关系的看法。通过学生讲述后,教师就要针对其认识偏差进行指点。通过这种体验教学,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间的差异,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体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需把握好的若干重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

[2]陈希.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发展与改革探究[J].新课程,2018(23).

[3]陈常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