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0-12-29孙立群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对于历史学科,其本身具有一些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属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与学生当前所处的时代有较大差别,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此在实际中,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主动探索历史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新课改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一些朝代更替、历史人物会有一定兴趣,但是对历史中各个朝代的经济、政治发展却没有兴趣。这就使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会出现极端的情况,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表现得很积极,但有的时候学生又会缺乏学习热情,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从学生兴趣点出发,采取多样化措施,对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进行充分调动,并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初中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众多学科中历史学科有重要作用。当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深入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历史概念、事件、发生时间、主要任务等,还需要对抽象的历史知识有自身的独立见解、思考,这样才能用历史来反思自身思想、行为。而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这种学习动机使得学生在对历史这一学科学习的时候,多依靠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必然会降低,成为考试的奴隶。另外,在考试的影响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相关内容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理论知识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最终严重降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2.学生的历史认知片面化

新时期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视、电脑以及手机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这些工具对中学生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实际上,有很多中学生都拥有手机,同时他们的家庭中也有电脑,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是假期,会利用这些电子设备观看一些影视节目,而有的节目则与历史有很大关联。由于电视、电脑播放的历史节目大多经过了人为处理,趋于娱乐化,与严谨的历史有很大差异,而学生在观看这些节目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娱乐化的历史信息影响,造成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存在片面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历史知识。

3.学生对历史重视度不够

在中考中,历史学科的所占分比相对比较低,所以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重视历史这一学科,没有主动学习历史学科内容。另外,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历史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少,这也让学生感觉历史学科并没有那么重要,学不学都可以。学生在进入课堂时会出现学习不认真、不思考,甚至还有的学生存在玩手机、睡觉等情况,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做好新课导入设计

新课教学开始时,课堂导入属于基础环节,其导入效果将会对学生新知识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好新课导入部分,便于提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导入性的新课导入环节,这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知教学内容中的疑问,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时,需要定位好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指引学生可以逐层次地认知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本质的感悟。

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原始农耕生活”这一内容的时候,可开展这样的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将网络上搜集的原始社会生产工具图片展现出来,如鱼钩、鱼叉、房屋、各种石器等,让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思考这些工具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主要材质是什么。对于这些奇奇怪怪的工具,学生的兴趣很高,会根据图片主动思考其作用。在学生對新知识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指引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身的想法,无论学生表述是否正确,教师均可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悬念,之后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根据教材内容来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最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伴随教学体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日渐丰富化,其中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在实际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盛唐气象”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用多媒体将盛唐时期的史料、图片等引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盛唐相关的历史趣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探究。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探索性问题,如盛唐有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让学生在探索中更好地把握历史内涵。

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可以走进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可以与历史“面对面交流”,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如教师可以在周末、特殊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参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历史问题开展辩论活动,或者让学生讲相应的历史故事。在历史教材后面的“活动与探索”内容中,有很多问题都具有辩论意义,教师可以以这些问题为核心,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历史问题,便于他们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同学生的具体状况相结合,指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具体状况等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分组,让不同小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状况以及教学内容,将他们分成五个小组,各组学生分别从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萍浏醴起义中选出一个研究对象,通过小组活动,掌握起义时间、领导人、影响及意义等,最后各组学生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与其他小组学生共同分享。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有助于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合作探究历史知识,使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得到显著激发。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抗击八国联军”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先让学生简单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思考问题:“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是什么时候?清军及义和团在哪个地方狙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其内容有哪些?其影响意义是什么?”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教学内容,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不同小组扮演相应的角色,如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八国联军,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清王朝代表者,展开谈判活动。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可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对《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进行对比讨论,分别说说三者的内容、影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会全面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4.借助微课开展课堂教学

在信息时代下,微课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突破了传统教学活动的局限,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状况适当地使用微课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過微课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内容相对比较广,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背诵记忆,如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等,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这也导致学生本身对历史学习存在反抗心理,影响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提升。在课堂上,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整合历史知识,利用微课形象地将历史知识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全面学习历史。例如在“北伐战争”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录制相应的微课,在微课中,教师给学生介绍北伐战争背景、路线以及相关人物情节等,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自主预习活动,这样能使这一教学内容得到很好的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进行开拓的时候,可采用微课教学,历史教材中有描述历史遗迹的内容,但学生缺乏真实的历史遗迹体验,此时,教师可通过微课让学生感知历史遗迹,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如在给学生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通过微课给学生展示青铜器遗迹、甲骨文等,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微课展示博物馆中的青铜器,让学生借助微课对这些物体有深入感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多数学生在结束历史课堂学习后,会通过背诵、做题的方式来巩固,这种方式比较单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热情,对此教师可将之前录制好的微课发给学生,便于学生深刻地感悟和理解相应历史知识,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内容后,可通过微课展示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并立的相关地图,这样能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并分析其社会背景,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胡人汉服、牛耕图等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深入把握民族融合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新课改的内涵,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激发,引导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110-111.

[2]刘子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文存阅刊,2018(5X):96.

[3]杨细堂.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58):151.

[4]贾春华,张琪.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J].中华少年,2018(8):97.

[5]杨小荣.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3X):22-23.

[6]谭立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探寻[J].新课程(中学),2019(3):136.

[7]刘春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6):73-75.

作者简介:孙立群(1967.10—),男,籍贯:江苏溧阳,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