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2020-12-29刘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师生交流

刘芳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学习刘湛秋《雨的四季》这篇散文时,我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促进但以学生为主要地位开展的。

1.运用已学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因为第一单元内容中朱自清的《春》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上课时我先让他们以《春》为范本来理清本篇文章的思路。学生很快概括出一条主线:喜雨—绘雨(春、夏、秋、冬)—赞雨。接着我让他们自己划分结构层次。参与率、正确率很高。

2.布置任务,自主学习

文章思路清晰以后,我告诉他们这节课由他们自己去完成以下任务:(任务是提前写在黑板上的)

(1)概括雨的四季的特点。

(2)以“春雨”为例分析作者抓住景物描写所运用的手法并赏析其效果。

(3)以第6段为例,感受不同人称的好处。

(4)总结全文结构,分析其首尾段的作用。

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内化知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

3.合作交流,完善答案

合作与交流部分一定要放到独立思考问题的后边,而且自主思考时间一定要充足有效。这样才能在合作交流时碰撞出火花,从而生成有效课堂。在他们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他们答题技巧与方法,并让他们联想本单元课文《春》《济南的冬天》中跟本文题目相同的知识点,锻炼他们归纳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4.生一展风采,师臻于完善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找学生代表或小组代表来逐一回答黑板上的问题。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全部参与进来,杜绝边缘生的存在。当代表发言时,其他小组的成员要积极地指正错误并大胆质疑。指正错误和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误区与盲区,所以这个环节不可轻视,当然此时一个正确的引导与答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此时就像大海里的航标,为我的孩子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到达正确的目的地。记住一定要是正确的,不要再把茫然的孩子带到另一个盲区。

5.课堂效果及反思

这节课结束不久我们就迎来第一篇作文《 老师二三事》,其中有一个学生写的是《语文老师二三事》,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一天,语文老师突然不上课,让我们自己先根据任务分析课文并赏析句子,然后再和小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最后我们班的学霸争先恐后地抢答,把敌人的防线一一攻破。老师的教学方法我很喜欢。”

我想,对于我和学生来说这堂课都是一次绝妙的体验。这堂课我看到了孩子们积极活跃的一面,同时也感受到“寓教于乐”的精髓。

二、让写作如细水长流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起初是秉着“师改师评”的原则,认为这样才是负责。作文跟学生见面的机会也多是让学生订正错别字和修改病句而已,少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我的评改也只是书面的,基本不跟学生面对面交流。这就导致上一次的作文和下一次作文之间基本是错节的,这就好比流淌的河水突然在中间被阻断了,枯竭了。想要再续起水源,也就显得牵强附会、回天乏术了。学生和老师之间无声的交流也就成了“作文差”的根源。

那么该怎样打破这堵 “无声”的墙呢?我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把班级学生根据座次分成四个小组,告诉他们每次作文我会详批一个组,具体哪一个组不定,以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剩下略批的组,在略批时会挑选出优秀作文,跟详批中挑选出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宣读。

2.及时跟学生互动,完成再次生成

跟以往不同的是,我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既有书面评语也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当然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我会把优秀作文、优秀中有些瑕疵的作文、问题作文等统一归类在最近的一次作文课上跟同学们分享,并做出当堂修改,然后由师生共同交流后生成比較优秀的作品。课堂中欣赏佳作、修改不足和高效生成,使得师生热情高涨,成就感爆棚。

这样“一写一得,一得一写”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获得滋养,在他人的写作中获得启示,是我修改评改作文方法的初衷。希望学生能让自己的文思如泉涌,涌出涓涓细流,让细水长流。

三、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在讲阅读题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一些表现手法,我经常会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是他们不能够体验的情感,我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他们讲解。我一直认为文本的解读离不开情感的共鸣,没有什么比共鸣更能帮助我们解读文本了。下面是我实践的两个例子:

1.讲解阅读

一次讲解阅读《爱的回音壁》时,学生说文章很难,理解不了。我在讲解时特意把里边的孩子都变成他们自己,把议论的文字里有指代的词都换成学生自己和他们自己的父母。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共鸣,体会到爱的真谛。付出的爱要被接纳、被尊重、被高度重视,明白了爱也要有回音的道理。

2.讲解人物描写方法

我想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记下来,一是不容易忘记,二是方便检查背诵。我就举例说:“教室的门突然开了,闯进来一个人你先看他的什么?(学生答:外貌)他表情慌张地说‘失火了(学生答:神态、语言),做手势让大家快跑(学生答:动作),他心里应该很害怕吧(学生答:心理)。”最后我对学生说如果你忘记了就看一看教室的门口。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

通过几次“教学引思”的课堂实践,我和学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心得体会。希望自己以后的课堂都能一直秉承 “让学引思”的理念,行得更远。希望你在遇到瓶颈与疑惑的时候都能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