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2020-12-29马玲青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有机化学教学设计

马玲青

摘 要: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手掌模型”,根据该模型的三种手势,从思维层面、实践层面和价值层面对本课进行了教学设计。设计纳米小人的合成路线、探究并实验证伪“生命力论”、讨论并鉴别常见塑料是否有毒、举行竞赛对有机化学前沿课题进行答辩等学生活动,旨在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多角度、大视野地向学生展现有机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方面内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有机的整体。戴维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手掌模型”,五个方面的素养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五个方面的素养相互依存,而同时若某一内容教学以其中一种素养为重点发展目标,那么其他四个方面就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从而达到各方面整体性发展。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学科魅力

学习任务一:合成纳米小人,走进有机化学

PPT投影:纳米小人上半身的合成。

教师讲解:美国莱斯大学的Stephanie博士,在《有机化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颇具艺术性的文章:纳米小人(NanoPutians分子)的全合成,用有机反应合成了人形的有机分子。利用钯作催化剂,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可以给小人们连上炔烃“四肢”。

学生活动:根据所给的提示信息,完成纳米小人下半身的合成路线设计。

PPT投影:合成下半身之后,再把上下半身进行对接,这样一个惟妙惟肖的纳米小人就合成了,接下来还可以换头像,双人共舞,一起来跳广场舞。

设計意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在经过了合成纳米小人的下半身后,学生能够在有机化学情境中感受有机合成的魅力。

学习任务二:认识有机学科,升华学习动机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我的大学有机课程和我的老师,增加有机化学的亲和力,随后层层递进,在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国内一流学府招生目录后,激起学生向往之情,升华了学习动机。

2.有机化学的过去

学习任务三:追寻先人足迹,领悟科学艰辛

教师设疑:你们认同“生命力论”吗?如果不认同,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是否认同“生命力论”,设计并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实验: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

教师讲解:我们用无机物碳化钙制取了有机物乙炔,用实验事实证明了“生命力论”是有漏洞的,而当时这一思想的存在也严重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当时贝采利乌斯的学生维勒也和大家做了同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第2页的“化学史话”。

教师讲解:维勒是个勤奋多产的化学家,同时也是有机化学发展的先驱者,尽管当时的化学界并不重视他的研究成果,但他依旧坚持自我,直到19世纪中叶,乙酸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引起了化学界的轩然大波——“生命力论”被否定了!此后,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时代来临了。

自主学习:我国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贡献: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教师讲解:有机化学经过缓慢萌芽、艰难形成和蓬勃发展之后,最终才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

3.有机化学的现在

学习任务四:认识有机材料,体会社会发展功能

学生活动:举例生活中的有机物。

教师小结:三大天然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油脂;人工合成三大有机物分别是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人工合成有机物,形形色色的塑料外表相似,但成分却各不相同。

教师设疑:你知道有哪些塑料?它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用途?你一般是怎么鉴别塑料能不能直接接触食品的?

教师讲解: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塑料,用于食品包装的PE聚乙烯塑料、耐蒸煮的PP聚丙烯塑料、作日用透明件的PS聚苯乙烯塑料、多用于建筑行业的PVC聚氯乙烯塑料。

小组活动:鉴别不同类型的塑料是否有毒。

4.有机化学的未来

学习任务五:展示有机前沿,感知学科价值

教师讲述:介绍一种新型的纤维“凯夫拉尔”,该纤维的硬度大于普通钢铁,由此引发学生对前沿高分子材料的兴趣。

学生活动:今天在我们课堂上来了三个挑战杯团队,他们携带着有机前沿课题:人造皮肤、高分子半透膜、医用高分子材料,将在这里进行公开答辩,在座的各位是评委,请大家仔细聆听,并投出宝贵的意见和选票,每张选票满分为5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重走了一遍有机化学之路,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的视角见证了有机化学从萌芽到形成再到发展。最后,请大家从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角度,了解有机生命物质的组成、性质、作用,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完成报告。

三、结语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观,用多样的学生活动串联起了一堂课,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活动中感受。课堂导入新颖,自制纳米小人全合成动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主体教学阶段对教材进行整合,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线为依据进行整体设计,将内容分为三个任务明确的环节。第一环节是有机化学的过去,通过丰富的化学史材料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在推动有机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关键节点上,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证伪“生命力论”,一起为有机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二环节是有机化学的现在,用大量教师及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活跃课堂氛围,设计在生活中也很实用的“塑料鉴别”实验,学生兴趣高涨。第三环节是有机化学的未来,事先布置了参加挑战杯的任务,三组选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资料,经过精心的准备上台,台下学生聆听、提问、投票,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本堂课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做好时间安排。

参考文献:

戴维,赵雷洪.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SO2的性质和作用”为例[J].化学教学,2019(1):46-51.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有机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从三个角度欣赏化学学科中的“美”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